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小丁!我为“宫寒”正言!

 

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要轻率下结论!...

「备孕是一场迎接生命的修行」


爱小丁

上海爱丁妇科门诊部妇科医生

忍不了了,忍不了了!
谁说中医都是骗子,
宫寒“都是忽悠?
今天,我就要非常严肃地
为!宫!寒!正!言!


事出必有因。(我先顺顺气,和你们说说这事的来龙去脉~)

前阵子,金星姐姐的《中国式相亲》节目引爆了一部分儿媳妇与准儿媳妇压抑的怒火,也在中西医界刮起一阵风波。



节目中那位营养师阿姨在谈及儿媳时,一开口就是“手凉的女孩不能要”,why? 她说因为“手凉的会有宫寒!宫寒的结果是生男孩会得小肠疝气,生女孩会营养不良!”。

阿姨一番话,尽显众生相亲百态……

且不论各路姑娘们的愤怒,她关于宫寒的论调,瞬间就在医界炸开了锅!

更有某媒体采访某妇科专家后做了个“总结”:

1、宫寒是个写意的诊断用语,泛指所有的妇科疾病,说白了就是忽悠,(因为/并且)现代医学并没有这个概念。

2、子宫一般会保持恒定的温度,吃冷食不会影响子宫温度,所谓的“宫寒”也不会引起手脚冰凉。

3、不能用艾灸的方式治疗“宫寒”,应该根据具体的妇科病因对症治疗,也不要购买任何号称能治疗“宫寒”的产品。

虽然我出身西医妇科,却也尊重各种学科各种知识。
说“宫寒”只是个忽悠?
请问这位专家,您的依据是啥?
1.“宫寒”=子宫寒冷?

许多宣传往往把“宫寒”简单解释为字面上的“子宫寒冷”,结果遭来诸多是非,例如以下:

“所谓宫寒,字面的意思是子宫寒冷,但子宫的温度与其他内脏温度一致,只有你发热时它和体温一样升高,冻伤或者休克时才会出现和体温一致的温度。传统医学文献和教科书中无宫寒一说,以后谁再说你宫寒,你就跟谁急!”

——临床医生A

“我要告诉所有的中国女人,你们的子宫,像你们的五脏六腑,是一样温暖的。你不是嫦娥,也不是小龙女,不会宫寒。别被中医骗子们唬住了!”

——临床医生B

中医宝宝们是不是内心无比憋屈%¥@&#……

中医的无奈在于外来的攻击只需三言两语,可要向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人解释明白,就得从中医基础理论慢慢讲起。(我懂你们!)
让我这个“外行人”来科普一下吧!

1)首先牢记一个“不同”:

中医理论体系出现得早,许多概念名词可能会“古今异意”,相当一部分的涵义范围会有所不同。(这是前戏,有助于大家了解宫寒。)

比如“心”这个词,在现代医学里的所指相信大家都明白,但中医里,“心”的指向很多人都说不全,除了“心主血脉”——心参与推动血脉运行等生理功能(这部分和现代医学有一致的地方,但其概念覆盖面更广),同时还有“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说“心”还参与人的心理活动,譬如人的认知、情感统统归“心”所管(这明显超出了现代医学里“心脏”的功能);另一方面是说“心”还参与人的整个生理活动,其他脏腑有事,也要考虑下“心”在其中的作用。



如果对中医里“心”不理解,那么当一些存在精神异常或睡眠障碍的人被诊断为“心气虚”等证候时,就不免会冒出“胡说八道,科学早就讲心脏只是泵血器官,精神有问题应该治脑子啊”之类的言论。(那就更别提中医理论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那些又把心和舌头、脸皮和汗液等联系起来的说法,想来更是会被些“讲科学”的人士踩上一万只脚!)

所以,“宫寒”也是如此,仅仅以现代词汇里现代医学的词义简单的概括,显然是不正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宫寒”呢?请继续往下看。
2)搞清“宫”和“寒”两个概念:

“宫”并非特指子宫。

宫者,室也。与宀相对,宀指没有墙体的简陋大屋。宫,本义指居室、房屋,后特指帝王居所。因延伸为屋内一义,除借指后庭、后妃,也被道医(注意,是道医)引申指人体内通储阳气之所,如:人中曰“寿宫”,膻中(中丹田)曰“绛宫”,下丹田曰“百宫之汇”。

而中医学里的宫,指人体内生育系统,即内生殖器(注意不包括外生殖器),涵盖子宫、输卵管、卵巢等,中医又称“胞宫”、“血室”、“胞脏”等,涵义范围超出现代医学的术语“子宫”。

“寒”不仅单指寒冷。

一方面,“寒”是中医理论里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中的一种,中医称之“外寒”,是一种外邪引发疾病的统称,日常所说的“有寒气”、“受了点凉”、“着了点寒”都属于这种。并且注意,有明确的吹风、淋雨、穿衣少了受冻、吃冷饮、空调吹多了等明显诱因生病的属于“寒邪致病”,而部分人毫无“受寒”经历,但表现为畏寒怕冷、收引疼痛等“寒”的症状,按“受寒”来治疗见效,也应判断为“寒邪侵袭”。

另一方面,还有与“外寒”相对应的“内寒”,指的是机体功能低下的一种状态,比如局部血流少、物质交换不充分,或者一些细胞因子产生减少、对应受体激活不了,症状上可能也有疼痛等寒邪致病的特点,但还有相关组织本身功能降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胃寒可能会有消化不良,宫寒则可能不孕。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中医的“寒”与现代的“温度低”划等号,要不然中医里的“火”怎么办,难道说一个人“上火了”是说他烧起来了吗???
如此说来,当你有冷(比如手脚发凉、小腹发凉)、痛(比如痛经)、凝滞(月经有血块、经血颜色黯)或机体功能低下(月经失调、不孕、流产)这些问题,既有“寒”的特点,又表现在“宫”的相关功能上,概括为“宫寒”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只想说,那些“子宫这个器官的温度低”之类的粗浅的见解可别栽到“宫寒”和中医身上。)
2.中医也没有“宫寒”的概念?

有“专家”称:“传统医学文献和教科书中无宫寒一说,但这个词有越来越热、越来越普遍应用的趋势。”并断定“宫寒只是商人制造的营销噱头。”

请大家先看下面几条文献记载: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载:“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妇人大全良方》载:“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

《景岳全书·妇人规》载:“调经种子之法,亦惟以填补命门,顾惜阳气为主。”

《傅青主女科·种子门》载:“妇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际,阴中绝无温热之气,人以为天分之薄也,谁知是胞胎寒之极乎!”
之前提到的,“宫”亦作“胞宫”、“血室”、“胞脏”,上面几条文献中的“胞门”、“胞胎”也是,文献中不是明确指出病因在“寒”,就是指出治疗要“温”(填补命门)要“阳”,正是古医家对“宫寒”的阐述,何来“无宫寒一说”?(也不知那些“专家”找的是哪国的“传统医学文献”,还是古文基础实在薄弱……)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气虚、血虚,肝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原因有关,因此辩证时会详细地辨为脾肾两虚、肝郁血瘀等多种证型,所以临床看中医时未必会看到“宫寒”两个字,中医教科书上也大多细致到具体证型。(倒是成了“中医无宫寒”的证据了……)针对不同的证型,中药或者针灸再辩证施用,来“暖宫”祛病。

说到这“暖宫”,不免又是一番争议……
3.“暖宫”是骗人?只要多穿衣服就可以?

注意穿衣保暖没错,中医也这么要求,不过抗拒所有“暖宫”相关的中医治疗这种……如果你坚持,当然也可以!所谓“医不敲门,道不贱买”。

但是像下面这种话,我还是得吐槽几句:

“很多的妇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很复杂,不是一句宫寒能概括的,更不是暖宫能解决的。宫寒更像是商人制造的营销噱头,被诊断为宫寒自然也会被推销各种治疗的药物,艾灸是常常被推荐的。你若相信了,自然就是上当了。艾灸不能治疗上述这些疾病,但常常会造成局部皮肤的烫伤,甚至迁延不愈。迁延不愈的伤口不仅不会排毒,反而可能发生癌变。”

*&……%¥#@

1)“宫寒”的确不可能概括所有妇科疾病(中医也不这么认为,辩证更详细好嘛!),但涵义范围也比一些人(包括一些专家们)想的要更广,“暖宫”也比“温暖子宫”的意义更丰富。除了局部保暖,还包括增强局部乃至全身血液循环、激活相关因子受体等,中医的指导思路也随证有补脾益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措施包括中药口服、外熨、针灸等。

2)艾灸不能治疗所有疾病,但确实对属于“宫寒”的许多疾病有确切疗效,国内外文献都有,只看你想不想了解、愿不愿意承认而已。至于会烫伤的问题……这个锅不该由艾灸这一传统疗法来背吧!我们也呼吁大家在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靠谱的艾灸治疗,对“宫寒”问题,一般用不到化脓灸,无创无毒无副作用。

至于像下面“多穿衣服就好”的说法:

“冬季来临,气温比较低,暴露在外的皮肤都会比较凉。另外,末梢部分散热快,气温低时毛细血管收缩,表面皮肤就会较凉。这是为了保持人体的热量。否则在寒冷的空气中,散热太快,人的核心体温就很难保持。老人一直说“身上无衣怨天寒”。年轻人在冬季为了美,穿得比较少,又不活动,自然会手脚冰凉。解决手脚凉的问题的方法就是穿衣、保暖、多活动。”

仔细读下,这和一般“防治宫寒的小指南”之类的有什么不同吗?难道叫保暖就科学,叫暖宫就“噱头”?是不是所有人都只靠加衣服就能解决末梢循环不佳的问题?大家自行判断吧!

我心已平静。

最后,引用一句先哲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自己知道的,更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轻易下结论、贴标签,才能在探索真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此文仅代表爱小丁个人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爱丁宫寒线上调理营
—THE END—
爱丁优生助孕秉承MLP多学科交叉整体治疗理念,提供备孕测评、孕前检查、个性化备孕指导、试管婴儿咨询、二胎备孕等全方位备孕助孕服务,让您以最佳的身心状态迎接宝宝的到来。


    关注 爱丁医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