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探索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提起阅读,或许我们更多地将其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提起阅读,或许我们更多地将其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那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将其与其它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从2013年开始以《小学多学科有效阅读的应用研究》为课题展开了研究,重点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五个学科的阅读教学实践,扭转目前学生被动听讲、机械学习、思维不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习得方法、养成习惯、提高素养、形成能力,最终获得有含金量的学业成绩。与此同时,我们还重点关注了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争取将阅读融入全学科教学中去,在“读”中达到教与学的终极目的,进而开辟出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来。

一、认识内涵,提升理念

[/b]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众所周知,视觉材料主要指的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有效的学习能力,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和基础。换言之,各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比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定理法则、运算规律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善于从图表、文字当中获取数学信息。因此,阅读图表、文字就变成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而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数学的能力。

这是我校一节校内数学公开课:执教教师出示了一幅数学信息图,美丽的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可爱的小螃蟹,近处的水洼里有小鱼,远处的天空上飞过一群海鸥。

师:“仔细看图,你们从图上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海鸥。”

生2:“我发现了螃蟹和小鱼。”

生3:“我还看到美丽的大海。”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予以肯定:“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大家能不能用你再来仔细看一看图画,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学生认真观看了一会儿,高高举起小手。

生4:“我数了数,一共有5只螃蟹。”

生5:“我发现有8条小鱼和6个贝壳。”

生6:“天空一共有10只海鸥。”

师:“大家能够用数字来说出自己的发现,你们都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请大家再仔细看图,谁还能提出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生沉入思索,片刻之后举手发言。

生7:“天空左边飞过来4只海鸥,右边飞来6只海鸥,天上一共有几只海鸥?”

生8:“水洼里有8条小鱼,游走了5条,还剩下几条?”

……

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执教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信息的概念,借助课本上的信息图,通过一遍遍深入地阅读,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数学信息的概念,体现了阅读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于是,我们借助这个典型案例在主题教研会上开展了题为“阅读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大讨论,教师逐渐认识到,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其它学科学习的重要技能。阅读的内容不仅仅包括文字,还包括所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表、符号以及公式等等。学生不仅应当学会“读”语文、“读”数学,还应当学会“读”科学、“读”英语、“读”品德……渐渐地,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理念逐步植入教师的心灵。

二、创建模式,转变方式[/b]

要发挥阅读在各科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就要告别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旧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摸索中,我们逐步确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班级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学习方法总结——拓展延伸训练”五个步骤的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主要是依据学科特点,由教师将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提炼观点、深入感悟、进行评价等等。

“班级展示交流”阶段,教师是平等交流中的首席引领者,组织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在自学阶段的收获以及发现的问题。

“教师点拨指导”阶段,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交流中需要指导的共性问题或教学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引导。

“学习方法总结”阶段,由学生自主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总结包括学习目标的总结和学习方法总结两方面。

“拓展延伸训练”阶段,教师再次为学生提供与本课学习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运用。

实践证明,这一有效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凸显了阅读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而且把更多的学习空间与时间交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从讲台上的主宰者逐渐走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平等交流的首席引领者;教学方式也从“满堂灌、满堂问”逐渐走向“大胆放手、重点引导、注重得法”。

三、以“读”促学,养成习惯

[/b]

1.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让“读”有保证

在课堂上,阅读材料主要指各类与教材学习相关的例题、文本、资料、图片等。例如在英语学科,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单词发音的基本规律,会在教授“lake”这个单词的同时,出示与这个单词结构和发音相同的“late”“face” “date”等单词,让学生根据“lake”的发音规律,尝试阅读另外三个新单词。学生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单词发音规律,同时建立语感。再如科学学科,在学习《细菌》这一课时,学生除了阅读课本上有关细菌形状、特征的资料,教师还适时为学生提供细菌的分类、细菌发现过程、细菌的奥秘等各种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对细菌的认识更加趋向全面。在数学学科,学生在学习了“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一知识后,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做题,而是通过呈现多道应用题,让学生在反复读题、说算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阅读对理解的促进作用。

在课外,我们主要为学生推荐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一整本的书,这些拓展读本、课外书籍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丰富课外知识,丰厚学科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四年级语文童话这一单元后,为学生推荐其他名家的童话,让学生持续深入地进行阅读。

在课内外推荐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注重阅读材料的积累,逐渐形成各学科阅读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还尝试进行学科整合,通过整合阅读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找春天”这一内容,那我们就语文、品德一起上,让学生到野外找春天、画春天,读春天的文章、诗歌,交流春天来了之后的感受,有效整合了课程内容,省时高效。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读”有实效

仅仅放手让学生阅读,并不能保证学生读有收获,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往往走马观花,阅读收效不大。针对学生阅读现状,为提高阅读实效,我们在推进多学科有效阅读研究的过程中,重点围绕“有效感知、有效理解、有效积累、有效借鉴、有效运用”五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有效交流、积极倾听等方面学习习惯进行强化训练。

为了形成强化训练的合力,我们通过召开主题教研会、示范课观摩、加强平日检查等有效措施,引导全体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阅读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形成“全员抓、抓全员”的局面,共同助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现在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有效阅读引领学科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不断拓宽教学的空间,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借助阅读的双翼,自主求知、主动发展,教师也品尝到了有效阅读实验带来的进步与喜悦。我们也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作者单位: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


    关注 烟台教育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