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年不出门”是真的吗?内家技击术“一招制敌”和攻防合一

 

阅读提要:

一:技击是“拳”最基本的要求,是基础!

二:“太极十年不出门”是真的吗?...





阅读提要:

一:技击是“拳”最基本的要求,是基础!

二:“太极十年不出门”是真的吗?

三:真内家拳的技击要领:连环攻击,“一招制敌”。

四:剑的攻防和技击要领。什么是游龙剑法?什么是两仪剑法?

五:为什么教拳的师傅很少教真功夫?



一:技击是“拳”最基本的要求,是基础!

一种拳术,如果没有技击的效果,就没有资格称为拳。

如果它只是具有良好的养身健身效果,也不能叫做拳,只能叫做“操”,如“健身操”。古代把这种“操”成为“戏”,如华佗的“五禽戏”等等。华佗也是道家的人,医道高手,懂不懂内家拳不知道,因为没有记载。但是按道理一定是懂的,因为中国古代一直是“武医合一”的。要懂如何救人,就得先需要知道如何才会伤人。救与伤,是阴阳的两面,岂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有庸医才不知道阴阳的两面,也只有笨蛋的武林高手才不懂医道,不懂健身和养身。

所以,华佗很可能是懂内家拳的,很可能他把内家拳的一些动作抽离出来,脱离了“武”的功能,强调其健身养身功能,所以就改名,不叫“拳”了,只称“戏”。五禽戏的动作原理,的确与内家拳有些相通之处,都是让人体的潜能开发出来。只是要领简单多了,任何人都能“玩”。而内家拳的很多动作,你就算是看到了,别人慢慢演练给你看,甚至你拿录像机拍下来了,可能怎么也学不来。这需要“悟性”和师傅的指点,只有内行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种拳,如果仅仅善于技击,但是对身体的健康无益,练习的过程中对身体损害较大。这种拳当然也是拳,可能很厉害,但是显然不是“好拳”,比如“七伤拳”。据说泰拳就是“未伤人,先伤己”,拳师三十多岁身体就不行了。从实际的比赛来看,泰拳选手特别耐打,要说招式,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听说泰拳训练方式特别强调抗击打能力,有专门而大量的专项训练。估计这就是造成泰拳拳手年轻时虽然很结实强壮,但是总体健康状态不佳的原因。所以,这种拳有良好的技击作用,但是却不够全面。很多外家拳都有类似的问题,不少练硬功的人,中年以后疾病缠身,更谈不上什么“武”了。国家的退役武术运动员,很多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真正的技击能力。

最好的拳,就是在具有良好的技击作用基础上,同时又兼顾养身健身的,这就是武当派的内家拳。这种拳把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统一”起来,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实际上却是必然的结果,而且正好是道家“阴阳合一”的象征。从理论上来理解:一种拳要“很厉害”的话,就是能够把人体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无论灵活性,协调性,速度和力量,耐久性等等都有良好的开发才行。而这些,可以说就是“身体素质”问题。

普通的技击格斗术,为了达到技击的目的,而牺牲了身体的全面发展,偏而不全。而内家拳是反过来,为了提高技击的能力,而先提高身体的素质和大脑神经反应能力和思维心理素质等,通过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提高来提高技击能力。可以说内家拳是更关注“本质”的拳法,因此把养身和技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能够通过良好的技击表现的人,才能说明自己练的拳(及身体及思维)才“走上正路”了。这也是道家说“以武证道”的含义。

反过来说,吹自己道学根底很深,但是却回避武功,不敢讲技击的人,只是“口头道”而已,也是一偏。也就是说:社会上号称“养身健身”的拳,如果缺乏技击价值的话,他们的养身健身价值也是不完善的。我在公园里看到绝大多数人练的太极拳等,肢体僵硬,气往上浮,动作死板。看上去就很难受,这种“拳”当然不能实战,实际上,也不能真正的养生健身。只是像是体操一样,聊胜于无罢了。真正的内家太极,拳走起来如行云流水,非常好看,轻灵飘逸。

正因为内家拳是以全面提高身体和大脑神经的反应速度和性能的方式来提高技击能力的,而不是专项提高某个功能,所以不会伤身,反而养身,健身。年龄就算大一些,也依然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

所以:武当内家拳,技击是基础,养身健身是附赠品。脱离了技击的武当拳就不是拳了,说实话,连养身健身的功效都大大的打了折。因为只有“意气相合”:心身合一”才能够技击,也才具有最好的养身效果。

但是,内家拳也有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是很难学。没脑子的人,不善于思考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学会内家拳,无论花多少时间来练习都不成。有些人练了几十年,还不如有些人练两三年的。这也说明老子的原则:“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道只给予善于了解它的人。

第二就是学内家拳,需要博学广识,兴趣广泛之人。单纯的“武迷,武痴”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内家精髓。只有对于各门各派的武术都不排斥,对于人生社会都有广泛兴趣之人,才能深入理解内家拳的精微之处。因此,内家拳也称“哲拳”,是智慧之士的拳术。基本上,可以说读书人未必懂拳,但是真懂内家拳者,必然善于读书。三国的关公夜读书,不是读兵书,而是读史书:【春秋】。

二:“太极十年不出门”是真的吗?

有人说,此拳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出功夫特别慢。外家拳练上半年一年的就很有杀伤力了,而“太极十年不出门”。我觉得这句话,被很多拳师乱解释了,有误导人的问题。

这句话当然是对的。太极拳由于从人的基本素质开始练起,而不是从“实用”开始练,比外家拳慢一些很正常,但是也不至于“十年内谁都不能打,得躲起来练,十年后功夫突然大成”。这种理解很怪异,像是一个神话。

因为我的感受是:对于有悟性的人,又遇上了好师傅,只要认真学上一年半载,即使对付不了高手,但是对付一般的小混混还是毫无问题的,绝不亚于同期练拳击的人。

还有学得更快的呢:历史书上记载,张三丰夜梦神人授拳,第二天就学会了这种神奇的拳法,一天内“单丁杀贼百余”。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神话传说故事,但可以说明内家拳并不是需要“慢慢练”的。只要机缘良好,也可以很快学会。只是此拳要“精”的话,需要不断的提高,一步有一步的效果。而且,由于内家拳博大精深,深入研究下去可以说具有无穷的底蕴,别是十年,再聪明的人也一辈子都玩不透。这就是很多人喜欢太极拳的原因,不少练外家的,年纪大一点,阅历多月一点,基本上都转到内家拳上来玩了。

但是,如果是悟性低的人,或者是没有遇到真正明师的人,别说练十年,练一百年也不行。所以现在“太极十年不出门”这句话,被一些根本就不懂内家拳,至少是不精于内家拳的庸师用来误人,用来掩盖自己不懂拳,不会教拳,做弟子的出不了功夫的问题,用此话来骗人,混饭吃。所以变成了一句“江湖话”。这样恶劣的风气,慢慢磨去了年轻人的锐气,让很多年轻人入门无路,害人不浅。

要知道一个老师好不好,其实看他教的徒弟怎么样就行了。十年前一个名门出身的老拳师看上了我,说我对拳的悟性高,愿意收我为徒。但是我疑惑:固然我是打不过他,他的确有功夫。但是跟他学了很久的“老弟子们”却没见有什么功夫,还对付不了我这个不懂内家拳的外行人。他们只是每天反复练秘传正宗的套路,偶尔师傅教几招推手和擒拿摔之类的“技术”,总体来说,不像是内家拳的练拳思路(我当时虽然不懂拳,但喜欢看拳经,相信与拳经所载不同的拳,就不是真的内家拳)。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该拳师教我的“秘传”就是练他的“武当拳套路72式”,还常说“拳打千遍理自知”,我一听就觉得不符合拳理。而且,练拳的时候这个“师傅”很少去认真纠正弟子们的动作,即使我这些招数演练惨不忍睹。对弟子的质疑,他反复强调“反复打拳就可以了,古代的老师傅们都是一天练几百遍拳架的”。所以,尽管这师傅武艺还算是高强(起码我当时不是对手),而且是正宗名门的“传人”,但我也不拜师。我只“供养”,不图名分(他说拜师后我的名字就可以列入他马上要出的新书中了)。只是常常去看看他们练拳,自己琢磨一下。

可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恐怕就没有这个心眼了。只要看别人“有功夫”,就傻傻的一招一式跟着练,结果根本就练不出来。社会上,多数都是这种“拳操”,误人误己。

三:真内家拳的技击要领:连环攻击,“一招制敌”。

看了一些内家拳的打法和技击录像,真是无奇不有。很多都是徒弟摆样子“配合师傅”表演出来的功夫。如见某名师轻轻一击,面前的对手就单脚往后蹦十来步后颓然倒地,据说这就是发人于三丈之外(十米)的超级内功。

还有某名师作公开演讲,表演技击,看起来倒是很厉害。随便一动,对手东歪西倒。座中有一人跑上台去,说要体验一下大师的功力和劲道。大师很友善地说:你年纪不小了,怕伤了你。就来个“隔山打牛”的功夫吧。让自己的弟子顶在来人的背后,名师一发劲,弟子就被弹了出去,来人却没事。功夫高吧?此人体验了这么一下,依然糊里糊涂的不得要领。就要求还是自己来接招,让大师打一巴掌,感觉一下。可大师却摆手不干,说要讲武德,不能伤人等等。

还有大师玩“一人对多人”,让一二十个人一起来推他,结果却推不动,证明大师的确功力不凡。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江湖骗术,玩的障眼法等等。学过中学的力学,就能破其中的奥秘,这不是什么“功夫”,只能叫做“杂耍”。好看,好玩,但不是真功夫。可是国人好像都缺乏思考力,连这种把戏都看不破,结果欣然受骗。

其实天下的技击要领都是一样的:制敌,而非致于敌。

内家拳的技击,并非大家看到的表演,推手,擒拿等等。这些都只是玩玩的。真正的内家技击术,黄宗羲早就说过了:犯者立仆----一动手就倒下。

内家拳是用远远超过对手反应速度的速度来出击,用对手无法预料的方位来进攻,用全力来打击对手最虚弱,最不稳定的部位。因此往往一击必中,一招制敌。这样的拳,才是真正的内家拳。如尚云祥所讲的技击之道:“急如风,快似箭,打倒还嫌慢;沾上倒,碰上飞,直打直进无遮拦”。这种拳“含蓄温柔”吗?像一个“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60公斤”的人说出来的话吗?

这就是内家拳的标准打法(不是练法)。无论形意,太极,八卦,他们的练法不一样,但是最终对敌的时候,打起来都一样。内家的练法是很柔和轻灵的,即使是很“威”的形意拳,高手走拳,也一样很轻灵,看上去甚至有些漫不经心的感觉。太极就更是柔和了,丝毫没有任何“威风”之处,动作就像是舒筋活骨一般,谁也想不到这种拳居然有强大的杀伤力。

学堂老师们看我平时练拳,总说:看上去很慵懒,漫不经心的样子,有一搭没一搭的动作,似乎还没有他们练拳用功和努力。我也很少跟他们过招,都是自己练自己的基本功。这几天,被我的师父“问责”,要求我督促和加强对学堂学生和老师的武术训练,真正体悟“以武证道”,于是开始教老师们实战用法。交手之下,即使是已经刻苦练了好几年拳的朱老师等均一触即溃。李老师来学堂时间短,尚不知此拳的厉害,总觉得“还没看清楚”就被击垮了,毫无还手之力。再三试验了好几次,最后叹息说:这拳太霸道了,一点机会都不给对手。所有的招数动作,他们都学过,但是依然无法抵抗。这不正好说明越女所言“见之如好妇,夺之似惧虎”是真的吗?

确如斯言,与内家高手对抗,是很像“如遇凶猛的老虎凌空扑击”,让人“很无力”的感觉,毫无抵抗的余地,令人胆寒。(特别说明一下:我不是高手,只有能力欺负一下学堂跟我练拳的弟子们这点小小本事。)

内家拳练“圆形”。所以很多庸师认为:打人就是绕圆圈,圆弧出击。这叫迂腐!不懂“练法”和“打法”是完全不同的。尚云祥明明说:直打直进无遮拦。谁让你转圈圈打人?不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吗?拳谱上说:“运劲如抽丝,发劲如放箭”,“运”和“发”显然是不一样的。发劲击人当然是“直而脆”的。内家拳手如果真打起来,外形看起来跟外家拳打架基本上差不多,甚至更直,更脆,更简洁。

外形虽然差不多,骨子里面还是有区别的。在教朱云龙练枪法的时候,他很奇怪为什么枪只与对手兵器一碰,就直接扎进去了,完全是“直打直进无遮拦”的样子,看起来没有什么技巧。他觉得这是“外家拳”打法,靠猛力来做的。我让他试试,结果无论他如何都做不到:使用的力气小了,根本就没有效果,进不去。使用的力气大了,与对方一碰,就算磕开了对方的兵器,自己的兵器也弹开了,无法进去。

其实这里看上去简单直接的“一招”,并不是真的只有一招,而是好几招融合为一的结果。与对手的兵器一碰之间,不是像外家拳一样用外开的直力磕开,而是轻轻用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弧线“荡开”一条“进军”的路线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大的力气,也不会改变原来前进的方向。这里有横向的劲道,还有向下压制对方的劲道,同时还有往前穿进去的劲道。至少这三条路线的力,要一齐融合后同时发出,对方当然让也让不掉,挡也挡不开,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枪头往胸膛刺入。所以内家的攻击是“多元复合式攻击”,外家拳是单元式攻击。所以,尽管两者样子差不多,内在的基础并不一样,打击效果自然也不一样。当然,要练出这种内家拳,就显然费心思得多了。

这就是内家拳所谓的“一招制敌”的奥妙。拳经说:“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就是指这种打法。“一犯即仆”,也一样是这种打法。

枪如此,拳也如此,剑也一样。那里会像某些录像上的“内家功夫”,两人先贴在一起“摸劲”,找个机会冷不丁下手。内家高手的攻击方法,势如长虹,不管不顾,直接造成“击敌于九天之上”的感觉和压力。所以李老师才惊讶地发现:此拳极为“霸道”,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温柔缓慢”。

内家的器械技击术,就更讲究“一剑封喉”这样简洁明快的效果。剑身是半圆的,这个半圆就是用剑架住(其实是轻轻的贴上)对方兵器滑动的空间。在封住对手进攻,制约对手兵器的同时,轻捷地滑动半个圆后,就直接刺入对方的要害部位。所以电影上两人持剑打得叮叮当当的一片响声,这就不是内家的武当剑法。武当剑与人过招,听到的声音应该是嗤嗤的金属滑动之声,接下来就是惨叫声。枪法与剑法差不多,一样很简洁。

四:剑的攻防和技击要领。什么是游龙剑法?什么是两仪剑法?

武当剑里面,大家听说过小说描述的“两仪剑法”。的确有这门剑法,只不过不是两人分别使用,而是一人左右手分别持剑。此剑法威力巨大,两手阴阳互补,攻防合一。在防守的同时已经进攻,在进攻的同时防守也极为严密。两手需要在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同时用上劲力。把前进和攻击的剑势,与后退用于消减,化去对方进攻的剑势,用双手所持之剑分别同时做出来。这就好像是分开的两人一样各司其责又互相配合。而一般人的惯性是双手轮流使用的,在速度转变上至少就慢了一倍,因此该“两仪剑法”的威力巨大,特别适合对付群战或者是武力高强的对手。此剑法一般人无法练习,给你剑谱都不行。因为缺乏内家拳的基础功夫,身体分不了阴阳的话,就根本无法练习这种双剑,反而双剑在手还容易互相影响,反而不如单剑有威胁力。练剑者必须身体两边“散开,松掉”后,才能使出这种“阴阳合一”的变化莫测之武当两仪剑法。

所以,两仪剑法,代表了“阴阳互恋互补”的道家思维在剑法上的体现和合一。真正懂得了两仪剑法,就会对道家的“阴阳”互动有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以武入道”的用意。

另外,大家可能还知道:有一派武当剑法,号称“武当游龙剑”。据说此剑轻灵飘逸,宛若游龙。我看过一些号称“武当游龙剑”传人的剑法表演。很遗憾,我觉得这些人并不真懂内家剑法,我甚至怀疑他们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游龙剑,只是得了一个名字而已。

“游龙剑法”与“两仪剑法”不一样。两仪剑法还有些“招式”可寻,可是游龙剑法就不一样了。游龙剑法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剑招,而是武当内家剑法的身法要求,也是克敌制胜的要求。大多数人采用的剑法拳法,都是有断点的。无论剑还是身子,都会有“招式走老”的拐点断点,这是人最弱的时候。真正的技击家,就是专门等待对手的断点出现后才发动致命的一击。所以,懂技击的人,出招的时候就要尽量掩盖自己的断点,并通过快速的变招,让对手无法抓住断点。

两仪剑法的厉害,就是通过两手互相极为密切的阴阳配合,在空间上进行弥补,使得这种断点不再存在,这样就没有了对手的可趁之机。

而游龙剑法就更高明了。这是利用人体自己身体上进行的阴阳分化和互补,导致出招的“拐点”消失,把攻击和防守这种“对立的阴阳”同时集中于一剑之上。这种剑法很古怪:一般人一旦刺出一剑后,一定要收回来再刺。而懂得游龙剑法的人,一剑刺出后根本看不到有回剑的动作,接下来第二剑又刺出来了,接下来第三剑第四剑也源源不绝地吐出,这就是“内家拳经”里所说的:“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之势。看练剑人的感觉,不仅身剑合一,婉若游龙。更特别的是:练剑者自己的身体,的确如“游龙”一般,一节一节的在很圆融地动,全身如一条大蛇。如果练内家拳没有到达一定的境界,身体是不可能这样协调运动起来的。我给学堂老师们演示了这种“只出招不回招”的剑法,老师们怎么学也学不来。因为只模仿剑本身是不行的,要用“身”来“使用”剑,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如果在实际的技击中,你见到一个这种“只攻不防”,毫无断点的对手,怎么办?大概也只能大叫:太霸道了!欺负人,一点机会也不给!

所以,剑法号称“游龙”,非剑招也,乃身法也。可叹坊间流传的“武当游龙剑”,无论剑势还是身法,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断点和拐点,姿势僵硬死板,居然敢称“游龙剑”,实在是令人叹息。

五:为什么教拳的很少教真功夫?

中国学拳的人多,教拳的人也多,全中国到处都是“正宗名门之后”,到处是林立的门派武馆。但是满眼望去,国内却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在教真功夫。都是教一点套路,并神话一下,说咱这拳多有来历,祖师多有本事,如何打遍天下无敌手等等。所以拳师用这些神话来糊口,学拳者用这些神话来自欺。

实际上,很多拳师根本就没有真功夫。出来到处跑,就是混口饭,这就是所谓的“跑江湖”的卖艺人。指望这些人传“真功夫”,实在是个笑话。

而且,由于冷兵器时候的消逝,“技击术”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练“真功夫”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内在的动力了。除了“玩家”们自恋地玩一些“功夫”外,“表演派”秀一些花拳绣腿让人喝彩外,很少有人会用心去练拳练剑了。因此,社会上找不到真正的“高手”也很正常:当前的社会这个土壤不生产这个品种了。

唯一有可能找到“高人”的地方,就是修道之人,修道之地了。为了“以武入道”,可能会有修行人保存了一些真功夫。可是,前文已经写过:明朝末年的这件武当灭门事件,让道门的宗风也失传了。所以,也不能指望。道家的教门,现在衰落凋敝日久,连真正的“教”都没有了,那里还有“拳”可言。(南怀瑾先生说:最近150年来的人写的道佛两家的书,都绝对不能看,以免自误误人。实在是明眼人之言,早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已绝”的本质。连书都不能看,以为还有什么真正的高僧,高道,自然也是自欺欺人。可惜能够真正理解南老师这句话的人很少)。

内家功夫,就算是有“高人”,也不轻易传人的,因为有“门规”。老祖宗的要求,是学会拳的人“不得看家护院,不得江湖卖艺”等等。

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得靠学会的本事去赚钱,过日子。不得把“拳”当做一门谋生的职业来做。这种门规,实在是很有前瞻性:拳不是“目的”,仅仅是一个“手段”,是学习“道”的桥梁,过了桥,就得“扔”,不得执着不放。

因此,普通人如果没有缘分,找不到人学真功夫,这太正常不过了。不过也别担心: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一个人真心学道的时候,教你真功夫的老师,会不经意间悄然出现,不需要你去到处“找”。求人不如求自己,就是这个含义。

那么,师傅有真功夫,是不是你就学得会真功夫?

不一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学不会。

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弟子太笨,怎么教都不会。

另一种是老师虽然会功夫,但是他不教真功夫。只教花拳绣腿,混点饭吃。所以,无论老师是否有真功夫,你都学不会。

这里就有一个学武的故事:遇到并找到有真功夫的老师后,学生学了四年,依然学不到真东西。后来“开窍了”,也遇到老师要回家,才得到“真传”,而且,真传的话很简单,很快时间就学会了。

可见古人说的话对: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遇到这种老师,你就耐心好好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吧,当你终于出门了,发现依然是毫无搏击的能力,再找老师算账,“老师”也早溜了。

附:一个学拳的故事。

民国七、八年(1918—1919)间,陈德善来到烟台从事职业拳师并开一拳房,林世钦便去拜师,并向陈德善提出先比武后拜师的要求。哪知陈德善很不以为然,一口答应下来,并且风趣地说“你这叫先尝后买啊!”就在陈德善的拳房里,两人拉开了架势,一场比武较量就开始了。第一回合,陈德善一巴掌将林世钦打了出去,林世钦不服输,要求再次较量。第二回合,陈德善一拳将林世钦打翻在地,林世钦在地上用腿绞陈德善,被陈德善又狠狠地打了一下,再也爬不起来了。林世钦心服口服,接下来便是吃药、养伤、拜师。
此后林世钦拜师陈德善学了4年长拳。期间,林世钦有10多次与陈德善进行比武较量,但每次都遭到了惨败。4年后,陈德善因故要关闭拳房返回故里,徒弟中以林世钦为首组织了6人与陈德善“谈判”,让他把比武获胜的“玩意儿”拿出来。作为回报条件,徒弟们付出有三:

一、对陈德善生养死葬;

二、每月给陈德善家里汇款60元大洋;

三、训练期间,包个饭馆由陈德善随便吃喝,饭费由林世钦等人付钱结帐。陈德善非常感动,欣然接受。这回教的不是长拳了,而是不为人晓的技击术。

(我的点评:找师傅比武,真懂的师傅并不怕。但是会不会教你真功夫就难说了,正常是肯定不会教。进门就打师傅,教会了徒弟,一定会饿死师傅的。所以,后来他学了四年,就是“混日子”了四年。如果不是师傅要走,他人又机灵,提出了这种优厚的条件,否则这“真功夫”是不可能学到的)

陈德善对徒弟们讲,“传授技击术是教徒弟怎样打师父,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如果教武术套路,一个师父能教五十个甚至一百个徒弟,能谋生糊口。教技击术能把大牙饿掉了。”陈德善还告戒徒弟,教技击术就不能论计师父徒弟,大家都是兄弟、朋友。教技击术我只能教三年,三年后,咱们都是半斤八两、年兄年弟了。陈德善所讲实际上有两层意思,

一是技击术是“打”的功夫,没有花拳秀腿,没有什么花样,不能够吸引人学习;且又遵承祖训不能外传多人,所以不能以它养家糊口。

二是练习技击术要有吃苦耐劳、不怕挨打的坚强意志,所以淘汰率很高,如果不被淘汰,水平决不在师父之下。

官方网站:www.tjqydcjh.com欢迎广大网友投稿(关于太极文化的原创或转载)

投稿邮箱:taijiwenhuacjh@qq.com 联系电话:15369006196

看完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太极爱好者的聚集地
有你更精彩



    关注 太极文化促进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