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分享】我读杨绛

 

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一开始,我对杨绛先生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她翻译了《唐▪吉诃德》,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钱钟书的眼里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读了《我们仨》后,我才逐渐了解她 ,也越来越喜欢她。

动荡的年代里,杨绛先生是幸运的,她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庇佑,特别是古典文化的熏陶,让她从小就带着股灵气劲。

一个在喧嚣躁动里保有内心的温润和强大,靠自己的坚韧淡薄潜心读书和思考,父亲对她的启蒙影响不可言喻。从小喜欢文学的她,只要喜欢什么作品,杨绛父亲就会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子上。杨绛父亲爱读诗,钻研起音韵学来经常把各时代的韵书一字字推敲,每天临睡前都要朗声读诗,杨绛经常陪伴在父亲身边,听他读书,从此爱上了词章之学。在东吴大学读书期间,痴迷于文学的她,把课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中,她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外国小说。

卢梭说过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杨绛和父亲的关系大抵如此。杨绛的父亲很让我感动,在潜移默化里培养了女儿对书籍的热爱。杨父对女儿的爱,宛如一树盛开的流苏,带她飞入读书的天际,激灵一世,用平静、平淡、平凡的文字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用她的坚强丰盈如水的流年,散发惊人的力量。

杨绛的一生,除了被父母爱,更珍贵的的是被钱钟书痴爱了一辈子,两人相濡以沫63年,共同营造了最纯净的婚姻。



日寇侵华的艰难岁月,杨绛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丈夫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不得不说因为杨绛,才成就了众人心目中博学风趣的钱钟书。两人之间除了高到哲学之美的交流,平日里的点点滴滴如一帘烟雨,一席叶落般朴素美好。婚后的杨绛,为默存而“默存”,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帮助钱钟书创作,体贴痴气十足的丈夫,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英国留学期间,丈夫探望产后的她提到台灯弄坏了,门轴弄坏了,水打翻了一系列问题,杨绛总是平实地答道:“不要紧,我会修”。她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我们仨》中记录了,家里毛衣也是杨绛亲手缝制,钱钟书嫌弃理发师脏臭,头发也是她来理,一理就是一辈子。她是婆婆口中“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的贤惠媳妇。当然,钱钟书也是独爱杨绛,他称季康是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喜欢给妻子准备早餐,一壶茶,一杯牛奶,一颗鸡蛋等。为了她,六十多岁时第一次划上了火柴。下干校时,钱钟书会用纸巾小心翼翼的包好点心带给杨绛,困难时期能够吃上甜食非常不容易。

生活是一面镜子,他们过得饱满幸福,他们是彼此喜欢的人。他们将厚重镌刻在时光的菱角,将素心安放在平和的生活,以淡雅,清宁的心态寻找乐趣,做到了与世无争。



本文来源池州分公司东至县公司  柳小燕供稿欢迎大家向安移微学堂微信公众号投稿!

投稿邮箱:amccpx@139.com

微信号:anyiweixueta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安移微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