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回A传收紧 市场行为应由市场自主决定

 

周四市场有传闻称,中国证监会拟暂缓中概股企业国内上市,中概股回归国内借壳、重组、IPO可能受限制。受此传闻影响,前夜中概股集体大跌。...





号外: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陆家嘴午餐”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在您宝贵的午餐时间,捕捉到最新的午间市场脉络。

借壳回A传收紧万达有暗涌

文:香港《信报》

市传中证监拟收紧有「中概股」(中国概念股)之称的境外上市民营企业回归A股审批,内地「壳股」周五普遍泻3%至8%,拖累上证指数挫2.8%。中证监周五收市后对壳股炒作表示关注,并指「正针对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惟并未说明可能采取的行动。

分析认为,正在筹钱把H股私有化的万达商业(03699),其回归A股计划可能遇阻,私有化的部署或「挞Q」(失败)。

本港金融业人士相信,回流A股审批传收紧,会刺激本港「壳价」进一步攀升,而部分已私有化、如今「半天吊」的中概股,可能选择「先H后A」。



周四晚,一批美国上市、正在私有化的中概股普遍跌3%至8%,陌陌曾急泻15%。周五早上9时40分,内地网站华尔街见闻引述券商人士透露,「3月底(中国)证监会组织了一些极个别的券商领导及人大法工委的代表,探讨过是否要给借壳降温,其中曾讨论到中概股高溢价私有化,回归时候又来一部分溢价,有些坑A股公众股东的感觉。未来借壳的总体趋势肯定会有所收紧,但对优质企业应该影响不大。」

中概股重灾沪指挫3%

A股周五早上10时半后不断下滑,沪指低收2.8%,报2913点,本周下滑5.4%,连跌3周;深成指及创业板指数分别泻3.6%及4.3%。沪深两市交投6617亿元人民币,增24%。

中证监发言人张晓军在A股收市后表示,近3年已有在国外上市的5家红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A股上市,市场上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有较大的特殊性,特别是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应该高度关注。中证监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有内地股民担忧,「优质股票不让上市,A股只剩下垃圾股。」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认为,中概股如果是按IPO招股上市回归就是好事,借壳上市就未必,但红筹股及VIE架构企业要IPO上市并不容易,要转为内资控股企业,最少要一两年。

内地财新网则引述多名投行人士分析,监管当局不会「一刀切」,「可能会针对中概股作出一些具体的规定,比如回归后必须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才允许借壳,或是分行业区别对待。」

分析:刺激本港壳价

东骥基金管理董事总经理庞宝林认为,暂缓中概股回流,对于洞悉先机的基金而言是少了炒作机会,但利好香港股市。一旦回流A股形成潮流,本港上市的国企及民企都会跟随,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影响很大。中概股仍有很多种登陆A股的方式,如先获中证监批准发行H股后,回归A股会较容易。但他认为,若中证监收紧借壳,或会影响万达回归A股,令其计划中的私有化「挞Q」机会高。对于中证监关注国外上市企业高价回归的潜在影响,万达的公关人员表示「不予置评」。

新鸿基金融财富管理策略师表示,中概股难返A股,或对本港上市公司的「壳价」有帮助,但料今年本港新股数量及集资额不会大增,因为除内房股外,其他行业回归意欲不大。(香港《信报》)



市场行为应由市场自主决定

文:傅峙峰

周四市场有传闻称,中国证监会拟暂缓中概股企业国内上市,中概股回归国内借壳、重组、IPO可能受限制。受此传闻影响,前夜中概股集体大跌。

周五又有媒体报道称,券商人士透露,三月底证监会组织个别券商领导,以及人大法工委的代表,探讨过是不是要给借壳降温,其中也是讨论到中概股高溢价私有化,回归时候又来一部分溢价,有些坑A股公众股东的感觉。受此报道影响,A股壳资源股集体大跌。

上述传闻和报道,尚未获得证监会官方证实。如果传闻和报道属实,那就意味着中概股回归和壳资源借壳上市都会面临严格管制,并非所有中概股都能顺利回归,行政审批会影响到中概股回归和借壳上市。

在传闻和报道属实的假设基础上,可以看到在这些背后,证监会似乎正在贯彻执行旨在平抑市场投机倒把的行为。这和刘士余上任时所主张的倒是一脉相承。中概股溢价私有化和溢价回归,被认为是坑A股公众股东,那么这些现象是不是合理就值得讨论一番。

中概股在美国上市,壳资源在中国上市,两者分别受中美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在监管制度合理完善的情况下,中概股溢价私有化,股东们有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的权力,完全可以用脚投票;壳资源置换哪类资产,估值是否合理,股东们也有选择权,也可以通过买卖来实现。

无论是中概股私有化还是壳资源被借壳,只要制度程序上不存在问题,所有公开信息不存在虚假,如何估值应该是由市场自我调节而成。这里,不存在坑不坑股东这一说法。

无论大小股东都应该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这一点不能因为部分股东是不是懂不同类型的资产如何估值而否定。

也许有人会把这个问题看做是欺诈,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虚假的“财富管理”和“P2P”等庞氏骗局相提并论,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所有的庞氏骗局都是以虚假信息作为诱骗伎俩,或不向投资者公开投资产品的真实信息,被诱骗的投资者往往只知道产品的收益率和期限,背后资金去向和风控保障措施完全不了解,其实很可能也完全不存在风控保障措施。毕竟这些法外之地不存在严格的金融监管。

所谓的公平、公正、公开,应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价格的基础上。在所有信息和交易环节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里,对价值和价格的判断是市场行为。这里只存在相对的公平,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如果股市被要求绝对公平,那么所有的投资和交易似乎只能是只赚不亏,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目前中国股市大多数交易者都是散户,不可否认,散户对于投资方面欠缺专业技能和素养,很可能出现对上市公司估值判断上的错误,甚至完全不了解估值的种类差别,以及估值是如何形成的。

这样的投资者,残酷一点说,是不合格投资者,进入市场后被市场淘汰是理所应当的,并不应对他们加以任何制度公平、公正和公开以外的特殊保护。

然而,很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本身就有扭曲的地方。从新股发行价格的形成机制上可以看出,新股发行价格基本被严格的行政管制着,这在一级市场就已形成,而不是被放到二级市场上后才出现。

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新股发行,稳赚不赔的打新令新股发行不存在任何困难,这是在成熟市场上难以见到的。中国股市估值长期被高估不得不说有制度方面的原因。

如果中概股溢价私有化和溢价回归被看做是坑A股投资者,被看做有投机倒把的成分存在,那么让股市回归基本面,只能做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大部分股票的估值都需要向下回归,包括盈利不佳的估值偏高的周期股。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为目前求稳定的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看到的。

股市存在的意义,既包括融资也包括投资,二级市场既包括投资也包括交易,这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和博弈的场所。只要投融资功能存在,市场的机制完善监管到位,选择哪类资产和如何定价就应该由市场自主决定。股市不应也不能沦为纯粹的行政意志工具。

注: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

版权声明: 「陆家嘴午餐」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社会时政类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LJZ2228微信联系。谢谢!







有如神助大赢家 百战百胜赵子龙



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当年当阳长坂坡中,赵云百万军中藏阿斗,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战神故事传诵至今。股海拼搏乃心性之战,每天当然希望大阳,股价可以长升长有,走势日日爬坡叠创新高。当阳,长坂坡,常胜将军,无非暗合每一个投资者这份美好的寓意。赵云坐镇,当阳长板!...欲知作品详情,请点击本页左下角“阅读原文”继续浏览...


    关注 陆家嘴午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