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糕:你的热情似火,就这样被你征服

 

我无法用言语向你描述第一口咬上油炸糕的爱恋。它酥脆,油香,蓬勃,带着少年人不羁的热血。...



1
阿春这个善良的孩子自从看了我写的关于故乡牛肉兜汤的文章之后(详见牛肉兜汤:我有一碗汤,足以慰风尘),在初中同学群里撺掇我说,写写油炸糕吧,那是他的最爱。

我记的他是喜爱油炸糕的。

在当时我们那所中学有一些神奇的规定。比如每个班级轮值在早晨到学校扫地清洁卫生,请你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

寒冬腊月十来岁的少年男女早起,以组团的方式来到学校,面对稀薄日光以及黄尘满地的百果园操场,扬起扫把一下又一下,待到尘埃落定,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真是别提有多高兴了。

高兴过后,就是疲乏。

那时靠建设路的校门口外有一个卖油炸糕的摊点。在结束了一个早晨的劳作之后,我们总会结伴去那里买油炸糕。



阿春同学有一次花一块钱买了五个油炸糕,两毛钱一个。他请了两三个同学吃。我吃了一个。

我们吃着油香扑鼻、酥脆可口、圆实饱满的油炸糕,一边走向充满希望的四层教学楼,一边在油炸糕抚慰肠胃的满足中驱赶疲乏。

以及驱赶一个上午四节课每节45分钟将带来的疲乏。

阿春现在美利坚。那是他少年时一直心心念的所在。他在美帝头几年我们还时不时通电话,但后来就没了联系。

现在有了微信,有了群,好像重新有了归属感。

阿春,有时间我们再回次故里,在阳光普照的早晨,我请你吃油炸糕,再配上牛肉兜汤,如何?
2
在故里,早餐如果说牛肉兜汤和拌面是标配的话,那油炸糕和牛兜的组合,就是绝配了。



我无法用言语向你描述第一口咬上油炸糕的爱恋。

它酥脆,油香,蓬勃,带着少年人不羁的热血。

它又顽劣,有正常款,还有2.0版本的“石山油炸糕”,桀骜不驯的样子,像每个曾经历过青春叛逆期的我们。



它又危险,我们不断被长辈“教育”,炸的油不卫生干净,吃多了上火长痘喉咙疼⋯⋯

但我们就是爱它这一口危险的诱惑。

就像亚当夏娃爱禁果。

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喜欢上故里的这片油炸糕。它的原料是由上等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成乳白的浆水,并加入大蒜搅拌得均匀。下锅炸时,先将浆水盛入圆形薄铁皮瓢中,摊成三四分厚 ,投入滚开的油锅中约炸三五分钟,油浪翻滚,白浆慢慢膨胀,直至色泽金黄,香气回荡。



它从油浪中而来,浑身是胆,是少年时故里献给我们的一曲高歌。它在我们贫乏苍白的年代,给我们的味蕾,给我们的胃,带来最初的食物激情。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尝过芥末满怀的鱼生,试过生死刺激的河豚,吞下包裹酱料的活章鱼,但始终无法忘怀油炸糕。

因为它一身的热情似火,发生在我们永远无法追回的少年时代。
3
每个人对家乡的食物总是会带有特殊甚至偏执的感情。

汪曾祺写《故乡的食物》,吃食和文学形成完美的邂逅,而且固执认为故乡的某些食物是最好。譬如他说高邮咸鸭蛋,他走过众多地方吃过众多鸭蛋,始终觉得它是最好。

这就像《世间始终你好》里唱的,问世间自有此山比彼山高,但论爱心找不到更好——在我心世间始终你好。

是啊,在我心,始终是你。

我们吃一个食物,品尝一种味道,眼含热泪,那是因为这个味道里有我们的记忆,我们走心了。

那些所有回不去的故事,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故乡体育馆门口对面有一个油炸糕摊,那位姓谢的阿姨已经做了多少年的油炸糕,我已不记得。



但我始终记得,少年上学路上在那里吃上一口她手作的油炸糕的醇香四溢,以及她淡淡一笑的平凡。

听说她现在也退休了。不做油炸糕了。

时光一晃,故乡白云苍狗,很多东西如风吹散,我们曾经的过往缥缈如云烟,不知道后来人有几个会去关注,会去找寻,还会再为那一代人的欢笑泪水而留意?

我们的记忆,是否还经得起时间考验,从而系住那一抹乡愁?

亲爱的啊,我现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但我一定会告诉你,只要故里那片油炸糕还仍然存在,那我们总会找到回家的路。

循着它的油香而回。

我们都是好孩子,就这样被你征服,油炸糕。

欢迎你的评论,感谢你的打赏~


    关注 黄宁1999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