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一分钟故事


大家好,我是老鞠。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南京地区的广大民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在秦淮灯会时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各种形式,不断营造出“万星烂天衢,广庭翻人潮”的盛大意境,以寄托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此相辉映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雕刻、皮影、秧歌、踩高跷等也随之得到发展。秦淮灯会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当时全国之冠。自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以后,南京就逐渐享有了“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也随之蜚声天下。

欢迎关注非遗说,明天见。
秦淮

灯会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2006年5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申报的秦淮灯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视频《秦淮灯火》
『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古称"金陵")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得到迅速发展,明代达到鼎盛。历来灯会期间,游人如海,万灯齐明,一派热闹景象。
秦淮灯会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寄托民众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与此相辉映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秦淮灯会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元宵灯会,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明初以来,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目前已经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老门东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
随着时代变迁,秦淮灯会几经盛衰,一直延续至今。1986年秦淮区恢复了一年一届的秦淮灯会,至今已举办三十届。

20世纪以后,灯会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秦淮灯彩的扎裱技艺也不断提高,并推动了南京民间艺术的发展。秦淮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大,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
『秦淮灯会的历史』


秦淮花灯大约产生于东晋时期。

南京是当时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不过,这个时期的秦淮花灯在结构造型上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只是在火把和灯具的基础上略加修饰而已。南朝刘裕登基称帝以后,曾在宫殿内悬挂民间手艺人制作的葛布灯笼。它是在椭圆形的结构的上、下方各留了一个空口,在燃烧时就能更利于空气的流通。这种灯既能用于照明,又可以供皇帝和臣子在喜庆佳节里欢聚一堂。到了宋孝武帝时期,秦淮花灯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这个时候的造纸技术迅速发展,价格低廉的纸张取代了丝织品而被大量应用,使得花灯艺术迅速发展。梁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用精丝制成的藕丝灯,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花灯品种之一。
隋朝以后,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开始正式形成,唐代开始元宵节灯会正式成为民间习俗,其规模也得到迅速发展。唐代元宵节张灯时间由元宵一夜扩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共三夜,观灯时,男女老少纷纷夜游,场面非常热闹。元宵节期间还取消宵禁,人们在这几天晚上可以自由外出往来。北宋时期,元宵节张灯时间又增加了正月十七、正月十八,累计五夜。其间,还出现了在彩灯上书写谜语的“灯谜”习俗。
华夏闹元宵,天涯共此时。秦淮灯彩在明代达到顶峰。明代初期,朱元璋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此外朱元璋经常微服私访,走街观灯,更加促进了元宵观灯的风潮。每到元宵节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看花灯,猜灯谜,花灯烟火闪耀通宵,鼓乐杂耍喧闹达旦,南京城内简直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真可谓是“家家走桥,人人看灯”。到明朝中后期,十里秦淮两岸雕梁画栋,河房吏民繁杂稠密,夜晚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在此时期,秦淮花灯的发展尤为丰富多彩,并出现了再秦淮河的画舫上添置鼓乐,悬挂花灯,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灯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灯彩艺术到    明代以后开始进入一个高峰期,作为这一项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每到重大节日,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所有的庙宇店铺,河房照壁,石桥画舫等地,到处是彩灯高悬,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火树银花,流光溢彩,鱼龙百戏,伎舞蹁跹,鼓声乐乐,人流如潮。而秦淮灯彩的新的展示,也不仅仅局限于元宵节前后这十天了,甚至其它季节也能感受到元宵节的气氛来。到清朝时,灯火之盛比起明代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到元宵节前后也是花灯似海,人涌如潮,夜灿若昼,锣鼓喧天。
『秦淮灯彩的种类』


秦淮灯彩种类繁多,形式风格迥异,大到数尺,小则盈寸,数量之浩,做工之精,堪称一绝, 是当地劳动人民艺术才华的表现 。

按功能作用分类有三类:观赏照明类,主要有各型宫灯、纱灯、吊灯、壁灯、行灯等,民间习俗类,“嫦娥奔月 ”、“龙凤呈祥”、“百鸟朝凤”、“水漫金山”、“哪吒闹海”、“鲤鱼跳龙门”等灯彩就属于此类。


娱乐玩耍类:主要有荷花灯、莲花灯、藕灯、兔子灯、金鱼灯、狮子灯、舞龙灯、飞机灯、花鼓灯等。

按照结构造型分类,可分为单体灯、子母灯、多重组合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由一个单元或者多个单元按照一定的主次关系组成,还是由多个单元组合为成群连片的灯组。

有骨灯、无骨灯,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秦淮灯彩的内部结构中有无骨架支撑。象形灯, 它主要包括各类人物灯、动植物灯和建筑灯等。
几何形状灯, 依据灯彩外形结构而定,如圆纱灯、方形灯、梅花瓣灯、多角宫灯、如意吊灯等。

按照时代风格分类,主要有四种:宫廷气派风格、民间乡土风格、传统匠作风格以及现代气象风格。
『灯彩的制作工艺』

视频《十里秦淮,南京的灯彩记忆》
传统秦淮灯彩的扎制工序分塑形、扎制、裱糊、成型四个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里又含有多道工序。比如塑形,要靠篾片扎制,费时费力。一盏荷花灯,从备料到完成,有62道工序,光纸张就得用拷贝纸、本纸、蜡光纸等近十种。一般主灯的花瓣有48朵,得用糨糊一瓣一瓣往上贴;8只花头上花瓣的皱褶,要用筷子一片一片压出来。一盏灯上还有40多片叶子,也要一片片扎出来。因此,过去彩灯一般都是民间家庭小作坊扎制生产,自扎自卖。
秦淮灯彩融南北灯彩特色于一处,汲取了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单从制作工艺而言,灯彩综合了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裱糊、焊接等一系列工艺技巧。就其组成要素来看,离不开具体的结构骨架、外侧裱糊、灯源设置、整体美化等基本部分。
在形构制作方面,除了繁简兼顾外,材质运用也比较讲究。如早先扎制的小型花灯,所用骨架基本上都是些经过水浸熏烤等特殊处理且富有韧性的篾竹,有利于弯曲成所需造型。像兔子灯、狮子灯、飞机灯、金鱼灯在扎捻、编结方面既有相对固定程式,又因具体形状和材质不同而有其独特法则。在一些比较精致的大型灯彩中,还配有适当的拟形雕件,其刀法、琢法也格外精致考究。而在灯彩外表所蒙遮的丝料、纸张和玻璃上,也常有事先制好的相应图案,其中有的是书画家亲自创作或绘制印刷上去的,也有的是用剪纸图案裱贴上去的,还有的则是专门编织上去的。
随着现代科技和产业化发展,秦淮灯彩的骨架基本上都已被硬纤维带、金属焊接构架所取代,而且烫金贴金等工艺也已开始大量地运用了。
『传承人介绍』


顾业亮

1962年出生于南京灯彩世家,秦淮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世纪80年代,拜著名灯彩艺术家李桂生为师,刻苦学习传统灯彩技艺。1993年,承包夫子庙工艺彩灯厂,通过产业化道路,改变传统灯彩艺人个体作坊的模式。2001—2008年,负责南京夫子庙灯会整体策划、设计、制作、安装、维护全过程。
他已在灯彩艺术道路上干了42个年头。顾业亮是个“老南京”,他父亲就是个彩灯艺人,从小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顾业亮5岁开始扎彩灯,为了多学点手艺,兼收并蓄,他遵循拜异姓为师的行规帮俗,18岁时拜彩灯艺人李桂生先生为师,正式迈进了灯彩这个行业。
顾业亮痴迷灯彩,扎了几十年的彩灯,肯动脑子,创意新,近年有多幅彩灯艺术作品荣获大奖。2004年9月,顾业亮创作的《云龙灯彩》彩灯获得江苏省首届“大阿福奖”银奖;2005年2月,《秦淮娃娃闹春乐》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银奖,2005年4月,顾业亮的《龙风灯彩>彩灯获得第五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铜奖,2003年,顾业亮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4年被选为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秦淮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展示新制作的“砳砳”花灯
要想摆脱失传危险,中国秦淮灯彩艺术一要走向社会,二要形成规模走出南京。为此,他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十多所大、中、小学进行中国秦淮灯彩艺术的历史讲授以及扎制表演,让更多的新一代年轻人以及孩子们对中国秦淮灯彩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顾业亮在国内普及中国秦淮灯彩艺术的同时,不忘让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顾业亮承包彩灯厂后,利用中国“秦淮灯会”这一品牌效应,大胆承办大型灯会,以灯养灯,扩大花灯影响范围,并开发研制出便携式花灯产品作为秦淮旅游的一大特色,打入国内外市场,体现了中国秦淮灯彩艺术的迷人魅力,顾业亮和他的团队将中国秦淮灯彩从传统纸质花灯提升到声光电控,并且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大型组合灯组的崭新局面。
曹真荣

1944年出生,秦淮灯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儿时岁父亲学扎灯和风筝,现已从艺近50年,学各家所长,技术全面。在民间传统的竹条扎架、纸张裱糊的古老工艺上,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用包扎代替竹篾,用铁丝制作骨架,才用点焊技艺,既解决了取材短缺的困难,又保持了彩灯的原型,从而使作品的可塑性更强、形态更完美,大大提高了彩灯的质量和产量。
曹老师特别强调了秦淮灯彩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他说任何一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研究,秦淮灯彩也不例外。多年来,曹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秦淮灯彩讲学活动,传播秦淮灯彩文化,同时,他也正在筹备有关秦淮灯彩书面教材的写作,为秦淮灯彩的深度研究献出自己的力量。
采访的时候,曹真荣顺手拿起一盏花灯,他告诉记者,花灯上的花纹都是手工勒出来的,一盏这样的花灯需要箍上三十多道铁丝。每年曹真荣的花灯作坊要制作上万盏灯,光是箍铁丝的工序就要做上几十万次,大家的手都被铁丝勒出了血口。记者仔细观察,曹真荣的双手满是伤痕,而且因为肿胀,要比常人的手宽厚不少,“我上次出国录指纹,试了几次都不行。我扎花灯五十多年,手上已经没有指纹了。”
从最初“只为谋生活”,到如今“非遗传人”的身份,曹真荣为秦淮花灯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心血,“有时候我也在想,自己有退休工资,何必受这个罪”。但是为了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从2005年开始,曹真荣走进南京多所院校讲授制灯技艺,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扎制秦淮花灯。“老艺人不该藏私,把手艺传给更多年轻人就是我们最大的贡献。”



如今,曹红接过了曹真荣的衣钵,“他们连画图样都在电脑上直接操作了。画出的样子能直接用压纸机压出来,又快又漂亮。”说到祖传三代的手艺在儿女一辈与现代技术融合得到很好的延续,曹真荣既感慨又欣慰,“老手艺需要坚守,更需要创新。”
『价值及意义』
2016年是秦淮灯会恢复举办30周年,也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10周年。今年灯会的主题是“秦淮灯金陵春,老城南最南京”。

为让市民充分领略秦淮灯彩韵味,今年灯会将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设8个展区,布展约100组大中型灯组,8个展区分别在大成殿、江南贡院萃苑长廊、老门东、内秦淮河东五华里、白鹭洲公园、大报恩寺遗址景区、晨光1865园区、公共区域氛围灯展区。


历史价值

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从2005年12月31日开始公示,以“历史文化空间环境”类别申报的南京秦淮灯会名列其中——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也是金陵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秦淮河畔的灯火盛况始终与当地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某种程度上就是南京城市兴衰荣枯的色彩符号。

秦淮灯会亦称“金陵灯会”,是广泛流传于南京地区的传统习俗活动,一般于每年的传统元宵佳节前后举办,主要表现为张灯结彩、尽情观赏、歌舞狂欢等,是本土与外来文化长期渗融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现象。


文化价值

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举办过元宵灯会。由于人文精神的兴起,张灯结彩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壮观场景堪称全国之冠。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尽管隋朝以后的金陵倍受冷落,但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毕竟开始蔚然成风了。
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他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建设南京,营造盛世氛围,竭力提倡灯节这一盛事,并索性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洪武五年(1372)元宵节,他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朱元璋还是一位制作灯谜的高手,由此促进了元宵灯会内容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永乐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3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以后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后,南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之一, 等画卷,形象描绘了焰火夺目的鳌山及老百姓观看演出的热闹场景。明代后期所描绘的灯节,更是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


南都繁会景物图
社会价值

尽管秦淮灯会的历史发展迭经起伏,但它作为南京民众难以割舍的真挚情怀和传统习俗,最终还是薪火相传延续迄今,并迎来了辉煌的新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和秦淮区人民政府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出发,重新整建了“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1985年起又恢复举办了每年一届的“秦淮灯会”。十里秦淮水,波映花灯红。现在每到农历除夕秦淮灯会启幕以后,年节和民俗味十足的夫子庙地区便呈现出斑斓十色的花灯海洋,万千灯火不夜天,疑是瑶池在人间。“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这也使得“灯火秦淮”(夫子庙灯市、灯会、灯景)人文景观再次蜚声天下,并独享盛誉。



艺术价值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内容,乃历代南京民众观照自然、社会的情感产物,也是一种民间社火形式。从艺术角度将南京社火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造型两种形式,那么秦淮灯彩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静态道具造型。秦淮灯会还是展示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间艺术,以及歌舞、曲艺、杂耍娱乐活动的重要窗口平台。
以秦淮灯彩为主的本土民间文艺贯穿于金陵灯会,大大丰富了其中的艺术内涵和娱乐形式。广大民间艺人从信仰习俗、爱美心愿和对未来憧憬出发,凭借直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既大胆借鉴文学艺术中的夸张变形、对比呼应、抽象写意、象征借喻等表现技巧,又注意突出形式与趣味的探求、传统与现代的交接,讲究丰满浑厚、简约夸张等艺术造型及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秦淮灯彩等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手段,进而提升了秦淮灯会的艺术水准。因此南京民间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断得到发展完善,也丰富了自身的人文内涵和艺术魅力。
经济价值

与此同时,年复一年的灯会活动不断地把秦淮灯彩等南京民间艺术发展推向新的高潮。就在2000年,南京市秦淮区曾被命名为“中国民间(灯彩)艺术之乡”。在2005年2月举行的中国民间文艺第七届“山花奖”(灯彩)评选活动中,来自南京的灯彩作品 、和 ,分别获得了金奖、银奖和优秀奖,为秦淮灯彩争得了荣誉。由著名民间艺术家陆有昌先生扎制的秦淮灯彩传统作品“荷花灯”,已被国家邮政总局选定为2006年春节特种邮票题材,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成为展示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张烫金名片。
华夏闹元宵,天涯共此时。秦淮灯会因为“光”与“彩”的结合、“灯”与“舞”的交融,以独具风韵的形式内容客观地表达了老百姓呼唤真、善、美的淳朴心声,也折射了人们在对火的原始体验中而生发出来的信仰习俗、文化意趣、审美理念,以及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长期以来,元宵佳节在南京一直就是以灯为俗、用灯造景和借灯兴舞的传统岁时节日,也是每年四季中唯一的“狂欢节”。举办灯会之时,天穹星汉灿烂,人间灯火辉煌。广大民众也会打破常规“家家走桥”,在富饶丰沃的自然与人文土壤上尽情地赏灯、玩灯和闹灯,祈求丰衣足食、身体安康、爱情美满和子嗣绵延,以各种民俗文化行为表达自己的身心愉悦和美好愿望。斑斓缤纷的灯彩让他们编织着良宵美景,构成了南京传统习俗风尚中特有的文化景致。
始于六朝时期的秦淮灯彩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愈具历史厚重感,承载了许多老南京人的童年记忆,“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秦淮灯会更成为南京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秦淮灯会还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淮灯彩也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淮灯彩走进青奥村,是文化交流活动的点睛之笔,让南京元素走向世界。
带你走进非遗的世界
搜索“非遗说”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新浪微博:老鞠说非遗
微信号:非遗说/hyhy0630
投稿及工作邮箱:sdhaoyanhaoyu@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内容!


    关注 非遗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