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EMBA?看这篇就对了!

 

有人说:这辈子最想读书的时候是工作多年以后。想考EMBA?先来看看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吧!...







有人说:这辈子最想读书的时候就是工作多年之后。

又是一轮岁末年初,翻翻不少商界精英们的年度计划和个人发展目标,“回炉读书”恐怕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吧?而对于企业高管们来说,要读就要读“高大上”的书——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自然成为热门之选。

心动不如行动,想考EMBA?先来看看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吧!


入学之前,一口气要闯的“十大关”!




在商学院学习,其实也是购买产品,先定位好你自己的需求才是正道。

来读EMBA,你是希望挑战一下学霸资格提高学历?还是偏重学习管理理念与知识?或者,在一所百年学府提升个人素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找准需求,才能迈好第一步!



因为EMBA授予的是硕士学位,要求报考者具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当然,英雄也可以不问出身——前提是,你的背景特别优秀,并且有足够好运跻身每年不超过10%的大专学历招生比例中。



国家规定,EMBA报考者需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及4年以上管理经验。掐指一算,你的经验应该不止了吧?还不马上晒出来!



想必你已经知道了,不是谁都能读EMBA,得是位居企业决策层的管理者才行。如果你暂时还没跨过这道“槛”,没关系,MBA同样欢迎你!



又要读书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有点力不从心?其实没那么夸张,EMBA整个学程一般在2-2.5年,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通常会贴心地安排每月上课只1次,每次连续四天,上一门课程。根据这个路子列个时间表吧,一切都会变得井井有条。



EMBA没有全国统考,要想选择心仪的学校,你只需要锁定目标,再参加该校的招生考试即可。择校的时候除了考虑教学质量、品牌含金量,还要考虑区位,比如全国性院校还是地方院校、在北京还是上海……拿不定主意的话不妨向周围人“借”一双慧眼,毕竟口碑才是靠谱的!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No!EMBA的入学考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但面试是更被重视的环节。网络社交时代,照片是“王道”;EMBA面试,秀出你的沟通管理能力才是王道!



眼下,一线商学院两年EMBA的学费大致在58-60万元之间,但两年下来,你会觉得这一次的“豪爽”真正值得。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在EMBA课堂上是绝对看不到的。EMBA讲究教学相长,老师同学相互促进。老师的授课往往结合热点,以案例教学为主,激发大家一起开脑洞!



张三丰教张无忌武功的时候,曾要求他“忘记一切”,包括老师的谆谆教导。EMBA之道同样是如此:要想学到更多,先把自己清空!


入学之后,最好要知晓的“十条军规”


军规

制定者
颜值、才华和人气都超高的鲍勇剑博士。









鲍勇剑博士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危机管理》课程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企业竞争战略,变革管理、产业创新、危机管理等。他曾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多家国际性公司担任教育和企业策略咨询顾问。鲍博士同时也是多家媒体专栏特约撰稿人和畅销书作者,并被连续评为复旦大学EMBA优秀教师。


军规

说明
本规则是鲍勇剑教授长期执教EMBA课程的心得总结。如果你能够理解并且认可其中的大部分,恭喜你,EMBA将是最适合你的课堂!




军规之一:我说的都是错的,只是在没有更合适的出现之前,它暂时有用。

第一堂课上,我会分享三种真理观:游戏的真理,比如打牌,2比10大;宗教的真理,比如基督教,教义有循环的解释,上帝是最后仲裁;科学的真理,比如牛顿力学,相对论出来后,它就要承认局限性。科学的真理强调“证伪”,即现在发现的可能是错的,但暂时有用。这样,科学知识就能在不断证伪中进步。

军规之二:在教学课题之内,提出老师回答不出的问题,学生保证得A。

我用“乔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理论说明,我们都有“认知的盲点”,即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的区域。任何我回答不出的问题都显示,对此我没有“概念”。概念,大概的理念。它是解剖认知盲点的手术刀。好问题开启新概念。能够递给我“手术刀”的学生当然应该得A。

军规之三:案例为方法服务,新的不一定好,流行的不一定有用。

案例教学能够让大家浸淫到具体的情境中。但我会交待案例选择的标准不是新颖、抓眼球,而是经典、有代表性。教学效果以方法论的提升为圭臬,即分析能力、批判能力、系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是否提升了。为提升方法论,有时需要借助阴腐的材料。判断力提高后,材料拿来用用,不必过分担心。

军规之四:把老师也当作熬汤的底料,熬出属于自己的那碗汤。

我初去广东的时候,不明当地文化。老火汤上桌,我先海底捞,贪吃汤的底料。后来醒悟,底料再好,那也是用来熬汤的,熬尽成渣,喝汤才是智慧正道。借此,我建议同学,假借广东人的烹饪思维,把老师也当作熬汤的底料。通过教学,获得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才是“得月忘指,到岸弃舟”的合适态度。

军规之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借助峨眉山金顶上印光禅师的对联,我要求同学用普遍联系的态度感应不同的问题背景。感应到共性,差异就不成为理解的阻碍。因为问题材料是用来锻造方法论的,感应到的机锋可以超越问题背景本身,有广泛的适用性。几,万事万物的起始原理。机,源自钻木取火。刹那间,灵光一现,理解到事物中的几,以至于豁然开朗,晴空万里。

军规之六:带着答案到课堂上来!

对本科生,我要求有提问题的能力。对EMBA学员,我的特别要求是,带答案来上课。EMBA的学员都是久经商场的高手,每个答案均包含实践的特殊性和具体性。他们的答案和我的理论,一阴一阳,相激相荡,制造出变幻莫测的现场感。课堂沟通就像磁场共振一样,场效应下的共鸣和共振激发思维能力。最后的效果是,每个答案都是错的,新的答案已经有谱了。

军规之七:复杂思考之后才能简单沟通。

捡起一片木头,点火就可以发出能量。利用电能,它需要发电厂和供电系统。与水电和煤电相比,核电原理更加复杂。但是,以能源利用的效率,燃烧木头则是最低级的,核电是较高级的。思考水平和效率也一样。极简主义被懒惰化和口号化后,我的教学任务多了一项:当头棒喝,思考简单是愚蠢。复杂思考后才能简单表达。

军规之八:真理只能说一半。

《新闻晨报》是我课堂教学的受难者。其中一节,同学们要将报纸撕开,剪碎,扯平,去寻找相距最远的新闻,例如上海弄堂小吃和奥巴马的移民政策。他们需要用看似最不相干的材料讲述一个有趣的完整故事。同学从练习中去体会,镜像破碎的社会舆论怎样能够成为完整的意见和立场。即使一方拥有绝对真理,对它的理解和接受也只能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灌装的真理没有说服效果。有行动力的真理是在沟通中逐渐呈现出来的。因此,社会真理需要对方表达另一半。

军规之九:练习倾听寂静中的音乐声。

音乐家凯奇(John Cage)的“4分33秒”是我必用的作品。它由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完成,全部演奏寂静无声。听毕,50位同学能够给出51个不同的感受。现在他们了解,能够用声音表达的,往往是片面的。倾听心声,自己的心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军规之十:老师是来打酱油的。

怎样衡量我成功地促进了同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呢?最后一堂课,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是来干什么的?大家齐声回答:老师是来打酱油的!恭喜我,你们答对了!它是我的第十条教学“军规”。


    关注 复旦大学EMBA项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