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系列专题之四】你以为你不知道你就不知道么?——遮蔽启动范式

 

遮蔽启动范式,顾名思义,就是在遮蔽的条件下进行启动。...



遮蔽启动范式,顾名思义,就是在遮蔽的条件下进行启动。那你可能要问了,这是到底要不要启动啊?没错,正是要启动,但是又不让你知道自己已经启动了。

 ◆ ◆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阈下知觉了。


阈下知觉(subliminal perception)低于阈限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感受。那种刚刚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虽我们感觉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用简单的话理解,就是你能够主观感受到的最小物理刺激就称为“阈线”,那么低于这条线,就是阈下知觉了。阈下知觉是你感受不到,但确实会对你产生影响的微弱的刺激。



对阈下知觉的研究与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几乎是同步开始的。Johann Herbart ( 1776- 1841 ) 首先采用“阈下”(subliminal)这个词来描述发生在意识以外的心理活动。在Hermann VonHelmholtz(1821- 1894)看来,视知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推理过程。而另一方面,在Wilhelm Wundt 的影响下,内省报告被看做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冯特不承认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存在,认为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可以获得口头报告的。



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有关阈下知觉的研究变得十分热门,因为有一些广告公司认为阈下呈现的广告可以在消费者未觉察的情况下,对其行为产生长期影响,同时这种影响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Eriksen ( 1960 ) 反对将内省法作为测量意识的有效方法。他认为主观测量可能反映的只是被试的一种反应偏向而不是真正的主观意识。例如,被试可能部分地或完全地看到了刺激,却宣称他们没有看到,这是因为他们的信心不足。这种信心标准取决于具体实验中实验者对被试的要求。Eriksen 进一步提出意识的客观阈限应该定义为:被试在迫选成绩恰好处于随机水平。之前的研究中采用辨别任务作为一种间接测试,主观报告作为一种直接测试,以此来判断阈下知觉的存在;而从 Eriksen 对意识的操作定义来看,先前的间接测试应该是一种直接测试。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阈下知觉这么傲娇,那么对阈下知觉来说,什么样的任务才是合适的间接测试?
 ◆ ◆
嗒哒!遮蔽启动范式出现了!


掩蔽启动范式是引发信息的无意识自动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视觉掩蔽是指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即目标刺激)在另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的作用下(即掩蔽刺激)可视性减弱或消失的过程。在掩蔽启动的范式中,  掩蔽启动刺激/受掩蔽的启动刺激(masked  prime)为受到掩蔽的不能有意识知觉的刺激,  对它的加工是自动化的。对掩蔽启动刺激的自动知觉信息的激活、自动语义信息的激活或自动运动反应的激活可以影响对目标刺激的知觉注意、语义加工或运动反应。目标刺激和掩蔽刺激之间的呈现间隔在 30~70 ms 之内时,  掩蔽的效果较为显著。



↑是文献中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非常非常快的向被试呈现刺激,因为时间非常短,短到被试甚至不能确定他们真的看到了刺激的呈现。这时,阈下知觉就被启动了。



Marcel ( 1980, 1983 ) 的经典研究中利用阈下知觉的语义影响作为间接测量手段。Marcel 采用视觉掩蔽技术使得刺激变得不可见,并以此为阈下语义加工的存在提供了实验证据。首先,实验表明当被试无法判断掩蔽词存在与否的时候,它仍对被试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例如,在掩蔽启动词“盐”之后呈现两个词,一个语义相关的,如“辣椒”,一个语义无关的,如“荷花” ;被试更倾向于选择语义相关的刺激,这就表明阈下刺激的语义信息对被试的行为产生了影响。Allport( 1977 ) 也发现,当被试无法准确辨认掩蔽词的时候,他们犯的很多错误仍然与掩蔽词有关。其次,Marcel ( 1980, 1983 ) 发现即便在加强掩蔽的条件下,阈下语义启动现象仍然存在。
 ◆ ◆
遮蔽启动范式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呢?
它又被用来研究什么方向呢?


掩蔽启动效应发生的理论假设是没有达到意识层面的信息也可以被选择性的加工。由于对掩蔽启动刺激的加工是无意识的,  所以为自动加工。如果先出现的掩蔽启动刺激与后面的目标刺激在某些方面相似, 被试对目标刺激的相关信息的加工和锁定得到易化, 产生启动效应。如果先出现的掩蔽启动刺激与后面的目标刺激不相似, 被试则会自动忽略掩蔽启动刺激登记的某些无意识信息, 启动效应不产生。通过掩蔽启动范式的操作,  能够实现对知觉信息、语义信息和运动反应过程的自动加工。

不仅在心理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面对许多遮蔽启动,比如不经意擦肩而过的某人的面孔,让你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某个朋友;马路上一闪而过的广告牌可能会影响你的某次购物决定等等。

遮蔽启动范式让心理学家们能够了解人类无意识加工的心理机制,当然,这个范式也面临着很多争议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但是对于人类浩瀚的无意识加工,遮蔽启动不失为一种有效且灵活的实验范式。
END
原创:曾瑾
版式:丁诗琴


    关注 西大心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