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探秘“论语班”学子成长档案之七孝感人间篇:闵损(上)

 

读孔门弟子故事,诵论语章句精华,悟为学做人儒道

同学们好,我是孔老夫子“论语班”的小记者兰花姑娘...

读孔门弟子故事,诵论语章句精华,悟为学做人儒道


同学们好,我是孔老夫子“论语班”的小记者兰花姑娘。我在《文化大观》2017-03报道完孔夫子德行科优秀弟子冉雍的故事后,将向大家介绍冉氏家族及其一门三贤中的大哥冉耕的成长故事档案。冉耕、冉雍和冉求是同父异母的三兄弟,能够并列于孔门弟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十贤之列(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11·3》),是近朱者赤的人才成长奇迹,世号“一门三贤”。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我的采访足迹,去了解一下2500年前的冉氏之家及其长子冉耕的成长故事吧。
鞭打芦花
话说公元前521年的正月初三,闵马在初二带着全家给现任妻子姚氏娘家拜年后,这天早晨带着他的三个儿子(闵损和他的两个异母弟弟)去前妻娘家拜年。由于是去前妻娘家拜年,姚氏自然不便前往。闵马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自从前妻病逝后,经常接济前妻的娘家。本来对闵损不好的后娘姚氏就更加痛恨虐待他了。闵损自幼秉性醇厚,对弟弟关心友爱,对继母十分孝敬,从不向父亲说继母对自己的不好。

闵马看到三个儿子穿着现任妻子姚氏年前赶制的新棉衣,心里特别高兴。他让大儿子闵损坐在车前驾车,自己给坐在车厢里的两个小儿子盖上棉被,逗他们说笑。他没有注意到的是这天气温迥异于昨日,天阴沉沉的,气温骤降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他的大儿子赶车出村后,就逐渐冻得身体瑟瑟发抖,却仍然硬撑着继续为父亲和两个弟弟赶车。北风越刮越紧,寒风更加刺骨,闵损坐在车前冻得实在撑不住了,跟父亲说了一声“好冷,我跟老牛跑跑”,赶忙跳下车跟牛快跑着取暖。此时天空飘下片片鹅毛大雪,一会儿地面就全白了。车上是闵马与两个幼子的欢声笑语,车下是难敌风寒、浑身打颤、跟车急行的长子闵损。当车行至萧县城西南象山脚下的杜村时,闵损已被冻得缩作一团,牛鞭、牛绳不小心从冻僵的手中滑落。牛车失去驾驭倾倒于山坡,闵损父亲和两个幼子被甩出车外,跌倒于山坡雪地上。闵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恼羞成脑,厉声呵斥闵损道:“大胆竖子,好不用心?你两个弟弟坐着都不嫌冷,你跟牛车走路,怎么还冷?你要摔死为父和弟弟吗?”说着,拾起地上的牛鞭向闵损抽去。也许是闵马太生气了,力气大得惊人,一鞭子下去就把闵损的新棉袄抽出裂缝。呼啸的北风立即卷起闵损棉袄裂缝中飘起的花絮,刮入纷纷扬扬飞舞的雪花世界。闵马禁不住睁大了眼睛,他突然发现那从儿子棉袄裂缝中飘出的不是棉花。他立即上前抱住儿子仔细看去,看清楚了——那是根本没有御寒作用的“芦花”。再继续从大儿子的棉袄缝里往外掏,直到掏成单衣,竟没找到一丝棉絮。他转身扯开两个小儿子的袄袖,里面全是暖融融的白色棉絮。

目睹这一切,父亲闵马这才恍然大悟,这分明是后妻虐待前妻之子。过去那些大儿子受姚氏虐待的生活细节,瞬时历历在目。他原以为那是小事,儿子忍忍也就凑合着过下去吧。今天的事情让他忍无可忍了。他抱起快冻僵的大儿子,放到车厢里面,盖上刚才还在两个小儿子身上的棉被,怀着悲怒交织的心情,立即驱车返回了家中。

后妻姚氏一见匆匆返回的丈夫和冻坏在车厢里的闵损,好像明白了几分;再听两个小儿子的叙述,顿时吓得面如土色。闵马回家对姚氏横眉冷对,一言不发,立即叫来十几位近邻好友作证,匆匆写下一纸休书,向大家表明了要将后妻姚氏赶出家门的决心。此时想赎罪的姚氏刚给闵损喝下自己熬好的一碗姜汤,闵损神志变得清醒一些了。闵损看到父亲的举动,扑通一声跪倒在父亲面前说:“父亲切莫为我担忧,为了我的弟弟,请您收回休妻成命。纵使‘母在一子寒’,也胜‘母去三子单’啊!”邻居们听了闵损的话,情不自禁地夸赞他的孝心可嘉,纷纷劝闵马收回成命。后母看到此情此景,悔恨莫及,扑通跪在丈夫面前,请求给她改错赎罪的机会。闵马也被儿子闵损孝心感动了,再看看后妻姚氏的羞愧面孔,改变了主意。于是请大家共同监督姚氏,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从此,闵损后母姚氏悔而向善,把闵损作亲儿子一样爱护备至,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同学们,你读了这个故事,是否也觉得闵损孝心可嘉啊!后人为了纪念闵损的感人孝行故事,将“鞭打芦花”的发生地——“杜村”改名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简称“车牛返村”),已沿袭两千多年,是全国最长的村庄地名,有“中国最美地名”的美誉。
闵损拜师
转过年来,闵损已成长为十六岁的少年郎了。他的父亲虽因颠沛迁徙至宋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贵族世家、书香门第,一直重视对闵损等几个儿子的“礼乐射御书数”的传统文化教育。闵损非常希望在学问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听说31岁的孔子受到鲁国国君的支持开办私学的消息,就向父亲提出了前往拜师学习的想法。闵马在鲁国时就知道孔子这个好学上进的青年人,也一直关注着名声日隆的孔子,听到儿子的想法,非常高兴,立即为儿子举行了弱冠礼,取字为“子骞”,同意了儿子回鲁国拜师孔子的想法。

闵马看着自己家徒四壁的窘况,不好意思地对儿子说:“咱家贫寒,无法给你凑齐束脩啊!”闵子骞动情地说:“父亲勿忧,心诚则灵。我想用跟您学到的酿酒本领,为老师酿制一缸佳酿聊表心意,如何?”于是,父子两人用家中不多的粮食很快酿制出了一缸佳酿。第二天,父亲闵马陪着大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鲁国国都曲阜,来到了孔子门前。正好看到有位青年人刚刚走出孔子家门,忙上前说明来意。这位青年人就是孔子的首批大弟子之一颜路,刚刚生下儿子颜回,正为此事向老师孔子报喜呢。

颜路听明闵马父子的来意,热情地把父子二人迎进孔子院内。闵马看到孔子院落的土筑房屋虽然低矮简陋,地面却打扫得干干净净,几棵高大的柳树和结着青果的杏树为这寒碜院落增添了勃勃生机,屋檐下挂着不少前来求学弟子们献给孔子的束脩。这时,刚刚拜孔子为师的大弟子子路和不少慕名求学的弟子一起为闵损在院里安排了对孔子的拜师仪式。孔子端坐在那两棵杏树下,双眼透着睿智的光芒。闵马上前深施一礼:“鄙人闵马本是鲁国曲阜人士,八年前迁徙至宋国相邑。吾子闵损对您的学识名声非常倾慕,渴望拜您为师,只是家境贫穷,无资奉献束脩,乃以佳酿代束脩;前来拜师,还望夫子您不要怪罪。”孔子非常友善回言道:“闵公谦矣。吾亦听闻汝之贤名,又年长于我,能把令郎交我为学,是丘之幸也。佳酿即汝父子美意,甚为感谢。吾亦闻说闵公‘鞭打芦花’、闵损‘单衣顺亲’的孝行佳话,至为感动,正符合我之‘孝心生仁’学说啊!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11·5》)”

自此,天性敦厚善良的闵子骞,就开始了在孔子门下刻苦的求学生涯。有几位贵族子弟看到闵子骞衣着寒酸、木讷寡言,就有些瞧不起他,耻笑闵子骞道:“曹溪之水,怎能抵得上束脩?没钱还要求什么学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这话正好被走出屋门的孔子听到了,心里很为闵损打抱不平。于是在次日的正式讲学中,特别强调:“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4·5》)今有闵损千里求学,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脩百条。”接着又强调道:“闵损不仅孝道美德令人赞叹,而且诗、书、礼、义亦佳。自今日起我将举荐他为你们的学长。由,汝若何?”子路自然是坚决维护老师的举荐,带头向闵子骞施礼道:“我虽年长,学问道德却浅薄于汝。愿尊子骞为学长。”其他孔门弟子也纷纷遵从孔子的意愿。从此,孔门弟子的学风更加富有孝悌礼义的特色了。

同学们,本期主要介绍的是孔门德行科优秀弟子闵子骞少年时代的孝行求学故事档案。下一期,我将向大家继续介绍闵子骞淡泊名利的成长故事档案。咱们下期见。
1.如果您喜欢微信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
“发送给朋友”;
2.如果您喜欢文化大观,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
wenhuadaguan2014”关注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3.《文化大观》平台所发布信息仅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本刊原创文稿以外所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平台证实,请读者自行核实。


    关注 文化大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