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生春又来 冬至节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温暖过冬,航标卫浴祝您冬至快乐!...

12月21日18时44分,迈进了又一个节气——冬至。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中,“至”有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最好是休养生息。冬至后,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又名‘一阳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天地阳气回升而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阴阳属性却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天气 


雾霾还将持续,注意出行安全

据中央气象台公报,今明两天华北黄淮等地雾和霾天气将持续。20日至21日,华北中南部、黄淮、东北南部、陕西关中等地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较差,相对湿度较高,雾和霾天气将持续。中央气象台20日06时继续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航标卫浴提醒您:雾霾天气下,部分时段能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影响大,注意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出行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据预报,预计21日后半夜起,上述地区的雾霾天气自北向南将逐渐减弱或消散。
此外,20日至21日,中东部地区自西向东将有一轮大范围的降水过程,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或暴雨,航标卫浴提醒您:出行前注意关注天气变化。


 冬至节 


在很多地方,冬至节与清明节一样重要。人们借以祭奠亡灵,怀念已经故去的亲人、追思曾经的温馨。今天下班回家的你,不妨也对心底的想念寄上一份冬至的问候。

 冬至习俗 

祭天祭祖


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追远祈福。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数九”


冬至日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天气。古代先民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也就到了。



九九消寒


古时在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大如年


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冬至美食
南北有别 各具特色

北方吃饺子

这种习俗,相传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后来,每逢冬至这天,人们便模仿做着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南方吃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传统习俗,在南方多地尤为盛行。潮汕地区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宗祖。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滕州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苏州饮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台州吃擂圆



冬至这一天台州人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闽南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台湾糯糕

如今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在冬至这天,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保暖防病6步走

冬至是人体机能变化最剧烈的一个节气,也是疾病最易加重的一个节气。特别要注意防病保暖,尤其要先做好这六件事。



1
头戴帽不受寒
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
保暖先暖脚


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专家建议,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的尺码应稍大一些,最好垫一双棉鞋垫,脚放在里面要有点空间。其次,鞋底应稍高一些,这样可以起到与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此外,最好每天用温热水泡泡脚,步行半小时以上,并坚持早晚搓揉脚心。
衣服别穿太紧


衣服太紧太厚,不但会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比较低,则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
戴围巾别捂嘴


围巾是不能当口罩用的,但很多人戴围巾时,却习惯把脖子。嘴巴一起捂着,这种做法对健康很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容易吸附灰尘、病菌等。因围巾并不是每天都清洗,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就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室内温度不要太高


冬天天气干燥,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出一进很容易受凉。冬天室温应该稍凉一些,温度保持再18°C—20°C为宜,如果能在室内放一盆水,增加一些室内湿度就更好了。
门窗不应太封闭


冬季室内要多通风换气,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及时开窗,以保证空气清新。



冬至饮食


以滋肾为主

做好以下4改变



1

首先,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的能量仅有5%—6%会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需要注意的是,要多吃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时,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其次,吃饭前喝完热粥或热汤
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此外,冬季气候干燥,应多补充水分,而喝粥能不知不觉中达到补水的目的。除了热粥,饭前喝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零食首选坚果
坚果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坚果中含有丰富发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都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天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不足。需要提醒的是,坚果最好选原味的,且每天吃的量不要过多,一小把就好。





最后,多吃黑色食物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如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以保护视力。

航标卫浴祝您

冬至愉快,团圆和乐




    关注 航标卫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