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育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

 

如果问什么样的孩子最让人头疼,可能很多父母会说:就是我家那个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摔ipad的孩子!...





如果问什么样的孩子最让人头疼,可能很多父母会说:就是我家那个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摔ipad的孩子!

在校门口、商场里、火车上,时常看到有些孩子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因为爸妈做的事让他不满意了。也有的父母每隔一两周,就会收到老师告状:你家孩子跟同学一言不合就动手!

不管多可爱的孩子,都有让人抓狂的一面。母语视频中,Yoli说:“你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大人,就不要忘记你作为孩子的感受。”这一次,我想作为曾经脾气暴躁的孩子,讲讲当时的内心戏。

通常脾气暴躁的孩子会做什么?无缘无故发脾气?欺负小朋友?祸害小动物?破坏力特别强?这一切我小时候都做过。比如以打架远近闻名,附近的小男孩基本都被我打哭过(我是女孩);不给看动画片,就把遥控器扔出窗外;撕书,砸玩具,偷偷踢别人家的狗,把新买的地砖一块块摔断;跟老师吵架,在班级墙上乱涂乱画……

当我跟一个当了妈的朋友说起这些时,她一拍大腿,说:“对对对!我家孩子脾气就跟你一样差,他这是要学坏吗?小时候就这么能惹事儿,长大了还得了?可是看你现在挺正常的啊。”(上下打量ing……)

其实,我也时常后怕,庆幸自己没有成长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后来学了心理学,才知道做坏人哪有那么容易= =)同时又觉得自己天生不善良,不是个好东西,陷入自责与愧疚感中,直到进行了二十几次个人心理咨询,才慢慢懂得了小时候的自己。
所谓“学坏”,是站在成年人角度的道德判断,但是孩子心中的道德与成年并不一样。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对道德的认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0~3岁):以自我为中心,毫无道德观念。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用发脾气、哭闹、摔东西来表达。

他律道德阶段(3~7岁):体会不到别人的感受,对道德的认识是服从权威,比如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但是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的行为可能不一样。

自律道德阶段(7~12岁):能够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参与游戏或比赛时能与人共同制定并遵守规则。

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不再刻板地按固定规则去判断,并发展出真正的具有关心与同情的道德感。

妈妈们可以放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脾气暴躁,各种欺负人、搞破坏,并不等于学坏,也不必上升到人品的高度。他们只是还在成长中。
但是,别人家孩子就很乖巧听话呀,偏偏我家孩子这么不省心。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孩子是否容易暴躁,与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我们刚刚发布的文章《研究:为什么说最好的养育因人而异》中,详尽地讨论过这个问题,请戳蓝字或拉到末尾→_→

其次,看似“发脾气”的行为,其实是孩子的一种语言。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情绪的产生都是一种本能。脾气暴躁,往往是因为有需求而无法表达,可能是因为语言能力不完善,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需求,也可能是迫于父母压力,不敢说出需求,于是只好用行动来表达。

小时候我妈脾气不好,我单独面对她时总是提心吊胆,她因为小事迁怒我,可我无法据理力争,因为这样她肯定更生气。愤怒、委屈、困惑、害怕,种种情绪交织,让我感到必须做点什么发泄一下,才能平静下来,于是就有了打架摔东西。

还是之前那位朋友说,她每天晚饭后陪孩子做作业,越是要求孩子认真,孩子做错的题越多,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哭闹不止,撕了作业本,索性躺在地上不起来了。

她特别失望,心情低落了一阵子。直到有一天,她因为对周末加班的安排敢怒不敢言,消极怠工,才忽然恍然大悟,孩子的哭闹就和自己的偷懒一样,想表达的是:我已经很累了,你不要再逼我,我要休息。

当时的我也是如此,真正想说的话是:“你自己有事不顺心,怪我喽┑( ̄Д ̄)┍,仗着你比我大就欺负我,简直气死我了!”

还有一些经常被忽视的孩子,没学会怎样与人沟通,明明是想对小朋友表示友好,或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父母刚刚生了二胎),却不知怎么表达,只好打人、哭闹、提过分的要求。其实他们并不是脾气暴躁,内心反而比普通孩子更脆弱。
那么,知道了这些,作为父母可以怎样应对呢?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能给孩子的,永远是自己拥有的东西。

妈妈带孩子,常陷入一种恶性循坏,越为孩子付出,越感到劳累,情绪越不稳定。这种坏心情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也容易暴躁,反过来让妈妈更加费心。

说这些,不是为了给妈妈们施加压力,而是看到妈妈们既要为事业奋斗,又要兼顾家庭,真的很辛苦。那么如果工作不能减少,至少可以减少家务。除了让男人帮忙,外卖、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家政服务……经济允许的话,通通用起来~

与勤劳付出相比,妈妈自己心情好,才是更重要的,顺便传递给孩子的情绪,也更轻松愉快。

问问孩子的感受

我们身为孩子时,也经历过种种情绪。

被人无故欺负,好生气;父母答应带自己去游乐园却忘了,真委屈;看到别人已经写完作业出去玩,啊呀急死了……

常有人说:“小孩子有什么可不开心的?”的确,孩子不用上班,不用承担社会压力,看上去每天都在玩玩玩。但人在生命之初是十分敏感的,孩子被抢了最喜欢的玩具的痛苦,可能不亚于成年人丢了工作。

如果时间没有那么紧张,不妨问问孩子的感受,顺便讲讲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就算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至少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懂我。

当孩子的感受被看见时,他就会安静下来,因为已经不需要用过激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天长日久,你会发现孩子正变得脾气越来越好,惹麻烦的时候越来越少。

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天生以自我为中心,换位思考的能力,都是后天培养的。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就会逐渐知道,当他这样做时,别人会怎么想。

当我们加班、做饭、收衣服,累的像狗一样只想静静地刷一会儿朋友圈时,孩子却因为不给他玩手机游戏而撒泼打滚,一定很想揍他吧?

此时,忍一下揍他的冲动,告诉他:“妈妈工作了一天很累,被你一闹更头疼。你自己去玩电脑或者看会儿书吧。”时间久了,孩子也能理解:妈妈做不到我希望的事,是有原因的。

其实,孩子脾气暴躁没有那么可怕,虽然让人头疼,可如果耐心交流,也是亲子间更理解彼此的宝贵契机呀。
最后,推荐一个绘本,或许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宣泄情绪的出口。在这本书中,让菲菲暴走的,是孩子最常经历的一件事——抢玩具。孩子可以借此了解到自己的暴躁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反应,以及怎么处理这样的情绪。



[美]莫莉·卞

曾获:凯迪克银奖、夏洛特 · 佐罗托童书金奖

菲菲正玩得起劲.....姐姐把玩具大猩猩抢走了。


“不给!”菲菲大叫。
“给她!”妈妈说。
“不给!”
“现在该轮到她玩了,菲菲。”

姐姐把大猩猩抢走了...
菲菲跌倒在玩具卡车上。



哦,菲菲从来没像现在这么生气过!

她乱踢。她尖叫。
她想把全世界都撕得粉碎。 


她大声咆哮,咆哮!

嘴里喷出红通通的火焰。



菲菲现在是一座火山,就要爆发。

当菲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



她会跑出去!
(嘭!)

她跑啊跑啊跑啊,
一直跑到再也跑不动为止。



然后,她哭了一会儿。

她看看石头、看看大树,又看看羊齿草。
她听见了鸟叫。


她走到一棵老山毛榉树跟前,
爬了上去。
她感觉到微风抚着她的头发。
她看着起伏的水波。


大自然抚慰着她。


这会儿,她觉得好过多了。
她从树上爬下来。
走回家去。
房子里真暖和,还有股好闻的香气。
家里的每个人都很高兴看到她回来。
“我回来了”,菲菲说。
一切恢复原样。
一家人又在一起了。


文 | 朱丹

图 | 绘本《菲菲生气了》
-NEVER END-
如果本文的内容对你来说有帮助
记得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到哦~
也可以点击页面右下角的“写留言”
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每一篇文章都由心理学人严苛挑选
只为真正懂养育的你而准备
靠谱的心理学知识+爱
让我们一起做70分的妈妈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