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中 (讲给孩子听的历史故事)

 

为什么共工氏和鲧都没有搞定的洪水,到了大禹手里就服帖了?大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题图:大禹剪影,来自网络

这是乐妈家庭课堂的第9篇原创文章,欢迎分享。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禹接衣钵

上次我们讲到了前两任治水官员,他们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但最后的遭遇都比较悲剧。尤其是鲧,虽然治水有功,但桀骜不驯的他跟尧帝彻底闹翻了,被继位的舜帝发配到偏远山区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那里。

鲧的儿子禹被众人一致推荐给舜帝,成为下一任治水官员的不二人选。禹确实是个好小伙,早年在父亲的治水大军里就已经崭露头角。他为人低调踏实,经验丰富,也深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父亲出事以后,这位年轻人所承受的打击和压力,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他的好朋友们(比如后稷和弃)也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在一起时也常常开导他。禹并没有消沉,而是少言寡语地继续埋头苦干。尧帝和舜帝也是开明的首领,并没有因为禹父亲的过失而对他有任何偏见,只是默默地观察着他。

面对众人的一致推荐,禹既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心怀抵触,而是深深地鞠了一躬,真诚地向舜帝推荐了能干的后稷、契和皋陶,说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比他能够胜任。不过,舜帝主意已决,立即任命禹为治水官员。禹呢,什么也没说,只好默认了。

走马上任的禹一天也不敢松懈。他和手下同吃同住,穿着粗布衣服,手里永远都握着治水工具,带领治水大军走南闯北,哪里有水患,就能在哪里看到禹的身影。禹这一走,就是十三年。肆虐的洪水在禹的治理下终于被渐渐驯服。

成功的秘密



大禹治水,来自网络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能干的共工氏和鲧都没能搞定的难题,到了禹这里就迎刃而解了呢?因为禹不仅是个埋头苦干的实干派,更是一个能够吸取前人经验和教训、并且具有创造力的智者。

共工氏和鲧以修筑堤坝、城防的手段来阻挡洪水,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仅仅用“堵”的方法还不够。成功秘诀一:禹把“堵”和“疏”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为了疏导奔涌难驯的河水,禹甚至不惜把山凿穿来拓宽河道。《诗经》中提到“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意思是:高大巍峨的梁山,大禹曾经治理过,开辟出大道。),说的就是大禹开凿吕梁山的往事。我们现代人有挖土机有各种先进的工具,在山里挖隧道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更何况四千多年前,人们只有自己的双手,以及一些简单的工具——大家可以看看大禹画像中手里拿的耒(相当于上古时期的铲子),要凿山开道何其艰难!估计在当时,也有不少人像《愚公移山》的故事里的智叟怀疑愚公,质疑大禹的做法吧。大禹终究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凿下山石,用自己的行动为大伙儿鼓劲。所谓“行胜于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禹和前两任治水英雄的不同,他的成功秘诀二在于大局观和远见。以前治水,都是洪水到了哪里,治水大军就到哪里。反应再快也总是慢半拍。大禹不同,他“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行走在山川之间,用科学的方法为山川树木进行标定,寻找洪水爆发的原因,从源头上杜绝洪水。治水既要解决眼前最紧急的洪灾,“疏”“堵”相宜,还要综观全局防范于未然,工作量何其之大!舜帝对禹的工作非常支持,给他配上了最得力的助手,各部门各地区都要支持禹的工作。以至于在偏远的少数名族地区,虽然文化不发达,但是人们听说是大禹来治水了,纷纷不遗余力地来帮忙。

大禹在治水方法、战略眼光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早期的两位治水英雄。他的成功秘诀三,是根源上的不同: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太对了。共工氏和鲧对名利比较看重,在现代社会,这也不算什么,但凡事得有个度才行。我有才干有功劳,领导应该给我奖励,这没什么;我有才干有功劳,领导你的位子得给我,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大禹为人处事低调踏实,从不邀功。有一次,舜帝要禹在大家面前介绍治水经验,颇有些给大禹面子,让他好好表现表现自己的意思。可禹只有一句话:“予何言,予日思孳孳。”翻译成我们能听懂的大白话,就是“我没啥可说的啊,就是每天想着好好工作而已。”禹平定洪水之后,舜要奖励他,他非常谦虚的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不忘提及别人给过他的帮助。比如说,与他共事的契,正是因为“佐禹治水有功”而受到舜帝的奖励。

三过家门而不入

老百姓们敬重大禹,舜帝信任大禹,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干和治水的功劳,他的德行确实让人钦佩。作为中央派来的治水大官司空,禹一点架子都没有,和手下同吃同住同劳作,身先士卒,兢兢业业,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自网络
话说禹担当了治水大任以后,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三十多岁了才娶了涂山女为妻。成亲以后没几天,禹就走了。等下次禹回到涂山治水,他的儿子启出世了。禹路过家门的时候,启正哇哇哭呢。有哪个当爸爸的不想看看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禹咬咬牙,没有回家,继续带领着治水大军走了。也许,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要是他撂下担子回了家,恐怕军心都要动摇了——出来治水的人常年奔波在外,谁不想家呢?据说,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妻子正带着启在院子里玩,禹听见了启欢乐的笑声。禹咧开嘴也笑了,冲儿子和妻子挥挥手,又走了。于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启已经六七岁,是个小男子汉了。小男子汉启跑出来拽着爸爸就让爸爸回家。禹对启说,孩子,水患未平,爸爸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还不能回家。说完又匆匆离去。

英雄泪

如果非要给大禹找缺点,那么缺少对儿子的陪伴可能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一个缺点了。禹为什么不能进家门坐坐,哪怕就一小会儿?《史记˙夏本纪》里有这么一句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而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父亲鲧治水不成受到惩罚(还有一种说法是,鲧被舜所杀),这件事让禹非常伤心。他每天拼命劳作,殚精竭虑地想办法解决水患,在外十三年,路过家门而不敢回家。他不是不想,而是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他真的不敢回啊!英雄的丰功伟绩大家都看在眼里,可英雄的内心所承载的压力、悲痛、恐惧和无奈,又有谁可以安慰呢?但愿,禹的妻子涂山女和他的儿子启是懂他,怜他的吧。

大禹继位

十三年之后,水患初平,大禹回来向舜帝叙职。走的时候还是个小伙儿,回来时却是一位皮肤黝黑、步履蹒跚的中年人了。舜帝对包括禹在内的二十二位官员的成绩进行了肯定,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唯禹之功为大。”在舜帝眼里,禹的功绩是最了不起的。不仅如此,舜帝祷告上天,把禹立为自己的继承人。

禹继承首领的位子以后,又做了哪些事情呢?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书目



《夏史》,郭泳 著

《史记》, [汉] 司马迁


    关注 乐妈的家庭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