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乡愁味道---肇东市昌五镇小烧作坊(四)

 

有一种怀旧,叫乡愁。有一种乡愁,叫烧酒~...



乡愁,可以是父母不变的乡音,可以是童年久居的老屋,可以是儿时嬉戏的小河,可以是上学常穿的巷弄,可以是坊间美味的小吃,可以是本地热闹的民俗。也可以是,杯中那一口浓醇的烧酒。

为了拍摄小烧作坊的劳作场面,我起大早再次来到这里。依然的热气蒸腾。依然的机器欢鸣。依然的糟香飘动。置身其间,今次不知为何,我忽然就感受到了一种乡愁的味道。它扑面而来,似淡,亦浓,如幻,若梦。而其实,我的乡愁,远在千里之外的八五二农场,根本和小烧作坊没什么相关。

或是因为酒吗?倒是想起第一次偷尝烈酒的事情。很小的时候,可能刚上小学,有一天大人都下地上工去了,几个淘小孩去小伙伴家玩,看到高高柜子顶上他父亲的酒壸,不知谁起的主意,要偷着尝尝酒的味道。小伙伴鼓起不畏被发现挨揍的勇气,踩着木凳,小心够下,费好大劲拧开壸盖,每人兴奋而新奇地尝一小口。吼,那个辣!一个个禁鼻子挤眼的,一点也不好喝,不明白父辈们捏着酒盅,为什么滋儿滋儿地喝得那么享受。之后好多年,再未眼馋过大人喝酒。再次喝酒,也是第一次“正式”喝酒,是在去六分场场部上中学后,有一个周末,因什么事情去班主任家,老师一改在校时的严肃,执意留我午饭,说喝一小杯酒吧,你已是小伙子了。受宠若惊,难以拒绝,陪老师喝了小半杯,然后忐忑了一下午,庆幸没有出现担心中的醉。也兴奋了好几天,竟然有“权威人士”首肯我长大了。

思绪回来。酒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可资感怀的记忆,想了想,在这里感受到乡愁的味道,很大程度上应该缘于这个小烧作坊的古朴气息。这个小烧作坊已存在好多年了。这些年来,街坊中的老辈人不知不觉间老了,小辈人你追我赶地大了,新生代也春风吹又生了。很多年轻人不再老守田园,相继外出求学、务工,远走高飞了。人虽非,物却是,小烧作坊一直在,不管爱不爱那一口小烧,它早已融入街坊邻居们的日常,成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成为成长记忆的一章节。我确信,对于这小烧作坊的记忆,对于这小烧酒的味道,一定成为了当地很多人的乡愁。

这些年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很多老建筑、老街道、老物件消失了。我的八五二农场原六营八连的出生地,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的连队大礼堂、农具场、木工坊、学校、马号、渔亮子、草甸子,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它们的踪迹了。甚至那条小河、那座小树林,都已如残烛般疏淡,似乎来一场不要很大的风,就会立刻吹散去。所以,置身于这个小烧作坊,我真切感受到,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它这些年的坚持,是多么的不易。望着那沧桑的棚壁、传统的工具、忙碌的身影、朦胧的雾气,我很庆幸这个小烧作坊的坚持,因为,有一种乡愁,叫烧酒。只要这个小烧作坊还在,很多人的乡愁就能记得住,就能梦得到,就能寻得见。祈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它永远都能在这个小镇的一隅,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立足之地。

对了,前些日子我连续发了关于昌五镇小烧坊的公众号图文后,已收到一些网友感言。有人说,想再去家乡的小烧坊为父亲打一回酒。有人说,想早点回家再尝尝家乡小烧的味道。有人说,我不喝酒,但想家了。

乡愁大约如是。当时不觉,蓦然回首,梦系魂牵。

虽然这个小烧作坊不是我的乡愁,但感受并体会着那种乡愁的味道,很奇妙,很亲切,也很惆怅。一时间,忽然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想念,便停下拍摄,马上给父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在这个小烧作坊里,我,也想家了。

最后,用肇东一中无为老师的《七律读阳光de海摄影作品》,为小烧作坊的火热氛围,为小烧的甘冽浓醇,增加几分乡愁情愫。

拍罢归来还复念,小村纯酿正堪香。

气蒸乡里无寒日,粟赖匠心回玉浆。

哪个疏狂依汝醉,何人斗量咏文长。

馀思不尽窗前立,赊得蟾光斟羽觞!




























































































【作者信息】

杨锡迎,网名阳光de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哈师大传媒学院摄影系实习基地受聘硕士生导师,预备役某步兵团政治处预任军官。获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年“光影中国梦”黑龙江省摄影成就奖。



匆匆岁月谁常客浩浩星空自永恒。图文心情,图文岁月,图文诗和远方公众号:y82130009  (图文诗和远方)


    关注 图文诗和远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