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凯:身体是折射社会细节的领域 笔记

 

摄影师罗凯,2016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实验影像工作室。...



《躯干》系列之一(请横屏观看)

影艺家按:笔记是影艺家一个独特的栏目,我们好奇你正在进行的项目、拍摄中的故事和对摄影的思考,希望能将你的感想分享给更多有相同爱好之人。

本期摄影师罗凯,2016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实验影像工作室。其作品《躯干》系列参加「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碎戏小城》参加2017第17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当代艺术展和中外经典作品展、2017年丽水摄影节。

摄影师罗凯
《躯干》系列
图文 | 罗凯
《躯干》系列是以我自身为出发介入相关社会群体,展开了一张张完整皮囊之下所呈现的精神领域,关乎伤痕,关乎记忆,关乎自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认为是通过摄影等媒介来治疗自己与他人的一个过程,从沟通,拍摄以及制作图像到最终展陈方式的选择。
《荒谬的真实:戴安阿勃丝传奇的一生》中阿勃丝提到:“你无法脱出自己的皮肤,而进人其他人的身躯;别人的悲剧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别人的痛苦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痛苦。”

身体记录个人的故事往往不同于我们的记忆。记忆是脆弱的,就像皮肤上的伤痕会逐渐淡化。皮肤反映了我们是谁,但我们可能通过它不会知道它所蕴含的故事。一些伤痕相比于其它已经愈合的会持续的更久,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会帮助我们留存记忆,虽然记忆会随时间淡化,但是皮肤始终不会遗忘。皮肤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也是身体上最大的器官。以身体的中心向外移动,直至躯干所有的轮廓和曲线融合成一张完整的皮肤,甚至连毛发,皱褶和痣都不容错过;以平铺人皮的方式来诠释伤痕皮肤的痕迹。通过消除有形的躯体,将观察者带入欣赏普通又独特的皮肤,数字技术使我创建这个构造图像的同时仍然维持躯干的现实性。

《躯干》系列之二
《躯干》系列之三
《躯干》系列之四
《躯干》系列之五
《躯干》系列之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碎戏小城》
图文 | 罗凯
“identity”一词具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己在一个社会里之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特征的依据或尺度,如性别、阶级、种族等等,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用“身份”这个词语来表⽰。在另一方面,当某个人或群体试图追寻、确证自己在文化上的“身份”时,“identity”也被称为“认同”。
《碎戏小城》可以看作为当下中国发展中的⼀个小城样本,如同大部分发展的三、四线城市一样,迅速的扩张中丢失了原来的模样,如碎戏⼀般。摄影使得本人就像是另外一个人那样出现,是不真实的,是假的,但又是那么真实,身份意识的巧妙分裂。

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身份以及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上其实就是⼀种不真实的自我。在我看来:艺术是在满足我们对明确的身份认同,这是⼀种惴惴不安到释怀安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持续着,因为身份认同并不是⼀成不变的,它不断地屈从于挑战与转变。换句话说,任何通过摄影影像得到的自我定位都是暂时的,甚至是违背自己内心的,这种状态也是无奈的。面对这种感受,我想用摄影媒介说话,我回到自己的家乡,⼀个处在中国三、四线城市中的小城,来记录小城里的人物。人物置于画面中央位置,由灯光均匀照明,其亮度填充脸部和身体的任何⼀丝阴影,让他们在略微模糊、压暗的背景前更为突出。人物都是经过刻意打扮过,他们以⼀种自信、又带着自我怀疑的神态与姿势站立,展现出真正的自己,端庄的摆好姿势,用视觉语言对人物以及不明山景的定格,是对自身处境的下意识表达,是借由相机的⼀种反抗,却也是借由相机的⼀种无奈。

《碎戏小城》塑造出丰碑式的肖像同时也呈现出戏剧化⼈格状态,人人皆表演,现实以剧场的形式被重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编辑 →
404
影艺家微刊是杂志《影艺家》的延伸
由成都影像艺术中心(CDPC)主办


    关注 影艺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