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结构调整中的耀眼明珠,2017年山西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业?

 

行走山西:有风景的行走,有态度的行走,有理想的行走。感谢关注!...





“要把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在14日开幕的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省长楼阳生如是说。

楼阳生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7年,山西文化旅游业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上半年基本完成全省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各类利益关系。

“要以‘旅游业+’为思路,把握‘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楼阳生说,要包装一批项目、引进一批战略合作者、培育一批经营主体、搭建一批投融资平台、打造一批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做强寻根觅祖、古建宗教、晋商民俗、太行山水、红色经典等旅游品牌。

2016年在山西省旅发大会上,楼阳生就指出,要重点做好“安、顺、诚、特、需、愉”六字文章,让游客游得安全、顺心、满意、愉快,全面提高山西文化旅游业的美誉度。要大力推进景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利益关系,加强管理班子和经营队伍建设,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景区核心竞争力。

此次两会期间,山西旅游如何发展,成为热议话题。在抓好旅游公路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山西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组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平台,实施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重点景区品质;发展生态游、商务游、休闲游、旅游养老、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全域旅游;办好重大旅游节庆活动。

“努力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的跨越,把山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山西的文化旅游业,楼阳生这样期待。

连日来,政协委员也对山西旅游献言献策。

孙才仁(山西省证监局局长)委员表示,山西省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支撑。但劣势在于资源分散、投资不足、人才不足,由此导致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旅游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旅游市场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张慧霞(九三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委员表示,应该由山西省旅发委牵头,组织业内著名专家学者,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沿黄旅游带规划专家组,摸清沿黄旅游资源的“家底”,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分析沿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规划。

徐佩雄(民盟山西省委秘书长)委员认为,应由政府牵头,协调文化与文物旅游管理部门,为“非遗”项目成功植入景区奠定基础。鼓励、动员、支持当地企业,将“非遗”项目物质化并批量生产,能够为景区游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非遗”项目产品与旅游纪念品。合理规划景区参观,与“非遗”项目参与的时间、空间调配,采取定时定点展示与预约展示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提高景区的美誉度。

蔡志忠(香港亚洲地产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委员认为,山西文化至少有13个板块,如地方戏曲文化、民间歌舞文化、特色面食文化以及大量古迹遗存等,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传统文化,“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丰富厚重的历史遗存,认真挖掘其内容及内涵外延,把山西特色元素做精做细,把山西旅游做强做大。”






    关注 行走山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