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的囚笼

 

唯一标准的完美是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而通往自由的各有差别的道路却千千万万条...



经常听到BDD病友说自己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外表总是不满意,甚至有时候说是完美主义害了他们,如果没有完美主义就好了。

完美主义的确在BDD中的确很普遍。“一项研究发现,在50例BDD患者中,多数人都报告说他们’必须在外表上是完美的’”。Dr.Sabine Wilhelm使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研究发现,在与外表无关的方面,BDD患者明显比健康对照组有更高水平的完美主义。[1]

Ulrike Buhlmann等人通过对BDD和ocd以及健康对照组进行完美主义相关研究,发现,BDD组和OCD组的完美主义想法得分高于健康组。[2]

完美主义被认为是强迫症,进食障碍,躯体变形障碍,强迫人格障碍,社交焦虑,社交恐惧,工作狂,自我上海,物质依赖,临床抑郁症,以及慢性应激和心脏病这样的躯体问题的高危因素。[3]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一、如何理解完美主义

二、完美主义与躯体变形障碍

三、如何打破完美主义的囚笼

一、如何理解完美主义
不仅有心理困扰的人有完美主义倾向,应该说我们很多人都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是,扪心自问,真的能达到100%的完美吗?不能!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完美主义要怎样去理解呢?

这真是一个难题,对于“完美主义”并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完美”定义。我们口头上所说的完美主义,都是在很模糊的层次上抽象地使用。对于这种抽象大词,要非常警惕,因为这种不着边界的用词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却不知缘由。

通常研究者将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定义为:强迫性地不懈追求难以达到的目标,并以此衡量自己的价值,难以企及的目标虽然带来了痛苦,个体仍契而不舍地追求,当求之不得的时候,通常会对自己严格批评

因此,这个一般性定义表明了完美主义至少包括三个部分:

  1. 难以达到的目标。
  2. 以此衡量自身的价值。
  3. 求之不得,仍锲而不舍。


这三个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是,这是我的目标,也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所在,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我就没有价值,所以我仍然会去追求。

完美主义的这三个构成部分都或明或暗围绕着一个核心的词汇——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来自于谁,可以将完美主义分为三个类别((Hewitt & Flett, 1991)):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others-oriented perfectionism)(自己给别人设定标准);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socially-prescribed perfectionism)(知觉到他人给自己设定标准)。

当我们把“完美主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分解为比较具体的三个部分之后,发现完美主义可以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可以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

  1. 难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带来动力)
  2. 以此衡量自身的价值。(置之死地的勇气)
  3. 求之不得,仍契而不舍。(屡败屡战的坚持)


比如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运动员会对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永不满足,这种完美主义的追求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动力,促使其付出更多努力,并取得卓越的成就。

但是从消极的一面来说:

  1. 难以达到的目标。(高标准带来巨大压力)
  2. 以此衡量自身的价值。(非黑即白缺乏灵活性)
  3. 求之不得,仍契而不舍。(屡战屡败带来挫折)


有学者(Dr. Hamachek,1978)根据积极和消极影响区别了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完美主义:正常的完美主义(normal perfectionism)和神经质的完美主义(neurotic perfectionism)。正常的完美主义者更倾向于对完美的追求,而不损害自尊,并从付出的努力中获得愉悦。神经质的完美主义则倾向于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并因为不能达成目标而感到不满意。同时代的研究者支持完美主义的这种分型,并且对“非完美主义”进行了界定。但在表述的时候各不相同,积极追求和适应不良评价性担心完美主义,主动和被动完美主义,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适应型和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3]

而有些研究者不同意这种分类,比如T.S. Greenspon,认为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害怕不完美,认为只有他们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他们。对于Greenspon来说,完美主义就其本身而言就从来没有健康的或者适应的,所谓“正常的”或者“健康的”完美主义是错误的名称,因为绝对的完美是不可能的。他建议,完美主义和“追求卓越”是不同的,特别是就错误的意义而言。那些追求卓越的人会把犯错误(不完美)看作是更加努力的激励。而不健康的完美主义则将错误理解为个人的缺陷。[3]



J. Stoeber和K. Otto建议,完美主义包含两个主要的纬度:完美主义奋斗纬度(perfectionistic strivings)和完美主义担心纬度(perfectionisticconcerns),奋斗型与完美主义的积极面相联系;担心型与消极面相联系。早期研究的实证证据支持了完美主义可以有积极的方面,他们挑战了广为流传的信念,即完美主义都是有害的。事实上,那些完美主义奋斗纬度水平高,完美主义担心纬度低的人,表现出了更多的自尊,宜人性,学术成就和社交互动。这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还表现了较少的与完美主义通常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和躯体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和适应不良的处理方式。[3]

现在通行的测量完美主义的量表是“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rost et al., 1990),该量表通过6个方面来对完美主义进行了评估:“个人标准(设置高标准),对犯错的担心(对犯错持消极反映,并将犯错感知未失败),对行动的疑虑(怀疑自己的表现),父母的期望(父母设置的高标准),父母的批评(父母对犯错的批评),以及组织(组织和整洁)”。
二、完美主义与躯体变形障碍


如前文所述,完美主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通常与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变形障碍,进食障碍等相关。对于BDD来说,这三个构成部分,简直生动地描述了BDD的困扰。我们先来看看三个BDD案例:

C先生说他的五官其实挺不错的,但是就是眉毛有点问题,好像有点不对称,反正也说不上来,就是看着不舒服,眉毛如果不够好,五官长的好也是白搭,你知道木桶理论吧,一个差的地方决定了整体外表的完美程度,我不想将就,我不想降低自己的审美标准,我就是想让眉毛更好看一点。

Z小姐则认为她的鼻子太大了,导致面部很怪异,全宇宙最丑,她并不想要完美,也知道完美是不可求的,她只想要和正常人一样的正常的鼻子,一个普通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看着不难受的鼻子就好了,重点是她不追求完美,只想要一个正常的鼻子。

L先生抱怨自己的下巴太短,认为很畸形,一直想通过整容把下巴填充一下,如果下巴不做改善,自己的整个生活都瘫痪了,L先生说其实自己有时候是能接受自己的下巴的,但是别人不接受,人们认为他丑,他被人排斥,别人朝他摸下巴和动嘴就是不接受他下巴的最好证据,为此,L先生痛苦不已。

C先生要更好看的眉毛,不满意现在的眉毛,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这就是完美主义倾向无疑,而Z小姐想要一个正常的鼻子,L先生能接受自己的下巴,但是认为社会不接受他不正常的下巴,好像就跟完美主义没有多少关系了。真相的确是这样的吗,Z小姐的这种想要一个正常的鼻子,和L先生想要一个别人会接受的下巴,其实也是一种完美主义,不要被“正常的”这个词迷惑了,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当我们用完美这个词来表述自己对外表的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完美主义倾向,但是如果我们用其他一些词来表述对外表的困扰,比如“正常”就不那么容易发现完美主义倾向了,但是,无论“完美”也好,“正常”也罢,其实都是设置了一个目标/标准,这个标准C先生和Z小姐自我设定,而L先生的则是社会设定,所以追求自己或他人的完美和正常,其共同性都是在追求一个说法不同的目标/标准而已

按照前面完美主义的三个部分来诠释这三个案例:

  1. 难以达到的目标。(“更好看”,“更正常”,“他人可接受”)
  2. 以此衡量自身价值。(不能变更好更正常,自己就是全宇宙最丑的,别人就不会喜欢和接纳我,会讨厌我排斥我,人生没有价值,一切都没有意义)
  3. 求之不得,仍契而不舍。(我就是想变的更好看,我就是想要正常一点,别人就是不接受)


因此,当我们说是完美主义导致了BDD困扰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是所设置的“目标”本身的问题吗,这个目标可能不切实际,可能太过模糊,或者太过抽象?

目标不切实际,我一定要长像某某女神男神那样,确切地说,应该是电视上电影上或者杂志上的某某某,我一米六,为什么我不能再高点,不能有皱纹,我不想变老?标准不高但是太死,脸上不能有一个雀斑,不能有一个痘痘,鼻子不能有一不对称,皮肤上不能有疤痕,一点点小疤痕都不行等等。。。

目标虽然不高,但是非常模糊,再多一点,再白一点,再大一点,再小一点,再对称一点,再正常一点。。。

更加要命的是,躯体变形障碍中的这种目标涉及到抽象的审美价值的问题,再美一点,再好看一点,不那么丑,不那么畸形,不那么讨人厌,更招人喜欢一点。。。

2.是把自我价值几乎完全建筑在对外表(或者外表某部位)目标的达到与否上吗?如果外表不改善,我就是丑,如果外表不改善,就没人喜欢我;如果外表不改善,生活就没有意义;如果外表不改善,什么成就也不可能有。。。

3.还是这个目标带来了巨大痛苦,仍然还是要去追求?我就是想要变得更好看一点,我就是想变得更正常一点,我就是想要鼻子小一点,我就是不想有这些瑕疵。。。

可能三方面都有吧。所以,当我们把完美主义进行一番分析之后,所谓完美主义导致了BDD的困扰,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了。而理解是通往康复的关键第一步。

另外,对于完美主义和BDD的关系,更加严谨的说法可能应该是,完美主义特质更易使人产生BDD困扰,而且BDD反过来可能又会加强完美主义特质,比如BDD症状可能会使你对自己的标准更加严格。当然,情况也不尽然,完美主义的特质可能仅仅是BDD的结果,而非这种特质导致了BDD。
三、如何打破完美主义的囚笼
通过这种具体化之后,我们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完美主义和躯体变形障碍之间的关系了,或者完美主义在躯体变形障碍中的表现了。再次总结一下:

  1. 难以达到的目标。(完美,正常,对劲,对称,没有瑕疵,再多一点,再白一点,再大一点,再小一点,再美一点,再正常一点,不那么讨人厌,更招人喜欢一点等等)
  2. 以此衡量自身的价值。(目标不实现,我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什么也干不了,别人就会排斥我,没人会喜欢我,大家都恶心我)
  3. 求之不得,仍锲而不舍。(所以,没办法,必须要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当我们说完美主义害了我们的时候,完美主义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给我们造成伤害呢,前面的分析可能已经比较清楚了,那么如何减轻这种伤害呢?可以拿起“具体化”这把利器,一一进行发问:

1.这个目标现实吗,可量化吗,有统一的标准吗?

2.我的价值只系于此一目标吗?

3.我还有哪些可以追求的目标?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对超现实的模糊的抽象的目标的追求最终会失败,因为这是由目标本身不可获得的性质决定了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要忘了,BDD所知觉到外表缺陷通常是不存在的,并非外表真正有问题,而是对外表的知觉和认知模式出了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进行整容的BDD患者通常并不满意其他人都满意的整容效果,那原本设置的目标虽然已经达到,但是他认为仍未达到,或者转移到其他地方,会不断去整容。对这种完美主义的心心念念的追求分散了我们的精力,无暇去感受除此之外的世界。

进一步的,追求完美,反过来理解就是对现状的不满,对缺陷的恐惧,因此当我们说如果没有完美主义就好了的时候,通俗地说就是如何接纳外表的现状?如何接受不完美呢,如何战胜这种对缺陷的恐惧呢?唯一标准的完美是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而通往自由的各有差别的道路却千千万万条。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可能的策略就是刻意让自己不完美——其心理学依据仍然是暴露,就像如果我们恐高,那就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渐而且持续地暴露在一定高度的环境下,直至恐惧减弱到可以承受的程度。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恐惧缺陷,那就将自己逐渐而持续地暴露在缺陷的环境中,直到恐惧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例如刻意说一些蠢话,穿不搭配的衣服,故意弄乱头发,在脸上故意画个突出自己缺陷的红点,甚至故意打破一些规矩,最开始你可能会惴惴不安,缩手缩脚,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你会发现,人们都在忙着关注他们自身,并没有更多注意你。

从他人的束缚——或者终极的自我束缚中解脱出来,呼吸已经失去太久的自由空气。
参考文献:

1.Katharine A.Phillips. The broken mirr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body dysmorphicdisord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fectionism_(psychology)

3.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6212913_Facial_attractiveness_ratings_and_perfectionism_in_body_dysmorphic_disorder_and_obsessive-compulsive_disorder


    关注 躯体变形障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