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责:人性教育》:第7章 学生习作评改,重在激励和引导

 

------第7章 学生习作评改,重在激励和引导------



三年级学生李纯纯写了一篇习作《春天来了》,先后给两个语文老师看了,却得到了不同的评价:①教师1评改:(没有对文章字句做改动,只有如下评改)我仿佛也看到了那美丽的春风春雨,春天可不是来了吗?②教师2评改:(改完文中的错字,病句,而后有如下评语)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非常有特色!结果是:看了教师1的评改,她非常高兴。看了教师2的评改,她明白了错字和病句,但却看不懂评语。李纯纯有点迷惑了。

读了李纯纯写的习作《春天来了》,以及两位老师的评改,我深深地觉得,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特别是对像李纯纯这样的刚刚开始学习习作的三年级小朋友习作的评改,我们的语文老师显然是不成熟的,是不到位的,这两位教师的评改,都具有片面性。新课标对1~4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1的评改,这一点是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的,教师所用的语言都是鼓励性的,从效果来看,也不错,“看了教师1的评改,她非常高兴”,就能体现出来。这样做,确实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目的。但这位教师忽视了新课标中同样规定的另一个方面的要求:“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教师1的评改,只是注意了对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却没有了积极的引导,以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教师2的评改,与教师1的评改,正好来了个相反,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注意到了,效果也有,从“看了教师2的评改,她明白了错字和病句”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但却没有了对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没有了对学生的激励。虽然这位教师的评语也是鼓励性的积极的评价,但由于教师的用语太富书卷气而使学生“看不懂评语”,从而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这两位教师,除了存在着对新课标学生习作的要求的片面性注意外,还存在着评价方法的单一问题。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该有许多种方式方法,“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在这里,这两位教师都是采用了最传统的书面评语方式,而没有尝试用其他的方式方法来评价。对教师1的评改,我觉得这位教师完全可以增加当学生的面进行口头评价的方法,来弥补引导和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方面的不足。在进行书面激励性评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增加口头的评价,让学生明白哪些字写错了,哪些句子还不够通顺,这样,学生既会“非常高兴”,又会明白了错字和病句,岂不两全其美。如此好事,我们的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对教师2的评改,我觉得这位教师,应该改变用语太富书卷气的坏毛病,应尽量用孩子能够看懂的孩子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评价。我们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果连评语学生都“看不懂”,如何算是“贴近学生实际”了呢?评语能够让所有的学生看懂,这是“贴近学生实际”最起码的要求,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到的。

这两位教师,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换作是我的话,我除了采用传统的书面评语之外,还会采取学生间相互评价的方法。我们的新课标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和评价还有这样两条:“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新课标的一个最重要理念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而对习作采取学生间相互评价的方法,无疑是这一新课标理念的具体落实,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完全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习作中的“错字和病句”,达到“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最终目的。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我们的习作教学和评价,无疑也应如此。在教师书面评语的基础上,对习作再进一步地采取学生间相互评价的方法,就会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效果。

我认为,学生习作评改,重在激励和引导。

1.激励。

我们过去的习作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就是对学生的习作条条框框规定得太死板。以至于使得学生普遍地存在着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他们都不敢表达真情实意,都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养成了全国中小学生都争相“说假话、空话、套话”的恶习,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怪现状。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要么是学生“看不懂”的太富书卷气的用语,要么就是“狗屁不通”“全是流水账废话垃圾”等羞辱性的语言。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对学生习作的评改,首先放在第一位的是对学生的“激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离开了教师的鼓励,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培养起来,学生的自信心又如何获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可能有进步和提高呢?

在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因此,教师的激励尤为重要。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1~4年级的中低段,鼓励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习作就是把自己刚才说的记在纸上而已。习作,就是这样简单,一点也不复杂。如此激励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就会被彻底改变。解决习作内容的难题,无疑要靠教师的不断激励、鼓励。因此,我认为上面教师1的评改,要比教师2的评改,来得好,来得强。

2.引导。

引导,只能是在激励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如果对习作都还没有任何兴趣,还存在着畏难情绪,这样的情况下,引导就无从谈起。

引导,有两层含义:①写作方法上的引导。这包括错字和病句的修改,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在写作方法上,我觉得加工修改的后期阶段,比取材、构思、起草的前期阶段要来得重要。通过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能够非常有效地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②写作内容上的引导。“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在鼓励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解决习作教学中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后,接下去的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对内容的取舍了。我觉得,一个对生活有自己的独特态度的学生,哪怕偏激点,也比对生活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来得强,来得好。因此,我们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的与众不同,让每一位学生发现现实生活的独特之处,让他们独特的发现来成就习作的价值——从而成就个人的价值!因为,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与众不同。相互雷同,是习作的致命伤;同样,相互雷同,也是个人价值的最大丧失!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75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成功励志小说 《师之责:人性教育》

作者:沈辰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师之责:人性教育”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175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