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元气大伤”?

 

元气大伤?人,真有元气吗?好吧,今天,我们请北医三院中医科主任李东教授为大家讲一讲……...

点击上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可以订阅哦!
元气大伤?人,真有元气吗?好吧,今天,我们请北医三院中医科主任李东教授为大家讲一讲……
什么是元气?

“元”,同“原”,是“万物本原”意思。中医学认为,元气是人体最原始、最根本的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本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的存亡决定了生命的存亡。
中医学认为元气主要来源于肾,由肾所藏的继承于父母的遗传物质——先天之精所化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故来源于肾的元气又称“先天之气”,先天之精决定了人出生时元气的强弱。

但元气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还依赖于人出生后所摄入的营养物质的培育,也就是由脾胃产生的后天之气的养育。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对于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在后天通过脾胃运化获取营养物质而化生的元气,也称为“后天之气”。
元气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共同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
元气有什么作用?


元气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元气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如果元气亏少,幼儿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成年人则未老先衰。元气还能够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推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元气虚弱则表现为精力、体力不足,循环、代谢迟缓。

元气能温煦人体。

它为人体提供热量,维持了正常体温,并能保证使血液和津液能够正常流动而不至于凝固。元气虚弱则表现为畏寒肢冷,血液运行迟缓等。

元气能营养人体。

元气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气血的生成,元气虚弱则表现为面黄消瘦、营养不良。

元气能防御外邪。

元气充足就可以保护肌表,防止细菌、病毒等外邪入侵;生病之后,元气还能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使人体迅速战胜疾病。元气虚弱则抗病能力下降。

元气能固摄血液、体液等物质,防止其流失。

元气保证了血液能流行在脉中而不会溢出,能够防止汗液、精液等体液流失。元气虚弱会出现各种出血、自汗、遗尿、遗精等现象。
“元气大伤”有哪些原因和表现?


父母精气虚弱,先天不足,可导致元气虚衰,而更多见的是因为后天生活失养,起居不慎,或大病久病损耗,造成元气的来源缺乏及耗损太过,导致元气的严重不足,就是我们俗称的“元气大伤”。
元气与肾、脾二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元气大伤”则突出表现为肾气、脾气的虚衰。
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性生活不节制,恐惧等心理疾患日久均可严重损伤肾中元气,表现为早衰,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骨萎易折,耳鸣耳聋,白发或脱发,牙齿脱落,失眠健忘,尿少浮肿或小便频多,遗精早泄,经少经闭或崩漏,不孕不育等。

长期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均衡,劳累、思虑过度日久均可严重损伤脾胃,阻碍了后天元气的生成,表现为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浮肿等。
如何养护元气?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规律,劳作适度,顺应自然。

经常脑力、体力劳动太过,过度的夜生活及性生活易损耗肾中元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气功、太极拳等传统体育运动能很好的养护元气;保持心态平和,情绪乐观,精神振奋饱满,有助于保养元气。饮食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饮食结构合理,除保证每日营养外,应多吃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忌太过荤腥、高糖高脂、过咸及辛辣,避免损伤脾胃,影响后天元气的生成。
生活中也可以采用一些食疗保健和简单穴位保健方法。
食疗保健

肾中元气虚弱,有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者可适当食用羊肉、狗肉、韭菜、核桃等,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表现者可适当食用枸杞、黑芝麻、黑木耳、桑椹、黑豆、山药等。脾胃虚弱,后天元气生成不足者,可食用山药、薏苡仁、扁豆、莲子肉、大枣、桂圆等。
穴位保健

可以选用关元、气海、足三里这三个常用保健穴来保养元气。


关元
在脐正下方3寸。关元能温肾固本,补气回阳。长期施灸可壮一身之气,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每次用艾条灸10~20分钟。


气海
在脐正下方1.5寸。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元气不足等,补气首选气海。经常灸气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每次用艾条灸10~20分钟。


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中指。足三里能补脾胃之气,而后天元气靠脾胃运化而来,所以补元气选用足三里穴必不可少。每次用艾条灸10~20分钟,或按摩,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0-20次。

来源 | 《生命时报》

文 | 北医三院中医科 李东

编辑 | 孙静




北医三院订阅号

健康科普>>



北医三院服务号

就诊服务>>


    关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