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牙膏会使人致癌?!真相到底是什么?

 

微博上曾经有过一个传言,说“含氟牙膏致癌,含氟量高的水质会造成牙齿发黄”。关于这些流言,着实是把小编吓了一跳...



微博上曾经有过一个传言,说“含氟牙膏致癌,含氟量高的水质会造成牙齿发黄”。关于这些流言,着实是把小编吓了一跳!看了看自己牙刷杯中的牙膏,又脑补了一下患了癌症的各种画面,不禁打了一个激灵。那么我们常用的含氟牙膏到底会不会致癌呢?赶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事实的真相吧!

真相:“含氟牙膏致癌”的说法可能是对“氟化物致癌”的误解和以讹传讹。
问题一:
为什么会有这种传言呢?

在2008年,《南方周末》转载了《科学美国人》上的一篇文章——《危险的含氟牙膏》。但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讲含氟牙膏的危害,而是在讨论氟化物摄入过量的问题,这与美国不少地方的饮用水中添加氟的背景有关。其中,氟摄入过量引发“神经疾病、内分泌疾病甚至癌症”的内容是存在争议的问题,但此后的传播,只字不提过量,以讹传讹的变成了“含氟牙膏致癌”。
问题二:
为什么牙膏里要加入氟化物?

其实答案就是防蛀牙!

刷牙时,含氟牙膏中的氟释放出来,与膏体中的钙磷等矿物盐形成含氟矿化系统,一方面氟离子可以替换牙齿组织矿物盐中的羟基,形成含氟矿物盐,增强牙齿抗龋能力;一方面氟化物可以促进牙齿表面矿物质的沉积,使早期龋齿再矿化,修复牙釉质。
问题三:


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吗?

就如同盐吃多了也会中毒一样,任何物质都可能因为过量摄入引起中毒,含氟牙膏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正常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的。

一个60千克体重的成人,建议的每日氟摄入量应低于4.2毫克。成人牙膏的氟浓度一般为1000~1500 mg/kg,如果使用1克的含氟牙膏(约1厘米长的膏体),每天刷牙2次,氟总量只为2~3毫克。刷牙后吐掉牙膏浆,已经吐掉了大部分的氟,剩下吞咽到体内的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对于儿童,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吞咽反射比较差,容易在刷牙时吞入牙膏,要注意防止氟摄入过量。一方面,儿童应该使用含氟量更少的儿童牙膏(含氟浓度一般为250~500 mg/kg),并且不要超过每天2次,每次的用量也不要超过一颗豌豆的大小。另一方面,家长要监督孩子刷牙,鼓励他们吐出牙膏,不要吞咽。偶尔发生的吞入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即使是使用含氟1500 mg/kg的牙膏,1岁儿童也要一次服下33克才会达到可能中毒量。
问题四:
是人人都能使用含氟牙膏吗?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提出,氟化物的推广应用适合于在低氟地区、适氟地区以及在龋病高发地区的高危人群中进行。但高氟地区人群是不适合使用含氟牙膏的。

在我国的某些区域,例如潮汕地区、山西多煤矿的地区,地下水本身含有较高的氟,当地居民饮用这些未经降氟处理的水,长期过量摄入氟,造成慢性中毒。流言提到的“含氟量高的水质会造成牙齿发黄”,其实就是说摄入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这些地区的人不应该再使用含氟牙膏。


延伸阅读:
误区 1:每天刷牙次数越多越好

牙齿及口腔组织的健康状况与刷牙次数不成正比。刷牙讲究掌握时机,即饭后以及睡觉之前;掌握方法,即竖刷,倾斜 45° 加压刷法;选择含氟牙膏,仔细刷每颗牙的每个面;配合使用牙线,剔除相邻牙之间的食物残留,控制牙菌斑在牙面堆积等。认真实施上述综合措施,才能维持牙体硬组织及软组织(牙龈等)的健康。那种只讲次数而方法不当的刷牙方式 , 并不能真正保护牙齿的健康。饭后也不能立即刷牙,需过1 ~ 2小时之后再刷,才能更好地保护牙齿。
误区 2:口有异味多用漱口水

口中有异味(又称口臭)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牙石沉积,加上口腔中原有厌氧菌分解产生腐败坏死气味造成的。对于已经形成了的牙石,是不能用刷牙或漱口方式清除的。根本的方法是去专科医院进行牙周洁治或刮治,彻底去除牙石,才能改善口臭状况。
误区 3:洁牙根本没用

牙石如同头发,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形成、堆积,除非你想“留长发”,否则你就应该定期(半年或 1 年)去洁治,而不能一劳永逸。

误区 4:牙齿少几个无所谓

口腔中的牙齿无论是上下还是左右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每一个牙齿的缺失(智齿例外)都将导致相邻牙向缺失牙区倾斜,对合牙向缺牙区的伸长,导致整个口颌系统咀嚼功能紊乱。这是一个缓慢而不易发觉的过程,而一旦发生则往往难以补救。所以,应该像保护眼睛那样地爱护自己的牙齿,对于缺失的牙齿应及时(3 个月后)镶牙。
误区 5:预防根本没用

预防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这是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包括龋病、牙周病、牙颌畸形、口腔癌的预防,具体措施就是全身和局部应用氟化物、窝沟封闭、孕妇的口腔健康教育等。
误区 6:长期使用药物牙膏刷牙好

其实,长期使用药物牙膏,容易引起口腔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口腔黏膜病等,所以,药物牙膏一般在常规口腔治疗后,如需要药物牙膏才适当使用,千万不能长期使用。

选自《有益全身的养生妙招:人体不同部位的保健养生》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郜文辉主编





版权声明:

本文由养生正道(微信号yszhengdao)整理发表,内容及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关注 养生正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