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职场】你听没听过“刻意练习”?

 

看看周围的大多数人,他们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学习,有的甚至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成为更优秀的人...





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这些无与伦比的天才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自己的著作《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中所研究的专家级人物。这些人包括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

现在请大家仔细想想以下两种现象:

有一些职场新人进步特快,可能1年的工作经验不到却成为了具有3年甚至5年工作经验的上级领导;

有一些国际象棋大师有着世界排名前几的成绩,但天生智商却不如常人……

以上两种现象表明:经验和智力并不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以上现象的发生呢?
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名词




刻意练习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如何做到“刻意练习”呢?


 只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有很大一部分人会经常说这些话:“这件工作太没有意思了,每天只是重复这样的流程而已......”这就是处在舒适区的人,虽然掌握的技能能够应付每天的工作,但是仅仅是个及格而已,处的时间越长,温室效应的惯性越大。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大量重复训练

我们意识到需要跳出舒适区,做一些超出一点我们现有能力范围的事,这较比在舒适区里的会相对痛苦一点,因为你需要去多付出些思考做曾经没做过的事。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

刻意练习要求学习者集中精神在反复练习的内容上面,以快速熟练掌握。所以要培养自己在刻意练习过程中快速进入心流模式,心流是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上忘我的状态,专注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当你集中精神的时候,你的大脑神经或肌肉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知识,并逐渐帮你摆脱“不舒适感”。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对于每一项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总结一下:

1.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刻意训练;

2.刻意训练的步骤是:

找到自己的学习区→在学习区迭代训练

3.在学习区迭代训练的策略是:

精神高度集中;获得有效反馈


    关注 捷文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