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资源炒作大溃败:一二级市场或同迎重估

 

借壳监管加强触动股市估值体系。证监会周五回应中概股传闻,并未否认,说明确有其事,虽然力度可能不像投资者担心的那么大,但加强监管是大概率事件,对市场影响负面。...





号外: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陆家嘴午餐”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在您宝贵的午餐时间,捕捉到最新的午间市场脉络。

壳资源炒作大溃败

文:证券时报网

ST板块早盘重挫,截至发稿,板块跌逾超过4%;个股方面, *ST钱江、*ST兴业、*ST橡塑等逾20只个股跌停。

国海证券认为,借壳监管加强触动股市估值体系。证监会周五回应中概股传闻,并未否认,说明确有其事,虽然力度可能不像投资者担心的那么大,但加强监管是大概率事件,对市场影响负面。

一方面可能意味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到的股市健康发展,重点在稳定和规范,政府有赶资金“脱虚向实”的意图,支持实业,支持国企改革,而不是推动股市单边上涨,之前市场对维稳的预期太高。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会有很大的冲击。

2015年全年创业板完成接近240次并表,外延贡献创业板总利润近1/4,商誉占创业板净资产比重已近两成,创业板2015年全年不到30%的盈利增速中,外延收购的标的贡献了10%以上的增速。

东北证券认为,“中概股回归可能放缓”不应简单解读为利空。关于市场后期走势,信用风险频发确实会对市场构成扰动,是近期市场主要的风险之一,但目前尚且可控,而暂缓中概股回归对市场影响有限,不必过于负面的去解读。

驱动市场的主要因素仍是外围市场环境好转、国内改革推进和经济基本面改善三个因素,这些因素中,经济基本面回升态势有所放缓,4月部分经济数据(比如房地产销售)可能小幅回落,但仍会维持在相对高位,其他两个因素没有变化,因此,市场不必悲观,弱势整理中伺机反击。

国金证券认为,周五盘后,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关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登陆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正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猜测监管层的本意是提高中概股回归的门槛,使得企业业绩与对应的市值更加的匹配(这或是监管层此次出手分析研究的重点),而不至于演变成“借壳”成为“中概股回归A股,扩大募资能力”等的捷径,在一定程度上对A股的供给端形成了约束,市场会逐步消化“壳公司”过高炒作,但逻辑上并不支撑A股指数持续下跌。

国海证券认为,周五在证监会“不鼓励中概股回归”的传闻下,市场指数再次暴跌,尤其是壳资源概念大幅下挫。虽然不鼓励借壳对于指数算不上实质利空,但指数的暴跌反映出目前的市场信心依旧是极度脆弱。尽管市场持续处于弱势状态,但一直存在相对强势的板块,比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材料、充电桩等,而指数继续暴跌的概率也较小,因此不必过分悲观。

中投证券认为,上周五市场博弈主体在壳价值遭遇重挫的影响下宛如惊弓之鸟,恐慌情绪开始蔓延;与此同时以上证50为代表的权重股放弃护盘,最终使得市场大幅调整。市场短期恐将迎来不破不立的阵痛,建议投资者保持容错性仓位,在弱平衡市中做好双向防御。(证券时报网)



中概股回归调查:

估值泡沫化 一二级市场或同迎重估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5日晚,一则有关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可能受到限制的传闻在市场发酵。

次日的市场变化表明,该传闻或对海外中概股和A股的壳概念带来明显冲击。包括中信国安、深圳惠程、宝莫股份、同达创业等多只壳概念股纷纷跌停,而当日上证指数也出现了2.82%的大跌;另一方面,汽车之家、360、陌陌、聚美优品处于私有化进程的中概股股价也出现集体下跌。

当天下午,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红筹企业回归政策出现变化,但对该类企业的回归现象正在高度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曾多次对红筹股回归表态支持,因此并不会对中概股的回归叫停,但回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不过政策收紧的预期,已然让更多中概股投资者对投资退出周期的拉长感到担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中概股回归份额投资者已经在筹谋通过场外渠道进行退出,而另有较多投向中概股的私募基金或资管计划,已因标的公司的过高估值而面临较大的募集困难。

估值泡沫化引监管关注

“中概股回归借壳、重组、IPO均可能受限;类金融项目IPO、再融资、重组可能将全面收紧;重组办法正在准备修改,规避借壳的做法将被限制。”

5月5日晚,上述传闻在市场间迅速发酵,彼时多名投行人士表示,当前对“类金融企业”的资本运作和规避借壳行为的监管长期处于较严状态,但中概股回归政策暂缓和收紧的可能性则相对较小。

“类金融企业的证券化一直是比较严格的,但是中概股这个不太容易理解。”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保荐代表人表示,“因为管理层一直对中概股回归是持鼓励态度的。”

然而,在次日,这一未经证实的消息或对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一方面,宝莫股份、同达创业等多只壳概念股早盘大跌,而上证指数也受累深跌2.82%;而包括陌陌在内策划回归的中概股也因此“中枪”。

针对传闻,证监会当天收盘后进行了回应,表示其正对红筹股回归等衍生现象予以关注,但目前相关政策的调整尚未被明确。

证监会回应称,“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证监会同时表示,已经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场外退出需求提高

有投资人士认为,当前部分中概股上市前融资估值较高,以及部分潜在壳资源受到炒作,是监管层关注这一现象的导火索。

原因在于,中概股一旦挟裹着过高估值水平的上市前融资,其上市后的流动性溢价必然将加剧其泡沫现象。

“因为PE资金多了,所以(红筹股)估值也高了,到最后很多中概股的上市前融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二级市场价格的水平。”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称,“但这些中概股的目标是上市,那么这种估值泡沫只会更高,而这种泡沫最终也要让市场承担;红筹股回归自然是好事,但并不应该成为助推A股泡沫的工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A股启动快速上涨以来,较多资管、PE机构就在围绕着部分红筹股回归开展私有化、资金募集、换汇等业务,而有不少私募基金甚至专门发起设立了“拆VIE基金”,专门从事回归股的上市前投资。

事实上,去年上半年A股估值的快速提高和此前管理层对红筹股回归政策松动的表态,也成为助推中概股“回归链条”出现资金、机构过剩的因素。

“因为之前太过于明确支持红筹股回归了,这导致这个市场预期被‘透支’了。市场有时候会觉得政策支持了,必然会有比较大的利好,所以后来才有很多红筹股一窝蜂的去策划拆V,搞回归。”一位接近中概股投行华兴资本人士表示,“很多专门的基金都应运而生,这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蛰伏于红筹股的场外资金的过剩。”

但好景不长的是,去年A股年中遭遇股灾暴跌,而年初,一度被视为中概股回归载体的战略新兴板也被监管层宣布不再设立,而此次监管层对“回归”政策调整预期的强化,或让中概股的“回归”业务的寒冬由此降临。

而作为这一市场的后遗症,资金的过剩和过高的估值,也让部分中概股私有化的投资者所抱怨。

“在一些中概股的投资项目上,其实很多估值水平都已经比较高了,有一部分额度是老股东想高价退出,而中概股回归热正好让原来的股东得到了一个套现的机会。”一位从事中概股私有化投资的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表示,“不但估值高,许多项目的周期又很长,我们投的一个项目就有七年之久,而且中途没有退出机制。”

“有很多私募基金甚至是拿到中概股的额度,然后再以更高的估值卖出去,早期这些项目还是很好卖的,但现在正在越来越难卖。”一位第三方财富销售公司人士坦言。

而在“回归”政策预期收紧之下,过高的估值、较长的锁定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归项目”的投资者所质疑,而其中部分早期参与投资的中概股原股东,也在机构间市场和互联网平台私下询问股权转让事宜,并寻找退出机会。

“现在一些客户不太看好未来在A股上的退出周期了,所以想通过新一轮融资,卖上一轮的额度。”一家互联网股权私募融资平台人士称。(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声明: 「陆家嘴午餐」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社会时政类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LJZ2228微信联系。谢谢!







有如神助大赢家 百战百胜赵子龙



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当年当阳长坂坡中,赵云百万军中藏阿斗,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战神故事传诵至今。股海拼搏乃心性之战,每天当然希望大阳,股价可以长升长有,走势日日爬坡叠创新高。当阳,长坂坡,常胜将军,无非暗合每一个投资者这份美好的寓意。赵云坐镇,当阳长板!...欲知作品详情,请点击本页左下角“阅读原文”继续浏览...


    关注 陆家嘴午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