祭孔大典 展示千年儒家文化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一分钟故事


大家好,我是老鞠。

祭孔大典,是山东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之意,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呈献牲、酒等祭品,以表达对这位至圣先师的尊崇与怀念。阴历8月27日,每到这一天,皇帝专门指定朝廷大臣、地方官员亲至阙里孔庙致祭。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孔子卒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宅辟为寿堂祭孔;汉高祖刘邦开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尊儒后,各地纷纷修建孔庙举行祭孔活动;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孔活动升格到帝王规格;元、明、清三朝皇帝祭孔的场所也都设在北京的孔庙,祭典仪式日趋隆重恢弘,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的祭孔活动,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欢迎关注非遗说,明天见。
祭孔

大典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曲阜市申报的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视频《 祭孔大典 山东卫视孔子文化节宣传片 》
『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时间: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大典一般从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

容: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

起始:首次由官方主导的大型公祭是在2004年进行,时值孔子诞辰2555年,地点是孔子故乡山东曲阜。2014年是第11次公祭。

祭孔大典,是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进行。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曲阜市申报的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1月,李文广被评为祭孔大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历史源流及变革』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孔子死后第二年开始祭 历代共祭196次

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规格极高 被称"国之大典"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最初一年一祭 后增为春秋两祭

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进行。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
『祭典仪式流程』


主要形式:乐、歌、舞、礼

祭孔大典,是一种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的庙堂祭祀乐舞。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重要议程:三献礼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改革:新音乐、新舞蹈、新服饰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音乐,引入了交响乐、合唱乐团的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等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设计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曲阜简介』


曲阜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曲阜以名人、名胜、名城著称于世。炎帝、黄帝、少昊、虞舜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曾在曲阜长期活动。

曲阜古称“少昊之墟”,据说上古时炎帝、黄帝和少昊都曾在这里定都。商代属奄国。周武王开创周朝时,将其弟、开国功臣周公旦分封在此,称鲁公,但只由其子伯禽领国,而周公本人则留驻中央,辅佐朝政。于是,从周初起,这里作为鲁国都城,历经了873年历史,是周朝各诸侯国都中,定都时间最长的,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中国历史上的六大圣人均与曲阜关系密切,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都出生并成长于曲阜,元圣周公封地在曲阜,宗圣曾子作为孔子弟子在曲阜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出现了一位被后人尊为“文圣”、“大成至圣先师”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的思想流派后来被称为儒家,影响中国达几千年之久。孔子逝世后仅一年,鲁哀公就下令祭奠,到西汉时,汉高祖刘邦更以祭天的仪式来祭孔子。孔子的后人们世居于曲阜,并接受历代朝廷的封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家族并延续至今。他们的家庙及府第曲阜孔庙及孔府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不断扩建,现已形成规模极其宏大的一组建筑群。
其北的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大约有十万座墓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曲阜孔府、孔庙、孔林(“三孔”)已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的故事』


2011年11月,李文广被评为祭孔大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48岁的李文广身穿宽大的明代服饰,头戴黑色发冠,迈着四方步,位列祭祀队伍的最前面。“跪!一叩首!二叩首……”作为司礼官的他,抑扬顿挫的声音贯穿祭祀活动的始末。15年来,戏剧演员出身的李文广一直担任着祭孔活动司礼官的角色。

“最近这几天真是忙得晕头转向,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4日上午10点,家祭孔子活动结束后,李文广长出一口气,擦了擦眉头上渗出的汗水。当他穿着明代服饰走在孔林景区时,很多不知情的游客不禁回头张望许久,“是拍电影的吧。”
除了司礼官这一角色,李文广的真实身份是曲阜梆子剧团的副团长和曲阜旅游服务公司的艺术总监。兴趣爱好使然,自幼他便学习山东梆子,并最终成为曲阜山东梆子剧团的一名演员。1986年,曲阜首次组织孔子故里游活动,他有幸被选中成为一名孔子乐舞的舞蹈演员。1998年孔子文化节前夕,文化节组委会挑选司礼官,有着过硬台风和儒雅气质的李文广脱颖而出,并最终被委以重任。“司礼官是通俗名称,历史中的称谓应该是鸣赞。”首次担任鸣赞,李文广的表现便异常突出,“表现还算中规中矩,但主持先师孔子的祭祀活动,内心还是诚惶诚恐。”
自此后,李文广便一直担任着司礼官的职务,春季祭孔、清明祭孔、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从来没有缺少过他的身影。“祭祀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情,每一位演员都要严谨细致,不能出现任何疏漏。”李文广说,司礼官在祭祀活动中是一个核心人物,他要统揽全局,掌控每一个流程。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胜任这一角色,李文广将绝大部分闲暇时间“交给”了研读历史书籍。
“当年可没现在这么风光,”李文广告诉记者,“唯恐别人说啥封建迷信又回来了”。1986年,李文广作为祭孔活动司礼官,第一次参与了祭孔。他说,当时的祭孔只是1984年开始的“孔子诞辰故里游”的一项旅游活动,而当时社会对待祭孔的态度还比较复杂。

“说祭孔是在1984年恢复的这种说法也不全对,其实民间的零散祭孔活动一直没有中断”,李文广说。不管是升学考试的祈福,还是清明时节的祭奠,曲阜当地人从未忘记家乡的圣人。李文虽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孔大典项目唯一传承人,但他的祭孔礼仪、口令等全是在一些参与过祭孔的老人那收集整理的。
令李文广最难忘怀的是2004年祭孔。那一次祭孔,真正实现了由政府人士出面进行“公祭”。从1986年到2013年,回望祭孔司礼官生涯,李文广说,“最大的希望还是孔子思想被全世界所熟知和接受。”
『传承及意义』
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新的历史时期的祭孔大典,不仅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群体集体缅怀先圣、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华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后昆奋进、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将在中国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东方圣人--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
1984年,沉寂了多年以后,“孔子故里游”在曲阜举办,祭孔仪式演出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时的李文广成了一名大成殿前八佾舞生。将近30年的坚持,祭孔大典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文广作为传承人,又担起了传承祭孔大典的重任。
2014年,《祭孔大典》出版发行。该书分为祭孔的意义、祭孔大典的历史渊源、国内外各地孔庙近年来的祭孔盛况、祭孔乐舞的文化解读以及历代祭文赏析等章节,既总结了中国历代祭孔的历史,挖掘了其博大精神的文化内涵,也对近年来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祭孔活动进行了全景展示。
近几年,祭孔大典上都有经典诵读的活动,一排排的孩子站在丹墀上、杏坛前、古树下、神道旁,高声诵读《论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其实不用组织这些仪式性的活动,在这些圣哲先贤的像前默默肃立片刻,就会有一声声亲切而威严的教导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穿透我们的心扉。在孔庙祭祀的,不仅仅是夫子一人,还有四配、十二哲、七十八位先贤、六十八位先儒,这些圣哲先贤,每个人都是一部精美的教科书,微言大义的四书五经,既是震耳发聩、响彻千年的黄钟大吕,又像长者絮叨而殷切的叮咛,让你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少走许多人生的弯路。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史上,孔子是集大成者,前2500多年靠孔子的记录和传承,后2500多年,靠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我们不可想象,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有怎样的一部历史?祭孔大典包括祭祀仪式和祭孔乐舞两部分。随着祭孔的规格和礼仪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祭孔乐舞则起源于更早的舜帝时期,是尽善尽美的韶乐孓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交响乐,比世界交响乐之父——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早了3000多年,在世界音乐史上堪称奇迹。祭孔大典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一个个进退谦让的礼仪规范,体现了礼乐教化功能,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代表作。
孔夫子在中国被视为“文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在中国,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被看成是传统文化中最深刻、最完整、最普及、感染力最强、凝聚力最大的思想体系,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家的界限,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了凝聚和认同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融会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这种特有的文化基因对重塑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带你走进非遗的世界
搜索“非遗说”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新浪微博:老鞠说非遗
微信号:非遗说/hyhy0630
投稿及工作邮箱:sdhaoyanhaoyu@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内容!


    关注 非遗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