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杀鸡宰牛羊,围炉夜话,古人过年吃喝玩乐都在这儿了

 

恭贺新禧,鸡年大吉Hi,大家好!今天就是除夕之夜啦,辞旧迎新之际,小宝先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祝福大家鸡年大吉...







恭贺新禧,鸡年大吉
Hi,大家好!

今天就是除夕之夜啦,辞旧迎新之际,小宝先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

祝福大家鸡年大吉,合家欢乐!
说到除夕之夜,很多人就会想到春晚,然而在古代没有春晚,古人都是怎么过新年的呢?

其实古人的新年比现在好玩多了,年俗之类好玩儿的可以从腊月一直延续正月十五元宵节,还不带重样儿的。

民以食为天,古代虽然没有春晚,并不妨碍古人们吃喝玩乐,像年夜饭这样凝聚中华几千年优良传统延续下来的聚餐宴会总是少不了的,反而比现代更为隆重。

对于小宝这样的吃货来说,除夕夜果然还是年夜饭之类的各种吃食最有吸引力,也最值得说道了。

那么,古代都有哪些好吃的呢?


烧烤——人类最原始熟化食物的方法
在古代并没有烧烤一说,他们称之为“炙”,就是将食材直接置于火上烧熟烤透,然后开吃。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爽!

据很多后世出土的壁画、文物等考古发现可知,烧烤流行于秦汉之际。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画像石上,便曾留下很多烧烤的情景。
嘉峪关魏晋墓“吃烧烤”砖画
五里堡东汉墓单人“烧烤”画像石图


1995年,山东临沂市境内五里堡村,发现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墓。出土的画像石中有两方“宴饮”画像石,两图上均有当时的烧烤场景。

此前小宝一直以为古人所谓的烧烤只是简单的再篝火上烤,没想到他们的烤炉居然先进的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烤炉。
战国时期青铜龙纹方炉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龙纹烤炉,藏身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里,长方形的炉子,四个角有兽状双足,四面各有一个铺首衔环的耳,炉面有一大圆孔,除了烧烤,甚至开可以用来取暖、温食物。
上林方炉


好家伙,这不就是现在烧烤用的烤炉么?
这可是经过专家对炉体铭文进行严格考证后,证明为正宗西汉皇家御用之物,且是专门用来烧烤的哦。

别看它不起眼,它的工艺、设计甚至比现代用的烤炉还讲究。

没错,此炉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林方炉”,这是一个长方形的铜炉,分上下两层。

上层是长槽形炉身,其底部有数条条形镂孔而形同箅子。

下层为浅盘式四足底座,炉身亦有四条蹄足安放于承盘之上。

该炉是196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延兴门村出土。

有句古语叫“围炉夜话”。

想象一下,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春节里,一大家子人围着个烤炉团团而坐谈天说地。烤炉里噼里啪啦烧着红旺旺的火儿,炉上的肉片儿烤得兹兹冒着油花儿…

光是想想,小宝(ˉ﹃ˉ)口水都要留下来了!
恩,不要以为古人吃烧烤多么粗俗,他们的规矩讲究着呢。
《礼记·曲礼》进食之礼

——“毋嘬炙”
这是一条专门针对吃烤肉的规矩:

不要狼吞虎咽,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仪态不佳!
(喜欢吃烧烤的乃们,注意“进食之礼”哟~)
在饮酒乘风的古代,合家团圆的日子,吃着烧烤,怎能没有酒呢?

古代酒类繁多,但多非烈酒,如汉代酒多用黍子或高梁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成酒时间短,如醋酒即可一夜酿成,味甜,又称饭酒,可大量饮用,因此当时多有豪饮者。

要说历代文物考古发现里最为丰富的记录,莫过于烹饪和饮食器具,碗筷釜灶,应有尽有,更少不了酒具。

古代盛酒器具各式各样,有酒锺、酒钫、圆壶,质地有漆、陶、铜等,多为大体量的器具。
西汉云纹漆圆壶     
通高36.9厘米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盖顶饰云纹。器身外口沿、肩部及圈足饰朱色点纹,颈部饰朱色点纹及菱纹,腹部以朱、赭色绘点纹、鸟头形图案,上部较舒缓,下部较密集。

底部正中朱书“三斗”二字。壶造型匀称,曲线优美,黑漆地上点缀朱漆花纹,若隐若现,颇有几分神秘意味。
西汉彩绘陶钫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高35.8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14.7厘米 
泥质灰陶,出土于南边箱。器身合模制成。
没错,这是一个盛酒器。钫指的是方口大腹的容器,用以盛酒。

器表磨光髹(xiū)漆,除下腹部外,周身用黄、绿、银灰三色粉绘成花纹。肩部二铺首上各绘一昂首立凤,另两侧及四角各绘一花瓣状云纹;腹部四边各绘一卷云纹;圈足四边各绘一凤纹;器盖的顶部,用银灰、朱红二色绘四蒂纹,四坡则有黄、灰二色的弦纹和波状纹。
西汉彩绘陶鐎壶    
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 出土 
高9.5厘米 口径9厘米 柄长6厘米


彩绘,直口,平唇,矮颈,三乳状矮足,无盖,体扁圆。肩部置兽首形流,腹部装管状把手。灰色胎,手制。通体涂白粉,再绘以红、黑二色的粗弦纹。
《玄应音译》卷

“鐎,温酒也,三足有柄。”
没错,这是一个温酒用器,温酒时使用文火慢慢将酒温热。出土于东边箱。

马王堆汉墓出土漆锺、漆钫等盛酒器中,还残存有沉渣,饮酒风之烈由此可见一斑。


面条——最喜闻乐见的食物
面条,以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压或擀,制成片再切,也可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或窄或宽,或扁或圆的条状,最后进行煮、炒、烩、炸而成。可谓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食物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农业历史源远流长。
“马王堆”出土粮食作物


这是1972年马王堆墓葬出土的粮食作物,有稻谷、粟、小麦、大麦、黍、高粱、大麻、大豆、赤豆等等,可谓五谷俱全。由此揭开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
面食之风,大约肇始于战国,但尚属罕见。
汉代《淮南子·时则训》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畜采,多积聚,劝种宿麦。若或失时,行罪无疑。”
这时,小麦种植俨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大汶口文化的陶甗(安徽蒙城尉迟寺)


当小麦进入到古人的饮食生活之后,曾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只是用于煮粥蒸饭。

后来,汉代出现了专门针对麦类的新型加工工具——石转磨,它可将麦粒加工为面粉,这才有更多可口面食的出现,面条也因此出现了。
宋代驴推磨画像砖(甘肃陇西)


汉代文献中已有了“汤饼”的记载,这应是小麦粉加工面条的雏形。
刘熙《释名·释饮食》:

“饼,饼也,溲面使合并也。”
同时,又提到了胡饼(即烧饼,火烧而食)、蒸饼(笼蒸而食)、汤饼(水煮而食)、索饼等面食名称,而汤饼与索饼便是地道的面片与面条之属,蒸饼则是现代所说的馒头。
煎饼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1972年在甘肃嘉峪关附近发掘了一批魏晋时代的画像砖墓,在砖块上彩绘的的厨事活动场景中,就有生动的“煎饼图”。
铜平底锅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辽西出土文物
汉代点心类食品是粒米蒸制的米饼,米团。用米、麦之粉为主制成食品,一般要发酵,尤其是面粉。其制作不外乎四法:蒸制、煮制、烙烤、油炸,与现代做点心相同,只是名称与技艺水平有异了。

有了点心,怎能没有盛放点心的食盒呢?
西汉君幸食凤纹漆盒    
通高20、腹径22厘米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盖与器身作子母口,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盖顶中心以红色的刚劲线条勾勒出三只凤,凤作反首回盼、互相呼应的姿态。

线条精细、准确,羽毛细如发丝,图案组织严密对称,盖上和器身腹部均朱绘鸟形图案,黑漆地上凤鸟灵动飞舞,给本来胎体较厚的漆盒增添了几分轻盈的感觉。

盖内和器内均黑漆书写“君幸食”三字,外底部均用红漆书写“六升半升“四字。

这是一种盛食器,类似于现在的点心盒,出土时盒内盛有饼状食物。漆盒所盛饼状物,可能是小米饼。因年代久远早已硬化,是熟饼还是生饼也不得而知。


饺子——春节餐桌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每逢春节,饺子便是餐桌上当之无愧的“主角”,饺子在唐朝时已出现雏形,到了明朝,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曾发掘出不少点心实物,因为那里气候干燥,所以许多面食点心都能完好地保存下来。那些花色点心,模印着漂亮的图案,与现代点心几无分别。

让小宝没想到的是,出土面食中居然见有饺子,无论形状和颜色都保存相当好。

尤其难得的是,这些唐代的饺子,和现代咱们常见的饺子在大小形状上几乎是一模一样。
好口福的阿斯塔那唐代居民,是不是只限于大年初一吃饺子呢?

这时的我们已然不得而知了。
唐代擀面女俑(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
唐代饺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
唐代饺子与点心(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
北齐颜之推有一语

“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这偃月形的馄饨,其实就是饺子。然而直到明代才出现“饺子”这个专用的名词。

《万历野获编》提到北京名食有椿树饺儿,也许是用椿芽做的馅料。

特别有意思的是,《野获编》引述的是流传于京城中的一些有趣的对偶句,原句是:



细皮薄脆对多肉馄饨,椿树饺儿对桃花烧麦。

可见当时对馄饨、饺子、烧麦已有了明确的区分。


宴饮娱乐
饭饱方思娱乐 ,这是古来有之。


古人将宴饮与娱乐同在进行时,却在秦汉之时就已开始。

而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更将宴饮娱乐之事展现的淋漓尽致,俨然将这聚会办成了一场盛大的仪式。

这是先民们在刀耕火种时形成的一些习惯,历经千万年的沉淀,逐渐固化而成今天中华民族的习俗。

每逢春节,这些习俗总会更为集中地呈现,年复一年延续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丁图 宰杀鸡鸭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约我至田家”
古代养鸡业很发达,人们也习惯吃鸡肉。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丁图 杀猪
猪肉是中国人摄取蛋白质的第一来源,春节时,包饺子也多有以猪肉为馅。

据最新研究显示,目前为止,中国最早的家猪应该出现在距今9000多年前的舞阳贾湖遗址。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丁图 解牛羊
过年餐桌上少不了肉。现在国人吃猪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但是在魏晋直至唐宋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养羊区域扩大,羊肉超过猪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厨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厨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厨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厨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庖厨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宴饮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宴饮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宴饮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宴饮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宴饮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宴乐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宴乐图
侍者进食图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辽西出土文物


看到这里,如果你以为逢年过节古人吃喝玩乐的那些事儿都在这里了,那就猜错了。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吃货之国的饮食文化岂止一两句能说得清道得明,小宝说的这些不过是沧海一栗,但是今天小宝不得不停住话头,到此为止啦。

关于那些好吃的,咱以后再聊哈。
因为

——

小宝要去吃年夜饭啦!

就酱~
◆ ◆ ◆ ◆
大家新年快乐哦!
嗯,记得给小宝发红包呀(^o^)/~
◆ ◆ ◆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捡漏APP


    关注 华夏收藏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