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路见证宋朝广州城发展

 

宋朝废除兴王府和咸宁、常康两县,仍设广州中都督府,州治在今广州城,管辖南海、番禺、增城、清远、怀集、东莞、新...



宋朝废除兴王府和咸宁、常康两县,仍设广州中都督府,州治在今广州城,管辖南海、番禺、增城、清远、怀集、东莞、新会、信安(在今开平)8县。南宋废除信安县,从东莞分设香山县(今中山及珠海、斗门一部分)。广州城东属番禺县,城西属南海县,从此广州城长期由两县分治。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全国为15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为广东得名之始)治所也在广州城。



(归德门以南城墙拆除之后就成了大德路。)
北宋积极发展生产,珠江三角洲建筑堤围,兴修水利,粮食及农副产品大大增加,广州成为兴旺的米市,有余粮可供应福建、浙江等地;同时,附近地区的干鲜果、蔗糖、棉布和陶瓷器的生产也有很大发展,广州经济比前繁荣。政府除重修大庾岭山路外,宋神宗嘉枯四年(公元1059年)在北江浈阳峡(今英德县境)修建栈道,广州与内地交通比前更为便利。又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船设置水密舱壁与采用罗盘导航),广州对外贸易得以不断扩展,从而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商业、手工业中心和最大的对外通商港口,它和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的一些国家都有贸易关系。


(拆除城墙之后建成的大德路。)
为此,早在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广州便设置提举市舶司,它兼管雷州半岛的雷州、徐闻和海南岛的琼州(今海口)、吉阳军(今崖县)、万安军(今万安)等港口的外贸事务。广州出口主要是丝绸、陶瓷、金属制品、麻布、粮食、茶叶、酒、糖及日常用品,进口主要是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珠、宝石、棉布、皮贷、食品、器具杂物,而促进了包装行业产生(下文提及)。


(清朝广州西门。)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治保的需要,两宋300年间,广州城的扩建和修缮达10余次之多,其中最重要的几次是: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魏罐扩建南汉旧城,俗称子城(即中城),因城防坚固,到了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依智高攻打广州城时,城外商业区(有数万居民和外侨)受到极大破坏,但无法攻入城内,事后朝廷认为魏瓘筑城有功,派他再来广州任职,于是他环城筑濠,并增筑东、南、西三城瓮城。

到了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吕居简倡议修筑东城,这工程后由广南东路转运使王靖完成,东城和子城相连。次年,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程师孟认为城外广大商业区应有防守设备,因而增筑西城,三城相连,以西城最大。它的东面在今德政路附近,南面在今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西面在今惠福西路,北面在今百灵路、越华路和豪贤路一带。


(西城瓮城遗址。)
道光年间,广州居民已达120万人(城内90万,城外30万),光绪十七年(1891)达180万人,光绪二十六年升至约240万人,人口流量增加。但广州城垣卫护,城内外交通受到影响,如东西交通定要由东面二门及西门进出,很不方便,故清末已有拆城之议。民国初开始拆正东门,民国2年(1913)设工务司专营拆城墙筑马路事。随后,公开招标承包,工务局派员监理和验收。1918年,市政公所成立于育贤坊禺山关帝庙,主理拆城筑路。首先在永汉街拆城门,修建了137米的永汉路。接着,从大德路起拆城墙,并将城基开为马路,依次建成大南路、文明路、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太平路、长庚路、越秀路。将老城和新城城基改为马路,以利交通。


    关注 花城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