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阿利:将陕商文化立体展现给全国观众

 

由西北大学张阿利教授担任总撰稿的《陕商寻踪》日前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



这是历时八个月的精心打磨
这是行走陕西、山西、四川、内蒙古、江苏、西藏等15个省市地区的执着
这是继承和弘扬陕商文化精髓的力作
由西北大学文学院张阿利教授担任总撰稿的大型纪录片《陕商寻踪》
日前登陆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
 ◆ ◆




崛起西北
行商扬州
走马西南
带你跨越时空
一同感受陕商文化
揭秘属于陕商的崛起史
  ◆  ◆
西部电影研究专家——张阿利

张阿利,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致力于西部电影研究,代表著作《电影读解与评论》、《大话西部电影》、《陕派电视剧地域文化论》;代表论文《新西部电影的产业化前瞻》、《信仰与忠诚的颂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突破》等,近年来着重研究丝绸之路电影等相关文化产业。


陕商历史第一次立体展现给全国观众
许多陕商研究者包括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刚教授(著有《陕西商帮史》、《大话商帮》、《陕西商帮十讲》等)在内的大师们都希望将陕商文化发扬光大。因为相比起其他派别的商帮,陕商的研究和传播的数量都处于弱势。历年来有许多关于晋商的影视作品,像《乔家大院》《走西口》等等,都为其宣传做了良好的基础,徽商浙商的宣传作品也不计其数。纪录片中引用了宋应星的一句话:商之有本者,大抵属于秦、晋与徽郡三方人,但是根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徽商研究39780篇,晋商40838篇,然而陕商、秦商则仅有1641篇和2253篇。陕商默默的隐于各大商帮之中,掩藏着它那段辉煌又迷人的历史源存。

西北大学作为陕商文化的研究重镇,片中对于李刚教授等专家的访谈也成为本片重要的看点
张阿利也是在了解到陕商的历史和发展之后,不禁被它深深吸引,决心为它创作一部专属于它的记录作品。除了走访以外,张阿利老师还翻阅了大量的研究作品,将学术与创作相结合,使陕商的故事更加真实的还原在了观众面前。《陕商寻踪》首登CCTV,不仅填补了之前陕商题材作品的空白,也让陕商的历史第一次立体的展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


纪录片也要好看 生动 故事化
正是由于张阿利对电影的独到见解,他在创造纪录片作品时,也会适当地运用电影拍摄的小技巧。譬如在《陕商寻踪》中,就明显地运用了电影故事片的讲述手法:情景再现。简单来说,这是纪实作品中的一种创作手段,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扮演、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设计,来重现历史场景与客观画面。若是只有苍白的语言叙述,而没有画面的实感,会让观众觉得情节单调,叙事单一。“情景再现”就巧妙地弥补了纪录片的这些缺点,更赋予了时下历史题材纪录片崭新的内容和形象。



“纪录片不是简单的教科书,也要好看,也要生动,更要故事化”。因此文艺工作者便需要不断摸索新技巧,不断发展新技术,让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纪录片也能让观众觉得“好看,有趣”。因为历史从来就不是抽象成原理、数字的教条,而是另一时空下真实的生活。历史纪录片的意义即在于使人对历史的了解不局限于书本、文物的静态描述,运用丰富的媒介表现力来还原当年立体、生动的史实。

看完这部片子,陕商研究专家李刚教授甚至还在遗憾,“怎么才三集,还没看够呢”。


饱满自然的展示陕商文化
影片中自然而然地呈现诸多文化元素,比如建筑方面党家村、会馆等建筑和上面精美的雕刻、壁画,扬州的园林;戏剧方面的康家社班、秦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陕商千丝万缕的联系;饮食方面“巴塘土面”的来历,黑茶的发明;科技方面陕商开发的盐井、制盐技术在科技史上的重要成就,陕商会馆极佳的抗震性;最重要的还是陕商忠厚诚信、坚持薄利多销的“贾道”精神与家国意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信手拈来且毫无堆砌之感。纪录片中呈现的不仅是陕商,还有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陕商的活动对商业贸易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在片中塑造的几个陕商形象中,无论是李月峰为输粮换引不怕山路崎岖艰辛的坚定信念,还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物原型孙蔚枝由盐商到诗人、由不思进取到官至内阁中书的丰富经历,亦或是被慈禧认作义女的女商人周莹,都让人印象深刻。通过他们的故事,陕商的发展、壮大历程呼之欲出。

《陕商寻踪》的深度、广度、文化内涵兼具,使其在不足200分钟的片长中展现了立体饱满的陕商文化。纪录片的播出也使陕商文化对观看者来说不再仅仅是生僻遥远的研究成果,而有着它的生命力,栩栩如生。
陕商寻踪

CCTV-10

科教频道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探索·发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央视网观看《陕商寻踪》
文/张玮 宋昕航 雷帧 
编辑/魏梦鸽 责编/李琛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