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系列专题之二】想知道ta是不是在说谎?来做个内隐联想吧!

 

内隐联想测试的内在逻辑就是,被试心里想的是什么,他就会对什么反应得更快。...

引言
公正是人类的原始情感之一,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往往会以诚实自居,自认为公平或者是没有什么偏见的“好人”,但是通过内隐联想测试还是会暴露出很多隐性偏见,甚至我们不需要对“别人”表示明显的歧视态度,而只是更照顾“自己人”。

——《盲点》〔美〕马扎林·贝纳基 〔美〕安东尼·格林沃尔德

上一期专题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不靠谱的测谎测验——stroop实验范式,这一期,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种能够测量某人“真实”态度的实验范式——IAT范式(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 IAT)是 Greenwald 等人于 1998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简单来说,内隐联想测试的内在逻辑就是,被试心里想的是什么,他就会对什么反应得更快。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中会涉及两类词,概念词(concept words)(如白人、黑人)和属性词(attributive words)(如聪明、愚蠢)。这两种词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相容的(compatible)(如白人-聪明,黑人-愚蠢)和不相容的(incompatible)(或相反的)(如白人-愚蠢,黑人-聪明)。



所谓相容,即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或曰对被试而言二者有着紧密且合理的联系,否则为不相容或相反。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相容,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时,此时的辨别归类在快速条件下更多的为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当概念词和属性词不相容,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时,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的辨别归类需进行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

举个例子:当你想到好吃的的时候,相比于中药,你对于巧克力的反应往往会更快!



内隐联想测试常常用来测试人们内在的态度,这种态度深埋于内心,就如引言所说的,我们可能并不会表现出种族偏见,但是却不代表没有这样的想法。

正是由于内隐联想测试的速度很快,人们难以对于态度进行掩蔽和更改,因此内隐态度往往会在测试中显现出来。这种测试方法,可比stroop那种测说谎能力的测试靠谱多了。不仅是内隐态度,也有很多研究者用IAT范式进行内隐自尊、内隐攻击、内隐刻板印象等方面的研究。
那么,说了这么多,我们要如何操作一个内隐联想测验呢?
实验流程(实验一般通过e-prime程序实现)

1.呈现概念词:让被试对花的名字(如,郁金香)和昆虫的名字(如,蜘蛛)归类并做出一定的反应(看到花的名字按F键,看到昆虫的名字按J键);

2. 呈现属性词:让被试对积极的词汇(如,可爱的)和消极的词汇(如,丑陋的)做出反应(积极词汇按F,消极词汇按J);

3.联合任务一:联合呈现概念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花的名字或积极词汇按F,昆虫的名字和消极词汇按J);

4.对联合任务一进行测试;

5.让被试对概念词做出相反的判断,交换左右键反映的内容(花的名字按J,昆虫的名字按F);

6.联合任务二:再次联合呈现概念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与联合任务一内容正好相反(昆虫的名字或积极词汇按F,花的名字或消极词汇按J);

7.对联合任务二进行测试。

数据处理

1.只选取两个测试阶段的数据;

2.删除联合任务测试中前两次测试的数据;

3.将短于300ms的反应时记为300ms,长于3000ms的反应时记为3000ms。不对错误实验反应时进行任何处理,也不删除任何极端被试的数据;
4.对反应时进行自然对数转换;

5.求两个测试阶段反应时的均值;

6.相容和不相容的联合测试反应时的均值相减即为所求得内隐联想测验效应。

针对心理学专业学生,那么下面,教大家简单可操作的山寨版内隐联想(一旦售出,效果概不负责)。
实验流程:
下面这些问题,
请用最快的速度回答,
不要思考,迅速给出答案。
美好还是丑陋?
喜欢还是厌恶?
猫还是狗?
苹果还是香蕉?
米饭还是面条?
雪碧还是可乐?
蓝色还是红色?
我(或者你的名字)还是xxx(某人的名字)?
数据处理:
我想你懂得。
原创:曾瑾
排版:丁诗琴


    关注 西大心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