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节前拖行李箱进教室,你怎么看?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关于“文化”的定义,这是许多人都认同的一种说法。面对取舍,才能凸显一种价值。有一定约束,才能享更大的自由。​那么,对你而言,“取”什么?“舍”什么?...





一到节前,我们的老师都会在群里讨论:

孩子们为什么要急不可耐地把出行的行李箱拖进教室?



对此,很多同学会说:学校那么大,车站那么远,咋办?



归心似箭,也是可以理解。



然而,把行李箱拖进教室,这真的好吗?

对此,这是你们比较喜欢的老师的观点:

樊士德:



记得我刚进大学那会,第一个节假日来临,遇到学长学姐,问及他们假期有何计划,他们说:平时没时间,好好到图书馆补充一下营养。
听从这一建议,我也跟着去了,结果从一楼到三楼硬是没找到座位,而且更让我吃惊的是,除了学长学姐外,很多老师也在读书、看报、查资料。

后来经过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习生活发现,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样的节假日安排是一种常态。

有空到985高校去看看,比如南京大学安中楼的8楼和9楼,尤其是节假日可以去。

审大的学长学姐或准学长学姐,看到你们带去教室的行李箱,你们可曾想过,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我们又该营造什么样的大学氛围?我们又该养成什么样的大学精神?你们可曾想过你们这一没有任何恶意的举动,会在学弟学妹中形成跟风效应?


李想:

目前在国内不少高校,临近节假日,就出现一些学生“自定义”假期长度,提前离校、延后返校以及带行李进课堂的现象。
对这种比较普遍的“高校教学假日病”,我认为,需要坚定学风教风的正确导向,从短期整治与课程建设两方面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首先,明确教学秩序的高度严肃性,对严重违反教学纪律的典型行为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处理。

其次,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违规行为的成本。这次看到有老师提出的事后对旷课学生集中约谈培训的想法,本质上就是提高旷课行为的软性成本。

最后,“强扭的瓜不甜”。以上只是明确教学秩序风向标的短期措施,但要保证具有持续内部驱动力的良好教学秩序,除了明确和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外,核心还在于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质量,将课程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品德教育有效融合。

一句话,通过“硬化”教学规章制度提高学生旷课等行为的成本,通过课程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参课学习的收益。

任志成:

拖箱子进教室是因为要回家,出去玩不会带那么大箱子。
为什么一到节假日就要回家?这是没有长大,没过“断奶期”。

我就认为,哪怕你跟男朋友女朋友去云南去越南旅行一趟都更有意义,像叶利钦,大学期间爬火车走遍俄罗斯。

长不大,不独立,这是拖箱的背后。

这跟家长也有关系,你说天天晩上跟女儿视频,你能呵护多久呵护多少?她的未来她自己负不了责,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


看出来了,拖箱进教室的背后是学风问题,学风问题背后是我们怎么考虑自己的人生啊!

学校准备出台教室文明公约,这是一个初稿,想征求大家意见:



学风美,才是真的美~~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关于“文化”的定义,这是许多人都认同的一种说法。

面对取舍,才能凸显一种价值。有一定约束,才能享更大的自由。

那么,对你而言,“取”什么?“舍”什么?

对以上拟出台的公约,哪些你特别赞成,有没有你特别反感的?

愿你能与我们分享你的理性思考,欢迎文末留言。



丨文:新闻中心

丨制图:李晔,部分来自网络

丨责任编辑:王妍妍


    关注 南京审计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