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世界的乐谱之 朝鲜篇

 

朝鲜古代的乐谱...

「点击上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免费订阅 」
图书广告|新书广告|上音考级|音史钩沉|书评书话
经典重温|微课堂|活动预告|活动回顾|节日特辑
在朝鲜音乐史上有多种不同形态的古代乐谱,它们出现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东方音乐的一支,与西方记谱体系完全不同,不仅各种乐器有着各自的记谱法,还有声乐与口唱法以及按体裁分类的复杂多样的记谱体系。其中有些乐谱直接来自中国,而有些则传承与发展着朝鲜民族自身的记谱特征。总体上看在形态上大致有肉谱、井间谱、五音略谱、律字谱、工尺谱、雅乐谱、俗乐谱等谱式。那么这些乐谱与中国古代的乐谱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产生于何时?又是怎样使用的呢?这些问题将是本节中逐一展开讨论。


1. 肉谱



推测是在朝鲜高丽朝或此前就存在的一种口唱式的记谱法。类似中国的“锣鼓经”,运用在各种器乐中,如玄琴、琵琶、筚篥、伽倻琴、笛等乐器以及它们的合奏之中。它主要是模仿管乐器或弦乐器的发声特点而制定的一种口唱记谱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民间记谱法,后来被广泛运用。《世祖实录》卷四十八,乐谱的项载:



前代未有声音节奏、疏缓急之谱。只有效其声音而作肉谱,以传其声。且琵琶、玄琴、伽倻琴、笛、筚篥,各异其谱,烦杂难晓,又未有歌声之谱子。今和丝竹、歌、杖鼓、拍板总而为谱,要约而不烦,明白而易晓。



根据上书的同条目载: “乡乐则只以肉谱为谱,疏数缓急之节不可以为据而传于后世也。”可以判断肉谱只用于朝鲜乡乐,是朝鲜自身发展起来的一种器乐记谱法,运用于朝鲜俗乐之中。

肉谱的特点是模仿某种器乐的发声特点形成的乐谱。从以上所列的乐器来看主要是模仿管乐器或弦乐器声音而被记录下来,原则上是没有声乐的肉谱。因此,肉谱可以认为是一种器乐谱。其乐谱的记载实际上是模仿器乐发声时所唱的“锣鼓经”似的口唱词符号,读谱发出的声音并不是旋律实际的音名或唱名。这种记谱法一直流传于民间。20世纪中叶出版的《白云庵琴谱》便是玄琴的肉谱。见谱例451。

谱例451《白云庵琴谱》[1]

2. 井间谱



肉谱是模拟乐器发声的记谱符号,它不能明确地记录节奏时值。约在15世纪上半叶世宗朝出现了朝鲜最初具有时值概念的井间谱。尤其在器乐合奏中能统一节奏进行乐队化的演奏。井间谱以纵横交错的格子线条将乐器与节奏划分开来。一般纵向有4列或5列为一个单位;横向为32格,构成32个间。纵横形成“井间”的形式因此而得名为井间谱。井间谱主要用于乡乐,是朝鲜的俗乐谱。其读法见谱例452《醉丰亨》。第一栏在南、应、汰等不同的音高上交替出现。第二栏“鼓摇鞭双鞭鼓”,即仗鼓。第三栏记载的是拍板。

谱例452《醉丰亨》
第四栏是歌词。这首《醉丰亨》主要在多种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各声部节律性的有序地进行。这种以管弦乐队伴奏且具明确分工的声乐曲作品,至少在世宗二十九年(1447)

就已经出现。该年的六月乙丑条记载:



龙飞御天歌被管弦,调其缦急,作致和平、醉丰亨、与民乐等乐,皆有谱。致和平谱五卷;醉丰亨、与民乐各二卷。后又作文武二舞,文曰保大平;武曰定大业谱各一卷。



文中所涉及的“致和平、醉丰亨、与民乐”等乐曲与乐谱传承至今。谱例452《醉丰亨》有上下二阙都被完整地记载于《世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五中。井间谱的出现标志着器乐与声乐的合奏在节奏上达到了统一有序的境界,在东方世界的音乐中较早地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3. 五音略谱



井间谱的运用可以说是东方音乐中出现最早的具有明确节奏的乐谱,但是其复杂多间的表述也给演奏带来不便,于是后来出现了改良型的五音略谱。五音略谱是在32行井间谱中减去一半,成了16行。以略字的形式记谱,宫为核心构成上下五音的关系。16行由六个不同行间单位组成,其关系是3、2、3、3、2、3的间隔形式,称为六大纲。如图451。

图451六大纲
《世祖实录》卷四十八,乐谱的项载:



世祖大王发于宸衷创作此谱,画为十六井,而作六大纲。



也就是说这种“十六井,六大纲”的五音略谱是在世祖时期(14551468年在位)产生的。其乐谱是以某个宫音及略字上、下加数字的形式来记录的。上书同条又载:



以宫上下记声,其缦中数三体,因用纲各异,而有疏缓急之不同,其宫者以歌声之调为宫,非宫调之宫也。特十二宫调为宫也,商角徵羽亦皆为宫。自宫而上第一声为上一;第二声为上二;第三升为上三;第四声为上四;第五声为上五。自宫而下,第一声为下一;第二声为下二;第三声为下三;第四声为下四;第五声为下五。声之高者为上,声之下者为下。上五以上过乎轻清;下五以下沦乎沉濁,皆不可用也。



显然是以宫音为主体,以其上下来记载的,每一纲的速度不一,有快慢缓急之别。乐谱的记载自宫音而上分别为上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自宫音而下分别为下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一般在两个八度之内,高音在上五之上的话,因声音过轻弱可不用,而下五则过于低濁也可不用。五音略谱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来记谱的,但是有时也用二变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借用由中国传来的工尺谱用以补充。上书同条载:



东国本用五音而不知用二变之声,今用二变则以宫上下为谱所不能及,故兼用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谱例453《保太平之乐》
因此,它是一种以五音略谱为主,稍加工尺谱变音的记谱法。具体谱例见《世祖实录》卷四十八中《保太平之乐》(谱例453)。如果说以上所涉及的肉谱、井间谱、五音略谱是源自于朝鲜并逐渐完善形成的乐谱的话,那律字谱就是直接来自中国的。律字谱是由中国的十二律名组成。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 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注释:

[1]谱例引自张师勛《韩国音乐史增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348页。


以上图文节选自《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一书

赵维平 著

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购书方式: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书


    关注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