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青春期的叛逆

 

青春期,叛逆,心理学,进化论...



[本文试图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青春期的叛逆这一现象,全文约3000字,完整阅读约10分钟]

“青春期是除婴儿期之外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孩子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生理逐渐成熟,体型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孩子产生一种“成人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样对父母、老师事事听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便对家长、老师的要求产生叛逆情绪。

根据近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青春期孩子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使得他们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对家长不当的要求和表现开始反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青春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同一性的建立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他们希望知道“我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优势与不足”、“我将来想做什么”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来发展问题的答案。这些探索和尝试对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加以批判,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父母、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

脑科学研究发现,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前额叶从2岁到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高峰,之后在整个青春期都发育趋缓;而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则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发育。前额叶发育不足使得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杏仁核发育迅速使得情绪体验增强,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情绪多变而敏感,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可能这一刻心情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暴雨倾盆”;情绪反应剧烈,往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非常丰富、细腻、敏感,跟家长意见不合时,很容易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一般与父母的关系较为亲密,父母是孩子情感和心理支持的主要来源,孩子与同伴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玩伴关系,不存在稳定的依赖关系。而到了青春期,随着与同伴相处时间的增多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与父母关系出现疏离,同伴逐渐成为孩子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同伴关系代替亲子关系成为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上面的内容一般都是从脑科学以或者其他心理学角度来看青春期的叛逆现象的。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上述内容:造成孩童青春期叛逆的原因有(1)生理上的成熟(2)脑部的情绪模块快速发育(3)和父母的关系变疏远

我们可以继续去查找其他造成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因素,但这些所有的因素又可以归纳为两大因素:【1】自身因素,像上面的(1)(2)【2】环境因素 ,像上面的(3)

在对待物理,生物等问题时,对于一系列的因素,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所有的量一样,调节一个量的大小等来看此量对于结果的影响)”的研究方式来实验研究,找到主要因素。而对于这种实验需要构建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控制孩童的相关发育水平,显然是与人性相违背的,不能选择理想的实验方法。对此我们只能通过总结大量的数据结果,来得到可能性的推论。

对于上述两个因素,我们忽略【2】环境因素,来假设“【1】自身因素”,是主要因素。那么我们再对自身因素“(1)生理上的成熟(2)脑部的情绪模块快速发育”来进行提问,查找原因。为什么会突然在这个年龄段生理上突然的成熟以及脑部的情绪模块快速发育?这个问题是传统的心理学科无法解释说明的。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解释的途径是采用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在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是一门非主流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进化心理学不是心理学的分支,试图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人类现在心理要求和生理需要,是进化论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结合体。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就是一整套的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采集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是因问题。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多样化,但多数仅仅是:

①相关研究,相关研究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②分析不同群体(例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但由于差异是天然产生,而非我们在实验室中操控变量的结果,仍然无法得出因果关系。

③进化心理学存在许多“自上而下”的推论,这些推论许多都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撑。而现在“正统”的心理学研究更多地注重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感觉大家对心理学目前的研究方法毫无了解,以后有机会介绍下)。

即使是上述相关研究的“差异性”在研究中得到了体现,也仅仅是统计学差异,不能推广到个人身上。另外,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也仅仅只是“描述事实”,并没有给出“进化过程中是这么个流程,人类文明也该是这么个流程”或者“进化过程产生了那么个机制,那这个机制就非用不可”的暗示,即把“是怎样”和“该怎样”混淆。我一直认为价值是人建构的,人类文明变成现在这副样子当然和进化出来的“适应器”关系极大,但是要做什么仍然是你自己的选择,进化心理学的结论并不能成为你选择的依据。

好,简单介绍完进化心理学,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问题上:为什么青春期要叛逆?要离家?

可能的答案

(1)    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在一个独立个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他基本从父母亲那里学会了基本的技能,必须独立到陌生环境中探索,这就要求他开拓创新,反叛父母,同时必须保持旺盛的精力,大胆积极甚至勇于冒险的应对周围的环境,才能确保自己生存,同时为了使自身的基因得以遗传,他还要组建家庭,去结婚生育。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之中,具有这种习惯的得以生存下来,以至于保存到了人类的“基因”当中。

(2)    为什么在性成熟,准备生殖时要叛逆?要离家?我们知道近亲繁殖会造成下一代的基因缺陷。性成熟留在家里面,显然会加大近亲繁殖这种概率。而有缺陷的生物群体在自然环境中会被逐渐淘汰,那些留在家里面的因而造成基因缺陷而被淘汰了。

以上仅是两种进化角度的假设,不具备科学性,只是提供一种解释的可能性。

对于青春期的叛逆,还有一个特例,有些族群的青春期少年不存在叛逆,或者是叛逆是由于社会文化塑造的,具体内容可参看:《萨摩亚人的成年》-米德。

作者选择研究萨摩亚人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一直在逐条对比我们的文明与萨摩亚人的文明,以使从这种对比中获得某些启迪,来改善我们的教育制度。”但是如果要改变文明社会里的社会大环境所形成的文明对青年人的直接影“远非我们所能直接操纵的”,而米德通过这九个月深入萨摩亚人社会的研究指出,“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全部教育努力倾注于训练孩子的选择能力上。教育不应当成为某一种生活方式的特殊辩护士,不应成为只形成一种特别思维方式而拒绝所有外界影响的绝望努力;相反,它应当为所有这一切影响作好准备。不仅学校教育应该如此,家庭教育更应该如此。”作者认为文明的发展“我们队自己异质的、迅速变化的文明付出了昂贵的代价:高比例的犯罪和渎职、青年人的频频冲突、神经病患者的不断增多以及传统精神的突然中断,这类现象到处可见。”但是更多的收益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可能性”。“萨摩亚只知道一种生活方式,并把它原封不动地传授给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掌握着多种生活方式的人们,--能否让自己的后代在各种生活方式之间自由地作出自己的选择呢?”

作者认为,在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如果社会能够发展出让人们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话,那么,将彻底解决这些存在的压力与迷茫、歧视与差异,出现像萨摩亚那样的原始社会中存在的和谐社会,将是文明社会的一种质的飞跃,也是米德通过这次的研究所建立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国”的图景。

-------------------------

一个孩子叛逆,说明他的生理和脑部已经开始快速发育,说明他是正常的。家长和老师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以及宽容。By-耿世卫

喜欢就点下面二维码图片,收听吧。

-------------------------


    关注 青春无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