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梗概】文字的起源

 

我的图文...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所獨得。

——(中國古代書法家)苑補之
文字的起源
從開始決定創建這個公眾號開始,就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把咱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層次、有條理的整理出來。介於能力有限,一直沒有形成文字。今天開始慢慢的把自己整理的一些內容發布出來,抱磚引玉,希望各位指正。

我們常說華夏文明源遠流長,那麼用華夏來指代中國?文明又包含了哪些元素?對於華夏的解釋,最早可以在孔穎達先生的《春秋左傳正義》中找到,原文是這麼說的:“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所以華夏民族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民族穿着時尚,彬彬有禮。而對文明的定義眾說紛紜,文明就取近代德國一位哲學家雅斯貝斯對文明的定義吧。他說:“文明需要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文字、金屬冶煉術、城邦、禮儀”。拋開金屬冶煉、城邦建設、傳統禮儀不講,咱們首先了解下我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的根本原因——文字。

在上古時期,是沒有文字的。大家應該還記得上學的時候在歷史書上看到過的結繩記事吧?對,上古時期古人就是用打繩結來記錄狩獵、祭祀等等重要活動的。那麼文字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這就要講到咱們國家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了。

傳說在黃帝時期,有一位左史官名字叫做倉頡,咱們姑且稱之為倉老師吧。話說這個倉老師生而異象,四目重瞳,天生睿德,平時下班之後就喜歡看星星,看月亮,喜歡研究“我是誰?我是從哪裡來的?我要到哪裡去?”等人生的究極命題。有一天倉老師帶着僕從去秋遊狩獵,無意中地上鳥獸的腳印,就突發奇想:“我看到這個腳印可以知道是兔子的腳印;看到那個腳印就知道是野雞的腳印;那我為什麼不用這些印記來代替兔子、野雞呢?”於是倉老師急忙帶着僕從回到家中,潛心研究,嘔心瀝血數十載,終於根據事物的形狀創造出了象形文字,為華夏文明的延續創立了一塊兒牢固的基石。

倉老師創造的文字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指位置
二、象形字
三、會意字
指位置的文字,在上為上,在下為下;指象形的文字,日滿月虧,仿照日月的形狀;會意的文字,止戈為武,人拄拐杖是為老。自黃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動。

PS:

以上皆為傳說,個人以為文字的出現和發展必然是一個群體智慧的結晶,是群體創造的結果。

大家猜猜下面兩個字是什麼字?答案下期公佈。
——未完待續
耀元工作室

一起分享傳統文化的点滴


    关注 耀元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