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官忏》的一些拙见。

 

忏悔,是任何宗教都必须要的修行或者说仪轨。辛亥以后,西学渐进,世人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忏悔了解比较多;又由于文...



忏悔,是任何宗教都必须要的修行或者说仪轨。辛亥以后,西学渐进,世人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忏悔了解比较多;又由于文化的不自信,导致大部分的国人不愿意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认为,中国宗教没有忏悔一说,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聊聊这个问题。道教忏悔最早可以起源到黄帝崆峒山拜师广成子。据传黄帝第一次见到广成子,广成子对他的行为提出一系列的批评。黄帝由此下山,努力精进的治理国家,感觉自己的德行够了以后重上崆峒山,得到了广成子的真传。从这个传说中看,受到批评的轩辕黄帝,努力精进的治理国家,这其实是事实上的忏悔自己的行为。当然,这个是不具备宗教意义的,所以我们就当做一个故事看看就行。



东汉老祖天师张道陵在巴蜀创立道教,度化世人,教化百姓。教民在犯错的怎么办?无规矩不成方圆,自然有一套办法。早期道教,教民犯错以后,如果是小错,就需要忏悔。这就是真正意义上道教忏的开始。早期的忏,是要教民写三官手书——把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真心忏悔的语言写一份写给天官(烧掉);写一份给地官(埋掉);再写一份给水官(放水里)。以此来请求三官大帝慈悲,宽恕自己的过错。诸位,需要注意的是,教民的忏悔除了祭酒(好比今天的地方道教协会会长,当然没有可比性)能看到以外,其余的人是看不到内容的——这样也很好的保护了教民的隐私权——谁说古人不讲隐私???好了,话题扯远了。继续回到忏的话题上。

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的仪轨逐渐的完善,道教的忏由早期的三官手书,发展到现在的各类忏本(忏经),并且有了颂持的要求。这是非常好的,这样方便了教内人士,和教外人士的忏悔。

道教忏本的区分很简单,从使用的范围来说,分阳用和幽用两种。而幽忏又分为单纯的幽用,和幽事阳做两类。还有一种也比较常见,就是幽忏阳用,这是预修道场的一部分。比如三官忏,就有幽用的《水忏》和祈福的《三元忏》两种。



先说幽用,顾名思义,度幽用的。一般来说是为亡人做拔度前拜颂的,是为了灭亡人生前之罪。道教认为,人在反复的轮回之中,每次的转世都不可避免的犯下无边的错误,真心忏悔才能去掉身上的罪孽,所以需要道人按照既定的仪轨去持颂,是道教最常用的忏本之一,也是要求每个道士必须熟练掌握的,热别江西一代,湖南一代的民间灵宝派道士更是要求必须背诵下来。



三官忏的阳忏又分两部,一部是面对三百六十位应感天尊忏悔的。



众所周知,道教是讲究祖先崇拜的一个宗教。很多有功于社稷的人死后享受祭祀,这也是道教神灵的组成部分。所以面对三百六十位应感天尊忏悔,也是面对祖先忏悔。就和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自己做了好事,得意的事情要向祖先汇报一样,做的错事,因为面子问题,不愿意被亲朋知道,在祖先的灵位前对祖先忏悔是一个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释放内心的悔意,一方面用宗教的仪轨做忏悔,使整个人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助于心理疾病的安定,灵魂的解脱。并且面对祖先忏悔,内心是没有压力的。

另一部三官忏是针对自己所犯罪孽的忏悔。这个用的比较多。大部分的宫观是用的这个忏本。道教内部有句话,叫做有经必有忏,在这部忏文持颂之前,是需要先持颂《三官经》的,了解《三官经》的朋友知道,经文里面对颂经之人所做的错误有很多的描述,这些罪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一个人道德上的要求的:比如横言区语罪;有的是针对家庭和睦的:比如不敬父母罪,不敬叔伯六亲罪。有的是针对社会安定的,比如五刑十恶罪;有的是要求人敬畏自然天地的:比如不敬天地呵风骂雨罪;有的是要求爱惜粮食的;比如不敬五谷罪。有的是要人做生意或者出租土地公平不欺压人的:比如大斗小秤罪。这些罪怎么消除?太上设教,为的是神灵教人,这个时候就需要拜忏了。用经功浩力来消除自己无边的罪障了。拜忏的时候我们每念诵一句自己所犯的错误罪孽,后面加上一句圣号,长持颂圣号功德不思议嘛,用天尊的加持来灭除自己的罪。所以邱处机祖师说:愿见真心求忏悔,河沙罪障悉消除。忏悔完毕,还要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世人,这又是真心忏悔的升华,由自己的忏悔变成自己愿意承担世人的罪障,在这个过程中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忏悔要精进,忏悔要用心,忏悔用趁早啊。

忏是什么?忏其实就是真啊。真自己不真之处,要自己回归到本来的真。忏就是慧啊,慧自己不慧之处,要自己回到真正的慧。忏就是戒啊,戒自己不戒之处,要自己真正明白什么是戒。忏就是悟啊,悟自己不悟之处,使自己真正的开悟啊。忏是离道最近的路,朋友们,路已经修好,你们做好远足的准备了吗?


    关注 宜春紫云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