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年代和情怀——缅怀汪国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早上被一条“汪国真去世”的消息触动了。感叹之余,仿佛时间停止的那一刻,我也跟着回到了那个时代。

可以说汪国真是最早启蒙我走向现代诗歌的的“导师”之一,那时正好上初中,认识海子,舒婷,顾城这派”朦胧诗“还是后来上高中的事。

记得初中时,我在一所小镇上上学。整个小镇只有两家书店,一家是班上一个女生家开的(当时书的品类很少,现在还在,不过我已经好多年没去了,即便上街,也只是从旁路过),另一家稍大一些,在求知若渴的时代,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去一趟,书店离我家不远,骑车过去也就七八分钟,那时候爸妈都在外面务工,我把他们每个星期的给我的零花钱攒下来,然后集中在某天献给书店。

小镇的书店十分破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很low。各种故事会、知音、读者、娱乐八卦与10元3本的F4、刘德华、邓丽君、阿杜的盗版磁带并列在一起摆在外面,然后里面是各种教材解析,参考书以及各个年级的试卷和办公用品,稍微有点“文化营养”的是就是现在常说的“成功学”、”励志学”,以及一些畅销书作者,那时知道韩寒、郭敬明,但仅仅只是知道,并没有觉得《三重门》写得有多深刻,也没有看出《梦里花落知多少》像《还珠格格》一样煽情(因为当时的觉悟不高)。当然当时的他们还没有今天的影响力,和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拿来讨论的对象。

同样,也是在那时,我认识了一个诗人,他叫:汪国真。我记得当时的那本书藏在一个很隐蔽的角落,而且内页有装帧撕开的裂痕,我当时拿着这本《汪国真诗集》足足在书店里呆了两个多小时,实在是爱不释手。被字里行间的才情打动了。我向老板询问,有没有新的可以换,老板说,这本书是刚到的,只有这一本了。我问,我买了,多少钱?老板说32(当时的定价不超过40),虽然我知道他是盗版的,也有很多拼写错误,但是思考了片刻,我还是咬牙买下了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中学时代买过的最贵的一本书吧。

买回过后,我开始沉浸在诗人营造的意境里,当我读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那种无以名状的亢奋与激动;读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较更长的路”时的释然和洒脱;以及“欢乐时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时的淡淡忧伤。

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把他作为我的人生座右铭。那时每天要求自己背一首。不仅背还要默写,结果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这本诗集一半以上我都能只字不落地把它默写出来。

当时这种”是诗非诗“的变化在我心里很强烈,当时我总觉得诗人写得不是诗,好像是自己和自己在说话,甚至自狂到这样的诗自己也可以写的地步,尝试了几遍发现怎么模仿都不像。后来读着读着发现它又越来越像诗了。于是,我一页页翻过这些短小隽永的小诗,在心情沉重或情窦初开的时候就会念上一两首。

不知道这本诗集现在还在不在家里,我想在的话,也是缺页少码,残破不全的。这样的书店我想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遍地,某种程度上它就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可惜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能改变这一现状吗?

后来,稍大一些,随着见识的增长,我开始接触了席慕容,余光中,郑愁予,北岛以及大学时代的拜伦、雪莱、济慈、泰戈尔、里尔克等。现在很少再去看少年时代看过的那些诗了,那些把畅销书的销量写到上百万的中国作家们有多少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也使得我为什么开始越来越觉得专注于读经典的必要性了,繁荣的时代出不了可供后人阅读的作品,却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所在。

在很多人眼里王是一个诗人,其实,在我看来王不仅是位诗人,更是一位散文家和画家。虽然他的画我见的比较少,但散文我却读过不少。王的散文不同于徐志摩的辞藻华丽,五光十色;也不同于朱自清的朴素淡雅;他的散文就像时光里的琴弦,时不时拨弄心底的情愫。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一起来缅怀这位诗人的《默默的情怀》吧!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点击左上角作者关注


    关注 褚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