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实施,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的落脚点

 

耿成义简介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体验与感知,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落地生根

在几...



耿成义简介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


体验与感知,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落地生根


在几经否定和批判之后,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诸多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政策支持。传统文化的内容广博浩瀚,在解决了是否应该将之纳入教学,如何从中择取适当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问题之后,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之落地生根,真正与受教育者的生命体验相结合。如果不能主动、积极地实践探索,传统文化教育只能是飘忽不定的。近年来,山东省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本专题将从山东省传统文化的推进与落地,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前沿,以及传统文化如何在学校和课堂中落地的实例等几个方面来探究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径。





作为孔孟之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传统文化教育与践行方面,山东省一直走在探索与研究的道路上。2016年12月,山东省率先倡导实施了传统文化体验教育,2017年4月27日,一次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盛宴”由山东省教科院主办,在济南召开。几年来,山东省的传统文化教育状况如何,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如何落地,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耿成义主任。
几个节点看思路
作为推进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的负责部门,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在这方面一直有着明晰的思路。耿主任将其概括为一次万校参与的问卷,一个具有撬动意义的文件,一个小型座谈会和一次启动年会。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相继进行了几项工作: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查、《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专题座谈会、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年会,这些都是在新时代、新文化背景下寻求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的途径。

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理念,是将体验教育实施方式纳入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来的一种全新探索模式,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山东省教科院的首倡,意味深长。实施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谐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常态化等等理念,以体验教育的方式予以实施,成为转换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内涵、突破传统文化教育瓶颈的一个积极信号,也是一个深切的期盼。
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亟需理念的梳理和教学层面的落地实施
在断层了几十年之后,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与实施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对此耿主任认为,热情需要沉淀,理性需要激发。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学科化,是当下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深刻思考的几个问题。

“组织散乱化,表现在传统文化教育长期缺乏有系统、有组织的协调、管理,区域、校际之间,缺乏协同、交流,学校各自为战,热情有余,但难保方向性的偏差。

教学碎片化,表现在教学时间不确定,内容随意,散点碎片的现象突出。

文化知识化,传统文化教育是浸润、融入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回归文化传承的本源,探求文化精神的认知途径,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长久任务。

学科化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应探讨学科化建设,探索新时期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新规律,这在高层级教育中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针对中小学的基本教育格局和教学机制、考试体制,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立学科化,进而列入统一考试中,应该尽快形成一个系统配套的协同机制。

传统文化教育,不管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其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在教学和课程上。”

谈到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耿主任说道:“近十余年来,我省传统文化教育的散点式探索,成绩斐然,但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停留在经典诵读的反复演练,沉溺于表象的国学展示,徘徊于浅层的知识型教学和突破无路的矛盾,等等。即使到我们确立全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启动后,我们也仍然是得到了一种理念的激发而已。真正的实践层面的探索,有着大量繁重但必须是有序的任务,亟待我们去完成。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年以来工作思路的着眼点。”
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如何在实验学校中推进
经山东省教科院批准,88所中小学成为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作为省内传统文化教育的佼佼者,这些实验学校的建设方向是怎样的?

“为了使各实验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紧密融合齐鲁文化、当地文化与校本文化,主题化、特色化地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实验进程,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省教科院发布了《关于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建设方向与实验主题选择的通知》。目的就是提出近期实验学校的建设方向与实验主题。这次的调查设计,要求各实验校依据课题研究、教育设施、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实践活动、学校文化、系统构建等大方向以确认选择。此项调查,是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校的第一次针对性调查,将对此后的主题联盟、协同发展、师资培训、示范校建设等产生影响。这是宏观的方向,便于了解在实施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进程中,各校的主体能动和自主发展的取向,对此后的主题联盟、协同发展、师资培训、示范校建设等做好相应的铺垫。”耿主任如是说。
从理念到实施的连接点
这次以“全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主题推进”为主题的会议有260名各市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特约研究员及其他致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校长参加。此次会议的特色与意义何在?

对此,耿主任告诉记者:“第一,这次会议是继年前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年会的启动后,全面落地推进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工作的一次务实培训会,是从理念到实施的连接点。

第二,从报告人和内容上的设定中,此次会议的特色有两个:一是第一次实质性切入了体验教育的教学场域和情境设置。生态体验教育理论创始人、中国生态体验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刘惊铎教授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理论前沿》主题报告中,通过组织与会人员亲身体验与互动讨论的方式,结合自身多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形象而深刻地阐释了体验教育概念与本质,并通过情景设置、行动设计等方式,演示了体验教育特有的互动形式,让学员耳目一新。在最后的《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与案例》主题报告中,通过对中国各地体验教育模范工程的实践展示和案例分析,为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在未来的开展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方向。山东省现代体验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光义教授在他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基本坚持与有效推进》主题报告中,从五个基本坚持、措施与保障的有效推进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在方式方法与理论系统上的要义提供了全面阐释。

二是启动了教学层面的探索创新机制。我们特别邀请了齐鲁实验学校方静老师作了《寻根固本——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初探》的报告,她通过对其教育探索过程和思路的介绍与分享,生动展示出了传统文化渗透具体学科的大胆实践与鲜活成果。这种学科互融整合的探索,深层契合文化教育规律,引起与会者极大反响,有充分的的启发作用。它的象征和引导意义不可估量。”
五个表格,寄寓工作取向与期待
如何让各地各学校拓展创新、百花齐放,是未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关键,也是耿成义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

“未来我们将确定主题选择和特色发展的工作基调,力主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协同、创新格局。本次会议,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编制了一套《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主题选择及推荐项目备案表》,分设了五项内容:传统文化体验式教学优质课例培育计划表;传统文化教学重点师资培养计划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教研人才推荐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示范校建设标准编订人员推荐表;传统文化分类教育联盟(合作体)选择表(包括中华诗教、经教、乐教、书法、新媒体教学联盟(数字国学教学、多媒体国学体验)非遗传承联盟、地域文化教育合作体、民艺民俗教育合作体、研学游合作体等等)。

备案表的编制,是在《关于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建设方向与实验主题选择的通知》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工作细化,目的在于更准确地定位各实验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模式,形成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现代文化取向相一致的学校文化。备案表旨在储备各市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教研人才、创新课例,为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人才培育、合作联盟、示范校建设、教学创新等积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也透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取向。”
1.如果您喜欢微信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
“发送给朋友”;
2.如果您喜欢文化大观,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
wenhuadaguan2014”关注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3.《文化大观》平台所发布信息仅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本刊原创文稿以外所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平台证实,请读者自行核实。


    关注 文化大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