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在于错多少,而是为什么会犯错?

 

又一次没有抑制住内心的愤怒,真相大白、隐瞒懊恼以及利益动机,催促当事人拨通了那个熟悉的陌生电话。接下来便是威...



又一次没有抑制住内心的愤怒,真相大白、隐瞒懊恼以及利益动机,催促当事人拨通了那个熟悉的陌生电话。接下来便是威胁,如果不是敲诈的话,当然还有久违的愤怒的反击。

但这一次,愤怒的不仅仅是当事人的对标者,甚至内部阵营都出现了罕见的裂痕,乃至于当事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都出现了动摇。可笑的是,当事人内心也并无意连根拔起、全盘推倒,乃至于重新来一次暴风骤雨与勾心斗角……

“算了吧,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事人内心突然闪现一丝异样的声音。在内部阵营稍微稳固之后,当事人毫不犹豫的拿起电话,拨通后,一场貌似推心置腹,而又十分别扭的畅谈开始了:在得到不屑于被算计,并向对方重申无意干涉新项目利益分配之后,电话似乎圆满结束。

但是内心的起伏却仅仅刚刚开始。内部军心如何稳固?友军方面如何维护?对标阵营如何重新塑造新型关系……一系列问题与尴尬随之产生。“这是一次偶然事件吗?这是一次愚蠢之极的低级错误吗?或者这场错误真的不该发生,或者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发生吗?”当事人内心顿时陷入了久违的不淡定与反思。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局就是新项目利益与接洽,肯定实在完全分家之前,因为对标者曾经三番五次暗地里与直接催促大客户尽快交割,而当事人除了简单的抗议之外,基本还是照做了。

一个值得注意的插曲是,友军甲这时候突然出现,并声称与当事人团聚,并暗示在公司与大家在一起,当事人也单纯的表示出内心的沮丧与懊恼,甚至哀求着一起喝酒(相信不止一双耳朵在听),友军甲并未立刻答应,只是表示稍后即去。约两个小时之后,友军甲如约而至,但是见面则提先帮对标者取某件东西,晚点回来,当事人大呼上当,面如菜色似乎若有所悟。但仍未按耐住内心的激动,直接揭穿友军甲替对标者办事的现实,友军甲一顿寒碜与搪塞之后,匆匆离去,并表示晚点回来长谈。当事人心里暗想,真有的可聊吗?还不如一个人静静……果不其然,稍后友军甲电话即来,“不好意思啊,对标者已经开好房,钱都花了……”此时,当事人已经心如死灰,唯有“嗯嗯嗯”回复之,随之挂断。

在当事人看来,这件小事让他彻底明白了“人走茶凉”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当然,其实真没有错,虽然当事人一时还可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同时联想起来员工甲最近的反常状态,当事人似乎有种大势已去的悲愤之感,而这个公司几乎是他白手起家,创业而来,而新项目大客户也是他一直冲动之举,在对标者催促之下匆忙赠与,而如今似乎一切都与他为敌。但是,毕竟一切都是自己亲手所为,当事人暗示自己尽量不要在乎这些,而且要坚信未来会得到更多看甚至可能雪耻。同时,当事人尽量回忆当初的初心:赠与他们大客户,原本希望他们不至于倒闭,至少不因为自己的任性而濒于破产,但熟料现在反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险些众叛亲离之境。

生活还要继续。人要想着自己怎么能够过好,而不是让别人过得不如自己。当事人现在决定反思自己,甚至想到了自己“不作就不会死”的情景。回首整件事情的发展,当事人始终在处于一个不安分的、躁动的、颠覆性的麻烦制造者角色,虽然动机无可厚非,但却极大地冲击现有格局、人员乃至利益群体,不仅败坏了自身形象名声,更为自己的覆灭之路埋下伏笔。与之相反,对标者始终以一副死猪不怕滚水烫、岿然不动的恒定常量存在,不支持、不配合、不反对,除非是在当事人偶尔狗急跳墙,上演闹剧的情况下才动动手指头。对标者深知,当事人太年轻、要风就得雨,眼中在乎的是财产瓜分与欠债,而对大客户与公司事务不感兴趣,如果不是一窍不通的话。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大客户切割上,虽然当事人曾经口头表示待到财产划分完成之后,可以无偿赠与对标者。当事人并表示打心底不希望公司解散,希望公司能活下去。(但却没料到,自己早已经成为孤家寡人的现实,但是那又如何呢?)可是,对标者却并没有当事人预想的那么老实,早已经在私下完成客户、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对接工作。后来再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当事人发觉之后,在曾经的工作群里义正言辞地警告对标者切勿擅自行动,没有得到正面回应。第二次就是在上文所述的,对标者被当事人威胁时,罕见地出离愤怒,当事人更加明确了对标者一直虎视眈眈的猎物所在。尤其是回想起近些天对标者及其人员,神神叨叨,若有所瞒,并三缄其口,甚至让当事人感到担惊受怕,浮想联翩……原来,当事人所有的错误都已经成为对标者逆袭的阶梯。

冷静下来,当事人一方面吞尝苦果,另一方面沉痛反思自身性格的不成熟以及对人情世故认识的不够深刻,其实重要的不在于错多少,而是为什么会犯错。因为,人不能在一条河里摔倒两次。

创业原本就是一条坎坷之路。常在井边走,哪有不湿鞋,无论成功失败都是一笔宝贵财富,但愿明天会更好。


    关注 世界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