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我的城

 

是你我,那些无关风花雪月的乡思。...

文/一抹无尘
·  ·  ·
进入五月后的这几日,北京一时阴雨,一时晴朗。唯一不变的是,风很大,可以说风吹得潇洒而肆意。

风大到把雾霾都吹散了,减弱了温室效应。

四方城里的霾瘾少年们不能“聚众吸毒”了。

虽然料峭春寒,天气时时突然转冷,可我还是喜欢这样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北京。

即使再任性地冷到可以说出“在室外用手机回复消息都是真爱”这样的话,即使穿着羽绒服都觉得夜晚的风可以把整个人都吹透。

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北京。因为这样的北京和小时候记忆中的北京很相似。那时候没有雾霾也没有PM2.5。

北京的冬天很冷。

室内有暖气,爷爷家在的胡同儿里还有清早热气腾腾的早点摊儿,我们这儿的豆腐脑儿从来都是咸的。哦对了,还有巡街叫卖的糖葫芦小贩,每每听到吆喝声我便会一个箭步冲出去买糖葫芦吃。

为了糖葫芦我就是这么没出息,直到现在也是。
北京,这个容纳了两千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沉淀了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岁月磨砺与洗礼。

这里四季有风。

春有花,夏有雨,秋有落叶,冬有雪。

这里有家,有爱我陪伴我成长的人,有我想要珍藏的记忆。

我在这里所经历的每一寸时光,走过的土地,都见证着我的青春和梦想。还有让我莫名感到温暖的小确幸。

是在每一次旅途归来,短信中收到的那句:“欢迎您回到北京”。

这里是我的城。我爱我的城。

老北京的乡愁


紫禁城,四方天,老胡同儿,四合院儿。

这大概是人们一提到北京就会从联想到的元素。

前段时间《老炮儿》上映,一直想看却也拖延着没能去看,倒是看了一些影评,长长短短,或多或少,都商量好一般很默契地提到了——乡愁。

有人说,本以为北京人是没有乡愁的。

是啊,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不离开的话,又怎会真切地感受到乡愁呢?

可《老炮儿》告诉我们,北京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北京。

在所有的故事伪装下,剥茧抽丝,《老炮儿》最根本要表达的是,老去的冯小刚那一代人的怀旧,他们怀念他们的老北京。

老北京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去不返了,这是北京的乡愁。

但在影片中,六爷最终死了,连同老北京的规矩,一起消逝了。

逝去的和失去的,永远都回不来了。

于是便有了乡愁,世人眼中那看不见的乡愁。

老北京的乡愁就在这四方城里,看不见摸不着,在每个人北京人心里。
地理上的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从未改变。

可真正的北京又在哪儿?

北京城里的门楼、城墙、牌坊、胡同、四合院,改建的改建,拆迁的拆迁,余下最多的,都是粗劣的仿制品,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已经被糟蹋的差不多了。

最能体现北京人情感的,大杂院、街坊四邻,也都被各种名义改造改变了,赶鸭子似的,从城市中心黄金地段赶到了北京各个郊区角落。

而现如今,北京人的北京,在传统而古老的物质上与精神上都所剩无几了,两千万人口的城市,仿若是一座随时在更新的空城,外表华丽,内心却逐渐空虚。

或许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不看过程,无法衡量做法的对错,只看到了不尽人意的结果。
应该算是幸运吧,幼儿园的童年时代,我在爷爷奶奶居住的胡同小院儿里住过一段时间。

爷爷早起晨练归来,会给一家人买好美味的早点,一起打开电视看《北京您早》。

爷爷会在房间的屋檐下,挂起养鸟的鸟笼,鸟儿的羽毛,金黄翠绿相间,精神得很。

院子里叽叽喳喳清脆的小鸟叫声,我现在都还记得。

也曾坐在男式自行车的横梁上,被爷爷带着在一个又一个胡同儿里转圈儿兜风,别提多爽多开心了。

周末和老爸还有奶奶一起去北海公园划船,晚饭后和妈妈坐一两站公交车就到了西单,去西单商场的一楼买超好吃的冰淇淋球,然后一路步行回家。

那时候的我会背103、102电车途径的所有站,还觉得售票员打票的动作特别帅。

那时候世界很小,街道没有现在这么宽,高速和地铁也没有分布这么广泛,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今日的北京,尽管长安街繁华依旧,夜晚建国门和复兴门的彩虹桥还和童年时候所看到的一样亮,一样美。

但记忆中的北京却沉沦了,西单商场一层也已经找不到那么好吃的冰淇淋球球,我们拼命想要寻找的曾经,不复存在。

背井离乡,他乡为客,这是异乡人的乡愁。

而北京人的乡愁就困在四方城中,却感觉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时间城
年前一段时间有看到朋友圈和微博都被北京外迁刷屏,还有什么落户积分政策。

虽然我到现在都没耐心去弄明白,这些政策到底要怎么实施,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但热议多了,沸传久了,即使是你原本不想知道的事情也会被迫了解一二。

我不清楚那些新颁布的要颁布的被讨论的想要颁布的政策都有什么意义,我只知道,在我看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它的包容与接纳早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它的伟大。

北京是我认知意义中最具有包容性的城市了。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面之词。

有这种想法的原因出于,在我去到其他城市的时候,会无比想念北京。

走过的,遇到的人事多了,心里会不自觉地产生对比。

问路不好问,打车不好打,感受不到城市的温热,我和朋友在秋夜的城隍庙大街上,被冷风吹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勉强上了车。

这只是我个人所遇,也许你会说我太倒霉了,但我一点儿也不在意这些,我也不会因为一次遭遇而彻底否定一个城市,或者否定城市里的人,我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鲜明的对比。

我的心不在那里,不会因此感伤,但还是会想,是不是不能再把北京城中几乎随处可遇的热情当做理所当然了。寒假去西安游玩,我说我好喜欢西安这座城市,大概也是因为它与北京有几分相像。

我不在北京,却在想念着北京。一个能够让你喜欢到想要留下来,想要重返的地方,一定是有温度,有人情味儿,有归属感的。
清明雨过,后海边儿上抽出新芽儿的柳树,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春夏的初至。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

忽然想起好几年前的冬天,教室的窗户上都结了霜,用手轻擦后,向外看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

我跟朋友说,你看,外面雾气好重啊。

朋友说,那不是雾,是霾。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霾”这个名词,英语课上老师还特别讲了一篇有关“雾霾”的阅读,说大家记好了,“雾霾”用英语说是Smog,这是近来的时事热点有可能考。

Somg。

雾霾。

那时的我没有想到,这个名词会在我随后的岁月里常与冬天相伴。

儿时的北京没有雾霾。

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微风和煦。

很多地方的人说故乡,是空间性的。想念了,买张机票,买张火车票,就能回去了。

而北京人的故乡呢,是时间性的。

仿佛时间过去了,就永远都回不去了。
你的城市有归属感吗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直击心底。

他们在说很多人来到北京的原因。

北京是全国少有的,在这里谈梦想别人不会说你傻逼的城市。

梦想很空很大,但是北京可以装得下。
还记得作业本在2012年的年末,发过一条名为《你来过北京》的长微博。

文章不长,没有华丽的语句和辞藻,简单地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北漂故事,却深深打动了我。

不知道是哪一年,火车把你扔在站前广场。

你数着脚下东倒西歪的行李。

盘算着与天安门的距离。

实际上你不知道天安门只要往前走两公里。



漂泊。

流浪。

这样的字眼,总是带着伤感的意味一同出现。

每个人都心怀梦想,可现实往往残酷。

你和理想说了再见,和现实成了天敌。

你跳槽了,加薪了,失恋了。

你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了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回去的路你很熟悉,车玻璃像一面镜子。

你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去跟所有的朋友告别,你给父母买了礼物。

你打包好了行李发现当年带来的书你都没有打开过。

你拿到车票的那一刻你很激动。

就像当初你那么想来北京。

后来,你有机会到北京出差。

你看到那些刚到北京满脸斗志的学妹师弟。

你不忍心再和其他人说什么,你觉得有理想总是好事。

你眼眶湿润了,因为你仿佛看见了那年的自己。
为什么会觉得在一个城市,时常感到难过,寂寞,伤感。

除了上进心的原因,还有就是你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归属感是让你无论历经多少坎坷磨难都会坚持下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的动力。你在你的城市有归属感吗?

散落在北国角落的梦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的故乡成了别人的梦想。

夜晚坐着公交车,穿行在东三环上,看着两旁车水马龙的繁华,觉得这座城既可以沉淀也可以浮夸。

每次从地铁站走出来的时候,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地铁的风和人海,就觉得这是座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城,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具备了很多的可能性。

这里有梦想成真的可能性。

城市太大,大到每个人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也包括我。

无论怎样看这个城市,它的明天依然是未知的。

因为暂时看不到天亮,所以才看得见自己最诚恳的正在闪光的梦想。

北京有时候像是个巨大的永无休止的猛兽,却恰逢感受到了你的温柔。

你的温柔就像你的梦想一样,散落在北京,你所走过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而且不管多晚,多冷,多热,天气多么恶劣,都能找到吃饭的地方。

看完五月天的演唱会,拿着荧光棒和朋友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出了工体,一路向南。

从11点走到凌晨2点,竟感受不到一丝的害怕。
北京的夜晚下雪了,曾和老友调侃说坐等明天报纸标题:“天降瑞雪喜迎十八大 ”。

还是喜欢下雪的北京城啊。

呐,这个冬天,有机会一起去看雪吧。

咱甭去故宫那儿跟他们挤,一起去逛逛小胡同儿吧,或者去森林公园?

雪景儿不比故宫差,毕竟人少呀!

快过年的寒假里,想去庙会的心思还是没变。

“喂宝贝儿,过年的时候有空儿吗?”

无关风花雪月的乡思
在北京,会发生很多很多故事,而每一段故事的发生,都是成长。而你我,就是故事里的一个角色,或大或小。

从小学的时候就被人问过,如果能选择的话,你愿意出生在哪个国家?

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依旧愿意我的祖国是中国。

从前是,如今是,未来还会是。

虽然这个问题很唯心主义,世上本就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却恰恰影射了一个人对故乡与祖国的怀恋与情感。

不是没有崇洋媚外过。

我也曾迷恋东京,想要学好日语,想在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其实现在也很喜欢啊,也很想去外面看一看,世界山海的辽阔。

但如果你现在问我,我依旧会回答,我愿意生活在北京,这里是我的城。

我的家,我的梦,我的青春,都在这里。

就像我小时候回答说我愿意我的祖国是中国一样。

那是我无关风花雪月的乡愁、相思与依恋。

即使我们都知道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发展和改善的地方,即使北京空气污染严重,交通经常拥堵。

即使这里没有东京、大阪那样好看的高中校服。

即使这里有很多可见的不足。

但这里有包容,有梦想,是我最爱的,朝气蓬勃的北京。

谢谢北京的归属感。

在我所爱的城市里,空气中带着青春和梦想。就算是凌晨,也还灯火通明。

我在这里活着。

我爱我的城。

北京。

-END-

晚安
北京也很好吃哦
图 / 一抹无尘 & 有意思姑娘 & 来源网络
文 / 一抹无尘


本文转自无尘姑娘 (ID: withyimowuchen),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京人

我是北京人    这里我的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北京最具格调的生活平台

商务合作:QQ 2207977125


    关注 北京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