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也有如此不精致的寿司

 

日本寿司是精致美食的代表有时很多不理解的人会问不就是米饭加生鱼肉嘛至于这么讲究么当然要讲究因为这个讲究是用生...

日本寿司是精致美食的代表
有时很多不理解的人会问
不就是米饭加生鱼肉嘛
至于这么讲究么
当然要讲究
因为这个讲究是用生命换来的
......
对日本文化熟悉的人,肯定听过很多特别的“寿司”,比如押寿司,把鱼肉用醋腌制,放进米饭里,用容器压实压紧,然后像切糕一样地吃;卷寿司,用竹帘子把海苔、鱼肉、米饭。这里就是被韩国人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成的紫菜包饭,韩国人放入大量泡菜和鸡蛋,卷起来,切开吃,也就成了我们现在喜欢的韩式美味——紫菜包饭。



但这些其实都是日本寿司的传统形式,最出名的还要属“江户前寿司”。



江户前寿司其名字的由来有许多说法,第一种,江户前寿司被认为是因为从江户前的海边,也就是现在的东京湾捕获的鱼类,做成江户前寿司而得名;但是其实江户前原本是鳗鱼的切割方式,在关西是由鳗鱼的切割方式是由腹部切开,江户则是由背部切开。因为切割方式不同而称江户前寿司。也就是说江户前寿司是江户风格的寿司。而江户前寿司基本上等同于“握寿司”。它是由华屋余兵卫和堺屋松五郎这两位到了近代才分别发明的。

华屋发明的是穴子一本握,直到现在也是江户前寿司中的上上品:



穴子长度大约20-25cm,配上甜鲜的酱汁,吃起来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

而堺屋则是发明了“握寿司”的技巧,打出的招牌是“用了妖术的寿司”,可见味道的奇妙。



这两位的寿司实在太美味,导致江户城一度出现了寿司狂潮。而这时的时代背景却是,日本遭遇了天保大饥荒。

1833年至1839年(天保4—IO年)连年歉收而形成的全国性的严重饥馑。1829年(文政12年)大丰收,但后两年多冷雨、干旱、虫灾,接连歉收。1838年(巳年)天时不顺,加之冻灾和暴雨,奥羽发生大洪水,关东屡遭暴风雨袭击,当年收成西国仅收三分之一,从中部到东北、北陆或收三份之一,或颗粒无收,出现大荒年,也称“巳年饥馑”。1834年至1835年同样歉收。到1836年全国平均收成只有四成。形成慢性大饥荒,仅东北地方死者即达数十万人。1837年至1839年连年发生虫灾和瘟疫,1840年是平年,勉强维持小康,但歉年一直持续到1843年。因此,米价以及各种物价暴涨,农村荒废,农民和下层町人妻离子散,穷困至极,各藩领地立即爆发一揆和捣毁运动。

德川幕府的建立者
德川家康
当时执政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至1867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即大政奉还),共经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历时265 年。1833年至1839年天保大饥荒,德川幕府为了稳定民心,宣布开始“节俭令”,减薪减税。而就在这时过于铺张浪费,强调食材鲜度口感肥美的这两位寿司师父,华屋和堺屋被双双下狱砍了脑袋。

吃寿司连脑袋都不要了,为什么不讲究到极致呢?所以日本寿司被称为了精致饮食的代表之说。可是也就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极为“不讲究”的寿司——双面寿司。





据说就是起源于这个时期的双面寿司出现了,现在寿司种类繁多,双面寿司应该早已被遗忘,第一次听到这种寿司品类还是在有着浓厚日本文化气息的樱桃小丸子第565话双面兼用一集中被提及。双面寿司,据说又叫机关寿司,起源当年的节俭令,由于不允许太奢侈,所以平民就把寿司的菜肴藏在白米饭底下。双面寿司的制作方法与江户城寿司狂潮时期的做法简直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首先要在饭盒的底部铺满菜,然后在上面放上一些米饭,第一眼看只是普通的白饭翻过来就是豪华的什锦寿司了。所以现在如此速食俭朴的方式自然也就被遗弃了,但是,怎么说呢?我们都应该喜欢历史所留下来的食物,因为那里一定有着沉淀下来的味道。


    关注 静候光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