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稍微对自己好一点,就有负罪感? 青音

 

当你不能按照自己想的去生活,早晚有一天,你得按照自己生活的去想。...

点击标题下「青音」可快速关注
1
这几天,妈妈生病住了一回医院。为了让她老人家高兴,她出院之后,我就在网上给她买了顶很漂亮的毛线帽子。为了让她更高兴,我又同时给我的两位姨妈也各买了一顶。

三顶漂亮的毛线帽子,三个不同的颜色摆在面前,我家老太太就犯了选择困难症了。她很为难地跟我商量,要不,把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给我的两个姨妈吧,要把最好的留给别人。

我说:“可是妈妈,首先,三顶帽子是一样的,都很漂亮呀,没有什么最好和不好的分别。其次,你觉得很好的,姨妈未必觉得呀,或许她们喜欢你不喜欢的颜色呢?”

妈妈说:“可是我都这么老了,戴这么好看干啥?她们比我年轻,要让她们更好看才对!”

这时候,作为孝顺女儿的我已经觉得有点委屈了,我说:“妈妈,可是我是因为您住院了,想着让您高兴才买的帽子呀……”

你看,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

或许不止我的妈妈,你的父母也是常常如此的吧?甚至不止父母一辈,在我们的周围,总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最好的”。有这种心理潜台词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还常常会把自己的这种“舍己为人”合理化为善良的美德!

为他人着想,这的确是美德,但是假如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所以才处处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名叫“享受能力低下”的心理特点。如果你的人格里有这个部分,你会让爱你的人很为难,而你自己,也并不好受。
2
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自己不配更好”的好人们,他们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呢?

他们可能会过得很节俭——一旦花点钱给自己,总觉得有强烈的负罪感,跟对不起谁似的,而且他还在心里总是会给这种不正常的负罪感,找各种合理化的理由,我还不都是为了我爸妈?为了我的孩子?我这人不就是节俭吗?

可是真正节俭的人,是不会在一次又一次克制欲望的时候自己攻击自己的。这种人一边花钱一边遭罪,他可能在心里总是会自我安慰,等我有钱了,我就敢花钱了,到时候我买两碗豆浆,我喝一碗倒一碗!

再比如:放着新鲜的饭菜不吃,一定要先吃剩饭剩菜,结果把新鲜的又放剩了;家里永远堆满了舍不得扔,又完全没用的破烂;有新衣新鞋从来舍不得穿,其实是不好意思穿;廉价的东西没少买,衣柜里永远缺一件。

于是他们总是看起来旧旧的、土土的、穿得啰里啰嗦的,其实不是没那个经济条件,而是觉得自己不值得更贵的。

他们可能会遇不到爱情——面对真心喜欢的人,不敢追求,即便对方也表示喜欢自己,也不大相信。或者是没有安全感地反复试探,会错过真爱,也会由于恐惧被抛弃,而先放弃,先提出分手。其实是不敢,觉得自己不配被爱着。

他们可能会不敢追逐梦想——比起冒险,他们看上去更喜欢稳定,但其实,又总是满心抱怨。因为他们的工作,并不是他们心里真正喜欢和想要的,他们的心里揣着太多的“不敢”和“不甘”。

他们特别爱跟人说“顺其自然”,是因为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为了任何热爱使劲拼过努力过。他们也特别爱跟人提“平平淡淡才是真”,是因为他们向往轰轰烈烈却又从来裹足不前,他们觉得,梦想哪是自己这样的人该有的呢?

 “享受能力低下”的心理特点,其实是对自己的“需要”有羞耻感,对自己的欲望的拼命压抑。这一切的“愧疚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和不接纳。

但人在心理上越不接纳自己的欲望,越压抑,欲望就越会让你一再地失控,于是你就陷入到了“失控、失望、再失控、再失望”的恶性循环里,因此,一对自己好点就有负罪感的人,常常会感觉到心情很不好。
3
想要做出改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调整你的欲望阀值。你如果把吃到一个好吃的的高兴劲儿定义为10,现在就可以降低一点儿,然后再用另一个能让你高兴的其它事儿来代替它。

比如说,吃到好吃的很开心,可是吃完了散散步、听会儿音乐、泡个热水澡也一样很开心。高兴起来的事儿越来越多,“吃”对你的诱惑力就没有那么巨大了。

第二,接受让自己害怕的欲望。比如你和喜欢某个姑娘,你甚至在脑海中想象跟她恋爱缠绵的场景,可事实是,你并没有真的做什么,所以完全不必为这样的念头而感到脸红。你看到别人有很多钱,你很羡慕,你也要接受你的羡慕,而不是攻击自己“贪财”,或者是攻击别人“仇富”。

当你不能按照自己想的去生活,早晚有一天,你得按照自己生活的去想。那些总觉得自己“不配、不值”,一对自己好点就满心负罪感的人,最容易拥有的是“凑合”的一生。

好在我的妈妈在我的帮助下,越来越懂得爱自己,学着享受晚年的时光了。

所以,假如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一起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假如你正是这样的人,开始爱自己吧,任何时候都不晚。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