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舞?

 

一、民族民间舞1.什么是民族民间舞?(1)民间舞,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下层,是广大群众在长期历史岁月中,创造、延...



李大萌



筱悠,你是学什么舞的吖?

舞筱悠

中国舞!







李大萌



中国舞是什么鬼?

舞筱悠

就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哦!







李大萌



蒙古舞、朝鲜舞这些算中国舞吗?

舞筱悠

算!







李大萌



汉唐舞呢?

舞筱悠

也算







李大萌



那芭蕾舞呢?

舞筱悠

不算!







李大萌



街舞、肚皮舞呢?

舞筱悠

也不算!







李大萌



那怎么区别中国舞呢?

舞筱悠

中国舞是指具有典型中国特色,并在民间保存、流传的舞蹈形式,主要有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2大类!



一、民族民间舞


1.什么是民族民间舞?

(1)民间舞,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下层,是广大群众在长期历史岁月中,创造、延续、发展而成的自娱性舞蹈,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理想与愿望。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舞蹈动作直接源于生活,舞蹈动作拙朴自然,充满生气。(如土家族摆手舞)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2)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属于系统化、规范化,带有名族特色、文化及固定的一些舞蹈规范、知识及动作、与之加入剧情和表现方式编排的舞蹈。

2.艺术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属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民俗性。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因此民间舞蹈特别丰富多彩。其主要的艺术特点是:(1)载歌载舞,自由活泼。(表演形式又可分为歌舞、跳乐、鼓舞、以乐伴舞等) (2)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3)情节生动,形象鲜明。(4)自娱娱人,意旨统一。(5)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3. 民族舞的发展

50年代初,在政府的大力提倡和认真实施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的工作。体现在舞蹈领域,一方面是有效的考察、搜集、整理散见于民间的各民族舞蹈,通过加工——再创作,以其精华展现于舞台;另一方面则是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发展,使其脱胎为独立的舞蹈艺术。

这一时期领时代风骚之佳作(50-60年代中期的代表性舞目):

戴爱莲的《荷花舞》、《飞天》

贾作光的《鄂尔多斯舞》

《红绸舞》(群舞)首演于1949年,编导:金明(1927——)等,编曲:程云,首演者:长春文工团郑建基、王亚彬、刘海茹

《花鼓舞》(群舞),首演于1956年,编导:张毅(1934——),作曲轶名;首演者:大连市歌舞团,张毅领衔

《丰收歌》(女子群舞),首演于1964年,编导:黄素嘉(女,1936——)、李玉兰;作曲:朱南溪、张慕鲁,首演者: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李葵楠等

《孔雀舞》(女子群舞)是金明的又一佳作,首演于1956年,作曲:罗忠熔,首演者:中央歌舞团资华筠、崔美善领衔

《快乐的罗嗦》(群舞),首演于1959年,编导:冷茂弘(1938——)作曲:杨玉生,首演者: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工团,冷茂弘等

《草笠舞》(女子群舞),首演于1960年,编导陈翘;(女,1938——)作曲:李超然,首演者:海南黎族自治州歌舞团,韩爱桃等

双人舞《艰苦岁月》,给人们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这个作品首演于1961年,编导:周醒(1934——1988)、彭尔立(1936——);作曲彦克、周方,首演者: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朱国琳、廖骏翔

经过“文化大革命”(1966——1976)的10年浩劫,倍受摧残的舞蹈艺术得到了复苏,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进入了新时期。文艺复苏后的广大舞人,跃跃欲试,尽管在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方面相互存在着各种差异,却无例外地反映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渴望对过去惯用的手法和固有模式——哪怕是”成功经验”,予以突破。在回顾、反思中,经历了困惑、探索甚至是孕育的阵痛后,先后涌现出一批新意盎然,令人瞩目的作品:

《小溪、江河、大海》1986年首演;编导:黄少淑、房进激;作曲:焦爽;首演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张晓庆、李茵茵等

《奔腾》(男子群舞),1986年首演;编导:马跃;作曲:季承、晓藕等;首演者: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姜铁红领衔

大型组舞《黄河》,1988年首演;编导:张羽军、姚勇;首演者:北京舞蹈学院

《黄土黄》(群舞)1990年首演;编导:张继纲;作曲:汪镇宁;首演者:北京舞蹈学院,于晓雪领衔

《雀之灵》(女子独舞),1986年首演;杨丽萍自编自演;作曲:张平生、王甫建

《残春》(男子独舞)1988年首演;编导:孙龙奎;首演者:北京舞蹈学院,于晓雪

现今,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民间舞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濒于失传的舞蹈得到抢救,一些渐被遗忘的舞蹈陆续得到发掘、整理和重新介绍。其中,许多民间舞蹈经过加工搬上舞台,一些舞蹈编导以民间舞为素材,创作了许多反映生活的舞蹈节目。
二、中国古典舞


1.古典舞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2.中国古典舞

(1)什么是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不同于中国古代舞蹈,中国古典舞不是古代历史舞蹈的复制,它是古典传统的现代创造,具有复兴与重构意义。

孙颖在《试论中国古典舞蹈》中,对古典舞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古典舞,我认为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被宗教利用成为一种祭祀形式的宗教舞蹈;或者曾经走上商业舞台,是在专业化、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舞蹈形式。

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更具有风格性的意味,它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中国古典舞的形式:

以文学、历史故事为表现的舞剧形式

以刻画人物思想情感的独舞形式

表现”情景意”相融的群舞形式

中国古典舞作品的表现内容:

主要取材文学、舞蹈史料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思想感情与人文品格而展开,其取向涉及崇高的英雄主义;乐观的人生追求;悲伤、哀愁的人生痛苦;文人雅士超逸清雅、孤高愤俗的品格;以及与琴棋书画、松月竹梅、山水自然意趣相融,观物取象,借物抒怀的作品表达。

(2)中国古典舞之美——身韵

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李正一教授通过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创立了”身韵”,使古典舞彻底摆脱了古典戏曲的束缚,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在继承戏曲、武术的基础之上,按照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性和规律,通过借鉴和吸收一切有利的因素加以发展创造具有鲜明民族性舞蹈、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中国古典舞训练和表演体系”。其特点是突显了作为民族精华的武术与戏曲的许多共同和共通之外,”取其神移其形,得其劲度变其形”,最终达到舞蹈化训练的目的。身韵的出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

“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①身韵的元素

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音”──基础符号;

②身韵的主要动作

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词汇”;

③身韵的意象

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义”;

④身韵的运动规则

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及核心,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

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

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视频:冲靠与旁移

(3)几个派别

通过对历史的多角度解读和重建,形成了身韵学派、汉唐舞派和敦煌舞派共同发展的格局。身韵学派强调在戏曲舞蹈中,对历史舞蹈”活”的遗存进行提炼与发展;汉唐舞派强调对历史舞蹈形象的重现;敦煌舞派强调对敦煌壁画姿态的呈现。三个派别重点在于把握动与静的形态特征,研究动作运动规律、动态形象特点、身体表现习惯,把握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审美心理,以今人的创造展现中国古典舞的思想精神和艺术品格。

①身韵学派

中国古典舞创始人——李正一:《月夜听琴》《洛神》等作品。

中国古典舞创始人——唐满城:《风雪山神庙》《突围》等作品。

身韵内容:徒手身韵、扇舞、袖舞、剑舞。

“韵”是指:情趣、韵致、风度、意味等,“身韵”则是身体的韵味、气质和气概,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中国古典舞身韵用身体表达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审美精神,其动作追求儒家倡导的“圆润、中庸、和谐”之美;道家子午阴阳辩证统一的思维,力争成立中国古典舞身体表达的文化观。

◆讲究拧、倾、圆、曲的动作特征;

◆点、线、顿、畅的动作节律;

◆周而复始的行为法例;

◆“形、神、劲、律”说:使动作的身与心、内与外、形与神,意、气、力达到协调统一。

◆动作元素论:提炼提、沉、冲、靠、含、腆、移、横拧、旁提等焦点要素,提取特征,探寻素质,把握动作的动律。

◆练习系统论:形成“坐、跪、立、行”的练习轨范;组成了元素、短句、组合,徒手、道具、服饰的练习系统。

身韵浮现的是中国古典传统的精神与样式,它不是古代历史舞蹈的复兴,身韵渗透着现代人对历史的理解以及激情默示的指向。它是一块路碑,穿越历史的时空,是历史传统的当代价值的浮现。

②汉唐舞派

中国古典舞汉唐舞创始人——孙颖:

作品:舞剧《铜雀伎》《炎黄祭》《寻根述祖谱华风》等,创作舞蹈《踏歌》

汉唐舞派主张,古典舞应该置身于以文化体系为背景、史学研究为基础进行创建。立足于对古代乐舞资料的搜集研究、对历史舞蹈形象资料的解读,以达到现实与历史的连接,其教学训练直接为汉唐剧目表演服务。

③敦煌舞派

敦煌舞教学创始人——高金荣:《敦煌梦幻》《莫高神女》《秒音反弹》《千手观音》等作品

高金荣教授对敦煌舞的研究以敦煌壁画的姿态为依据,提炼总结了以”S”形为主要特征的动态, 整理、编创动作,创建了第一部敦煌舞的训练教材,以服务于教学的训练,为创作提供动态依据。”敦煌舞”因80年代出现舞剧《丝路花雨》而立名,并出现教学训练。

《丝路花雨》常被立为敦煌风格舞蹈的开篇之作,但是,就敦煌壁画为题材的舞蹈作品,戴爱莲先生在50年代就创作了双人舞蹈《飞天》,中国舞台第一部展现敦煌舞蹈的作品,并成为保留至今的经典之作。

敦煌壁画是跨越数个朝代,上千年历史的艺术画卷。它记录和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貌,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当下的敦煌舞主要强调了地域的风格特色,表现敦煌舞姿的形象美,反映具有宗教色彩的作品内容。其价值与魅力吸引很多编导创作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舞蹈作品。

三、结语

中国舞是中国几千年舞蹈传统积淀下来的艺术结晶,当我们置身于五彩斑斓的舞蹈世界中时,请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要不断追寻和触摸逝去的风韵,它们不会被遗忘,一定能发出历史留下的雄浑凝重的回响。“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也是中国新文化的来源,它不仅是过去的终点,也是将来的起点。”新旧相继,源远流长。

“传统是一条河,它从远古而来,又将向永远的明天流去。无源之水会枯竭,无根之木会凋谢,我们要汇集百川,滋养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华舞蹈艺术之花,更璀璨,更辉煌!”(王克芬老师为李正一编写《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题“序”)
猜你喜欢

推荐!关注微信千夜舞蹈,关注舞蹈圈的那些事儿,第一时间获取精彩视频、课程信息、奇闻异事、在线课程等。长按如下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千夜舞蹈(ID:qianyedance)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