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之“痛”,杨浦这样破解!

 

5个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成立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会办医疗机构诊治困难的患者,不管是全科还是专科疾病,都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绿色通道...





5个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成立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会办医疗机构诊治困难的患者,不管是全科还是专科疾病,都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上转至相应的区属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而区属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诊疗后处于稳定期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机制,下转到所属社区或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护理、康复。



▲近年来,杨浦区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本路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图为市东医院专科医生“下沉”江浦路社区,和家庭医生一起,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6月26日,在杨浦区卫计委的牵头下,杨浦区属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这也是杨浦区首次探索突破“公私界限”,将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联合体,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2017年
杨浦区属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898万,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量为478万人次,占区属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的53.3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杨浦区在推进医改分级诊疗上的效果初显。“首诊到社区”正逐渐成为居民就医的共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
2018年
是新一轮医改攻坚的关键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医改,发挥医疗资源效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如何整合区属医疗资源,发挥区属三二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提升服务百姓的能力?成立医联体,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

小贴士

所谓医联体

是指医院之间打破行政性组织架构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广泛且密切的联合与医疗协作,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这样,发烧感冒的就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
据了解,新成立的杨浦区属医疗联合体包括以杨浦区中心医院和杨浦区市东医院为核心的2个区域医联体(综合医联体),以及以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杨浦区中医医院、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为专业特色的3个专科医联体。

其中,2个区域医联体主要负责推进杨浦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3个专科医联体主要负责提升杨浦区域内相关专科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区域内医疗机构专科整体服务同质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医联体成员单位除了公办医疗机构以外,还首次纳入16家社会办医疗机构。

“这种多元化、多模式的医联体组建方式,将进一步加速区域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现。”区卫计委副主任薛人翼指出。
医联体的设立,将为区属医疗机构,尤其是社会办医疗机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近年来,本区民营医疗机构取得了蓬勃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诚信意识不断增强,整体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瓶颈。
“一方面,医生水平参差不齐,亟需更多临床技能培训和上级医院的帮传带教;另一方面,缺乏双向转诊平台和有效的疾病管理服务衔接平台,制约了整体行业医疗水平的上升空间。”
▲上海瑞通护理院总经理丁志旺感到,这是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普遍遭遇的困惑。

在开展双向转诊的同时,医联体内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将为区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构建全专联合、协同服务的平台。通过医联体平台,区属医疗机构内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诊疗能力和水平。 “医联体的启动和建立,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犹如及时雨,恰恰击中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解决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燃眉之急。”丁志旺说。

毛信慧 文、摄


    关注 杨浦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