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悬念、对照和悬疑?(第21期/2017)

 

悬念发自观众的情绪,这种情绪被挑起,就得伸展。编导挑起悬念,观众就希望知道结果;对照的作用是衬托、反射。俗语说:“没有高山,显不出平地 ! ”世事原来都用比较和对照而显示出来的;运用悬疑法,先了解“如何玩弄观众于掌上”这个概念。...

欢迎加盟影视编剧自己的圈子,点击蓝字关注呦!
( 一 ) 悬念  



悬念发自观众的情绪,这种情绪被挑起,就得伸展。编导挑起悬念,观众就希望知道结果。

一种迫切期望心理,使他们进入“入胜”的状态,在急切欲知悬念真相的状态下,必会加倍留神;同时,亦对戏中人物、事件、事情发生“如同身受”的感觉。这是观众“忘我”的趣味。除了开首是“战略重点”之外,剧中转折的地方也是“战略重点”。凡戏必须曲折,平铺直述就平淡无奇,有曲折地方,就要有理由去解释。试把整个故事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讲述一次,会发觉那些不可以活力,不可以浓缩,不可以不存在的情节,就是所谓转折的地方,正是要强调的战略重点。当然,最后的结局也在此例。

( 二 ) 强烈对照



对照的作用是衬托、反射。俗语说:“没有高山,显不出平地 ! ”世事原来都用比较和对照而显示出来的。戏剧特别喜用对照。各层面有各层面的对照方法。要设计非常忠诚的一面。设计全剧性格时,需用对比方法,使各类性格有强烈差异,多姿多彩。有卤莽的张飞,可衬谨慎小心的诸葛亮;有不贪女色的武松,反映专门偷妇人的淫棍西门庆。性格对比,可使人物更鲜明,冲突易于发生。剧中人物多同一类型,不成强烈对比,故事的冲突性也极难发挥,难有好戏上演了。另一个层面是,情境要有强烈对比。喜乐气氛场面之后,宜有悲哀的场面,使到悲情显著;同样,悲情之后,以喜剧意味缓冲,使两者同进突出。

编剧技巧中,就有一方法叫“喜剧的舒缓”。在紧张之极,期待之极,悲哀情绪发展之中,来一记小小的“引人发笑噱头”,能使被拉紧的情绪,得到一瞬息的舒缓。“引人发笑的噱头”调和气氛,实际增强了气氛。舒缓一口气后,紧张、期待、哀痛的情绪一再被挑起,感受会更加“过瘾”,更加入迷,亦可算对比的方法。



写喜剧方法中,“对比法”用得甚多,十试十灵。喜剧演员,用最严肃、最认真态度去做一些最可笑、最滑稽的事,方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我们看差利的“摩登时代”,他在工厂内,面对没有人性的机器,以最严肃最认真的态度干起活来。观众见他严肃、认真的表情,又见他被机械及死板制度控制的情况,不期然笑了起来。差利不需要以扭曲面部的大动作引笑,一脸死板、严肃便是喜剧,听过“冷面笑匠”这个名词吗?“笑匠”而不“冷面”,不严肃去做荒谬的事,哪有可笑之处呢?至于写作,也用对比方法。写极荒谬的事,宜用最严肃最认真的手法及语气,透过强烈对比,喜剧感讽刺味油然而生。为荒谬而荒谬,为夸张而夸张,落入俗套,幽默感荡然无存。

语言亦需用对比法。一个慢郎中,一个急先锋两人相持不下,要解决一个急切解决的问题,就是观众兴趣所在。听一个慢条斯理的说话,又听一个急如升火的在催促,观众便会感到兴趣。口是心非、心是口非的说话、相关的说话、“错摸”____(甲说是东,乙理解是西的说话)、语意超过一个意思的说话,都是对比法,都使观众“嗒”落“有味”就是吸引力了。

整套戏层面上讲,须常用对比法:“没有高山,就没有平地。”节奏和高潮没有起伏,不是引人入胜的剧本。戏之中,要有“高山”,更要有“平地”。每一节都是“高潮”,“高潮”相形见拙,营造“高潮”,要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死寂平静。建立激烈厨羞的感情,要有似觉安宁实在暗涌的感情做对比。要紧张,就先有松弛;要焦虑,先要安心;要悲痛,先有喜乐,一切一切都是从对比中见到效果。只要回忆所看过的灾难电影、紧张电影,甚至文艺电影,不难发觉成功的例子都是懂得利用对比的方法。

剧情设计层面上讲,也常用对比法。写一对共赴患难的兄弟,最宜先写他们初时结仇,誓不两立。前面的仇怨获得化解,后面的交情更显得深厚;写斗争到死我活的一对冤家,宜先写他们之间最初深厚的友谊,一经转变,便是你死我亡。  对比是从生活中体察来的,也是能产生共鸣感的。善于运用对比法,大大帮助各层面的设计。 

( 三 )   悬疑



运用悬疑法,先了解“如何玩弄观众于掌上”这个概念。“玩弄”并非“捉弄”,切勿把  观众“捉弄”、“欺骗”,欺骗他们实在罪大恶极。所谓“玩弄”,解释为设法引起他们看戏的兴趣,增加他们“入戏”的趣味。编剧要把观众捧成“上帝”。编剧要观众知道剧中人背后的关系,事情的原因,他们看着剧中人,不知情的剧中人,一步步走向剧情的发展及终点。

编剧其实是“太上上帝”、他把剧情的一部分告诉了观众,使他们成为“上帝”,却又不把全部告诉他们。编剧故意留下一些事情,好让观众猜度和想像,最后在剧情末段发展及结局中,全部揭盅。这种手法,我称之为“玩弄观众”。观众在“玩弄”之中,感到“过瘾”极了,“玩弄”得好,他们赞不绝口哩 ! 明白应如何“玩弄”观众,让我说明悬疑法的运用。

编剧不断供给观众资料,也不断要观众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一如编剧不断给与观众谜语,观众不断要寻求谜底一样。请注意“期待”这两字,奥妙就在“期待”两字之上。

为什么观众产生“期待”呢?

为什么呢 ? 

呢?

首选,他们一定对主角产生兴趣、产生感情,才有心“期待”将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没有强烈的感情维系,何必理会呢?广东俚语谓之“睬你都傻”。其次,发生的事,一定合乎情理,是他们可接受的。妇孺、文盲也有情和理观念,超过能接受的情理观念,观众不会关心及期待的。

戏剧之吸引,是先给观众一个大悬念,即是该剧最大问题、最重要问题、中心思想。问题是一个大问号,超过一个答案(最好只有两个答案)。编剧以戏剧提出问题之后,引诱观众去解答问题,最后才揭开答案,是大部分观众准备失道寡助的答案,悬念之吸引处是观众永远不可以百分百肯定他猜的答案是“对”或“错”。解开悬念的过程是曲折的,能使观众误入歧途,或三心两意。每出戏其实都有这一个大悬念,只看明显与暗晦而已。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悬念是:

究竟他们可不可以结成夫妇?有情人终否成得眷属?答案是可成眷属,可惜封建的家庭,扼杀他们恋爱的自由,只能死后化为蝴蝶而成佳偶。期待“攻击”人类好奇心的“弱点”。观众知道一个或几个关键的资料,他们脑海中会组织这些资料。组织过程之中,发现有缺少之处,想不到,猜不着。属意料之中,属意料之外,未能确定,便是好奇。好奇心促使“追着”,看看究竟发生什么变化,又看看与一己的猜度符不符合,使人追看,是使溴酸盐伸延,乃成功所在。



由此观之,要制造悬疑,便要:  

( 一 )   清楚交待及说明事件。前因后果得明显介绍,即是使观众掌握若干关键资料,好让他们有线索可以猜度。

( 二 )   产生悬疑之前因须有布局。戏最忌一览无遗,一览无遗便平铺直述,平淡无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曲折,有奇峰,早留通往奇峰之路,到“转弯”时,才有充足理由“转”一个靓弯。

( 三 )   悬疑要注意一个“疑”字,“疑”者未定也。俗语说:“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是最佳境界。“疑”是气氛,也是实在。使观众产生疑惑情绪之后,好玩了,要观众猜不到下文,随编剧之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让他们一时难以捉摸,一时又捉摸透彻。观众在此“疑”心之下,自我陶醉。

( 四 )   悬疑的技巧,有一个“拖”字诀。“拖”是抑制、拖延。观众追求答案时,心情是紧张的、兴奋的,也是急切的。使这些紧张、兴奋、急切心情“升级”,就得用个“拖”字诀,抑制着、拖延着答案,好比火上浇油。合理的拖延,使到剧情进入紧张之峰顶,危机进入爆发前最后阶段,所谓千钧一发之情境也。

“拖”字诀应用时得小心,太多故弄玄虚的拖延使观众反感的,使用上应照顾拖延的合理性。能否加强紧张的戏剧力?高潮将暴发的必然性?与及拖延时间的合理程度。
END
本文摘选自编剧秘籍
查看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

梦禾编剧圈正在征收各种投稿(此投稿不同于《好剧本》征集),内容围绕   影视、文学、编剧三大方面内容,创作谈、编剧技巧、影视评论、编剧吐槽、维权大字报,政策导向等,具体内容不限,文章类型不限,访谈、评论、吐槽不限。稿费等详情请加入梦禾编剧圈投稿专用群
QQ群
 :
515789224  咨询QQ:204742388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的文字进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注 梦禾编剧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