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致有声  "读具匠心,妙笔生花"征文大赛精彩投稿(7)

 

"读具匠心,妙笔生花"征文大赛精彩投稿,诚意为你呈现~...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点击上方“公众号”查看更多
于无声处致有声


刘梅杰 16工研一班

十多年了,我曾像迷上了黑白电影一样迷上了1970年以前的英美文学,也就是在这些扑簌的故事里,我不断找寻那些被岁月淡忘的印迹。譬如,带有着跳跃性画感和惟妙惟肖表情的英伦起伏,缥缈着上个世纪钟声与山脉的硕硕踏踏的声音;譬如,蓊郁蓊郁的苍山琼林,金黄成片的向日葵,有炊烟没有人烟的桃园......

可能,迷恋一个世界,或者一种境界,真的是从微妙的感觉开始的。

迷上《汤姆叔叔的小屋》、《傲慢与偏见》。一部是十几年前就曾读过的,一部是曾读了一半又被悄悄遗弃掉的,天知道多年前我有多么地热爱它们——和时间赛跑,原来我也曾有过。只不过它们都出现于曾经,出现于那片星月相伴的夜空之下,我还是个无知无味的孩子。它们本该是要等一个虔诚的朝圣者的,可是却偏偏遇到我,遇到随心所欲的我,遇到走马观花的我,遇到不懂战争不懂肤色不懂爱情不懂偏见的我。留白——一个空空的名字,某个空洞后斑驳了的情节。

原来世间的任何一种遇见,都要祈愿在对的时候。

《傲慢与偏见》中,喜欢达西,喜欢伊莉莎白。所谓的偏见不是空穴来风,达西的傲慢像苏格兰的冰湖,呼啸着一阵凉过一阵的冷风;所谓的傲慢也不是后天使然,伊丽莎白的偏见亦是刺入冰脉的磐石,骑士精神让她忍着痛顽强地保护着笑声,还有自尊。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如果一个人有傲慢,另一个人却无偏见,那么一定是那个人不见或者根本视而不见。如果,如果一个人有偏见,另一个人却无傲慢,那笃定是一场还债或者也许万分之一是一场孽缘的救赎。这两种可能都不会有太完满的结果,疼痛地驻守,不离开,终究是会有一个人或者两人都饱受伤害的。而世间种种,大多又为后者居多。

不过,幸好。

幸好是他们。达西和伊丽莎白,不是一个是两个,他们都是透明的,透明到你看得到我的傲慢,我看得见你的偏见;你傲慢着我的傲慢,我偏见着你的偏见。其实过程,是两个人都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英俊,不光在相貌财富,更重于内在,重于他笨拙的善良,他沉默的大度,他不被理解的改变,他艰难却坚定的放下。伊丽莎白的美,也不仅流于体态,更彰于她慧智的眼睛,她对家人于无声处的爱,流溢于她比达西更傲慢的自尊,流溢于她的相信,不是你有钱地位高就要我和她们一样俯首谄媚,流溢于她追求幸福更追求平等,流溢于我虽不胆怯也不要你一眼看穿,流溢于当真相遁逝偏见,义无反顾地放下。

那到底是什么,让傲慢不再是傲慢,偏见不再是偏见,你却还是你,我也还是我?

放下,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呀。放下,有时是需要具备多么大的能量!

达西放下上流社会的傲慢,放下理智的挣扎,放下与自己家庭相悖的伦理,向并不太漂亮并一次次用偏见刺伤他的伊丽莎白坦露心迹。伊利莎白放下厚积薄垒的偏见,放下抗争到底的决心,放下要与其永不交汇的誓在内心谟求一次次用傲慢刺痛她的达西的原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相爱了;总而言之,他们还是适合的,相配到具备同样傲慢与偏见的秉性,相配到你不是最帅何必要求我最漂亮的自我欣赏,相配到站在同一高度如果你不理我我也就当没看到你一样。可是骨子里,他们又都是正直和善良的,无论是他为了朋友或为了可怜的面子,无论是她为了自尊或是为了滑稽的家人,他们都彼此捍卫着,直到你的傲慢让我偏见到最深也依旧捍卫着。

看惯了时时牵手也会随意放开的时代,越发觉得不轻易牵手一旦牵手就再不放下的那种距离,仿似才是心中最理想的爱情模式。还是会觉得,心的交互真的是很重要的。你长得好也罢,丑也罢,若是内外兼修当然没有人会排斥,但一定要讲求一个度,讲求理解,讲求你要懂我。达西虽然傲慢,可他内心明朗。从他第一眼见到伊利莎白,尽管理智抗争冷眼旁观,可他明白伊利莎白的眼睛,那里不光有智慧,还有与他一样的不随意,有让他一次次抿开嘴角、一次次降倒傲慢直至卑躬屈膝的力量。伊利莎白虽然有偏见,但她全部流在善意、勇敢的最外面,之于达西说她还没漂亮到能够成为他的舞伴,她敢于盯着他向所有认识的人谈起,之于她果断地在傲慢围困中道出她所有愤怒的指控,之于她第一次化开韦翰对于达西的诋毁,愿意放逐偏见从寂寥深处开始相信他。

当一个人开始偷偷想念一个人,尽管伤害可能已致使他们再无法相见。

可还是无法忍受,在世界的某处,你还带着对我的偏见。

尽管我无心告诉,偏见依旧在,可还是忍不住告诉你我的忧伤。

因为开始相信了——傲慢外壳里面的那个你。

世间爱情种种,此般仅是若现。可就是这若现的爱情,从历史蹒跚的过去,一直跳着、唱着,走到今天,走向明天——那个你,一直都在。

《汤姆叔叔的小屋》,喜欢汤姆,更喜欢乔治的母亲,喜欢那个最后死去了的女孩。汤姆的美,表面看似都始于歌声,最终却终结于他的善良、他的忠义、他必要时的争还有不争。他是个可怜的人,因为肤色,生命不属于自己,常常用来买卖还有交易。可他又是个幸运的人,幸运得遇上那个把他的歌声视为天籁、把他视为无所不能朋友的白人女孩,她送他礼物,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祈求父亲还他自由。虽然只是转瞬一会儿的功夫,可他自由过。除了自由,他还被温暖过,被那些和他有着截然相反肤色的白人温暖过。

他们到底是一样的吧。人生而平等,难道真是肤色改变了我们让我们不同吗?

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出现在乔治父亲为避免破产卖掉黑奴时,他说卖掉了黑奴,就不至于破产,债也就还清了。可乔治母亲却摇头:“这回的债更大了,更大了,恐怕是要还不完了。”这不仅是温逊还是有温度的话吧。

两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格调截然相反的书,基于是在同一时间段读完的,心生感慨就是要写出来。它们看似是没有关联的,可于我感觉又像是连带着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大清楚,只是一定一定要把它写下来,并成为今日时光隧图里的一道光景。

看到上面的精彩书评,你是否也有意一展才华了呢?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方式请参照延伸阅读链接文章。( ̄(●●) ̄)  。

留言区24h为你开放,以供探(hu)讨(dui)、抒(tu)情(cao)、开脑洞哦~(>▽


    关注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