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皮一下,很开心

 

祝:童心未泯的人,节日开开开开开开心!...



文 | 江徐 


人生路,漫长且崎岖,尘俗中沉沉浮浮,名利场上跌跌撞撞,行至终途,要想初心不改、童心未泯,实在艰难。

木心说:“爱孩子,尤爱孩子气的成人。”相比成人,孩子的世界来得简单、纯粹,他们可以童言无忌,万事万物间不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孩子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许浅显,总要好过大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混乱。

孩子气的成人之所以尤为可爱,那是因为孩子气的成人尤为难得。真性情、直来直去、表里如一天真烂漫、在大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之心,这些,要算孩子的可贵品质。

人一旦涉世甚深,总会从经验教训中学会练达与曲谨。真正的君子,或者说具有童心之人,与其练达,不如朴鲁;与其曲谨,不如疏狂。

唐代诗人岑参几度出塞,戍守边疆,于阑干瀚海、惨淡愁云中写下气势磅礴的边塞诗。征战沙场时,岑参是以硬汉的形象在战斗,一旦解甲归来,心中的小孩也就蹦跶了出来。杜甫有诗云:“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美陂。”诗圣一辈子担忧国忧民的心,写沉郁顿挫的字,在他眼里,年龄与紫金相仿的岑参,倒是爱好各种新奇事物。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写下这首《戏问花门酒家翁》时,岑参已是中年大叔。

唐玄宗天宝十年,岑参已在边疆盘亘两年多,终于获得机会跟随节度使来到凉州城。

时值旧历三月,即便春风吹来的晚一些,也总归光临凉州城。旅途漫漫,终于在此停歇。闲来无事,春色怡人,岑参走出馆舍,看见榆树葳蕤,枝头垂挂下来的串串果实看起来倒像钱币。那古稀之年的老翁仍在那卖酒,他的身边摆放着成百上千只酒瓮。

这情景,让诗人忽而“计上心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他想跟老翁开一个小小的玩笑。于是踅上前去,探问道:老头,那榆荚看着倒像铜钱,摘来买你的酒喝,可否?

听此言语,老翁反映如何?看到老翁反映后岑参的神情又将如何?全凭读者自己的想象。虽未写明,却好似有一幅画面展现在留白之中。言有尽,意无穷。

“戏问”二字足以表明,这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不禁让人联到最近很火的网络用语——皮一下,很开心。

生活如河,细水长流的平淡中需要些情趣,即便没有呼天抢地的快乐,总得自寻会心一笑的愉悦。如若一层不变的一本正经,时间久了,恐怕会让人在不知不觉的沉沦中灭亡,或者发狂。

岑参的“戏问”让人想到陆游。两人有相似之处,都有一腔爱国热情,只不过后者一辈子空有抱负、报国无门。

陆游活到八十多岁,结婚,休妻,再婚,十年仗剑天涯,结交四海侠客,梦境中铁马冰河,现实中风卷江湖。期期盼盼数十年,白日梦,黑夜梦,临了,还能返老还童,不乏天真,他在诗里写道:“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

出生,意味着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有洪水猛兽、斜风细雨,未必能够达到那个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地方,反转身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返璞归真。

童心,即是赤子之心,拥有的时候不知不觉,一旦丢失,再难找回。

同样是旧历三月,清明时节,每一年跟随家人去往墓地,会走一段长路。那条路,小时候是泥路,如今变成水泥路。

每年去扫墓,都是油菜花开得最灿烂的时节,祭奠逝者的人们,站在路边点头微笑,握手寒暄,很多都是多年不见的乡邻,看着各自儿孙都以长大,抚今追昔,忆苦思甜,对于“时间”格外感慨。

年年如此。

今年似乎没有改变。返回时,小姨走在前面,她轻甩手里空袋,又低头去找寻路边的蚕豆耳朵——实在非常难得看到她这样的时刻——寻找一个,摘下,转身问已上初中的表弟:“知道这是什么嘛?”表弟只顾读书考试,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辨不了麦子和大蒜,难得一见的蚕豆耳朵更是不识。不止不识,也不带丝毫惊奇。

一位同族的舅舅见状笑着说:“哈呀,林红,你还当小孩子过呢!”那口气,虽没鄙夷,但也绝无认可之意。世俗,总是“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的世俗。

江风水月常在,真希望身陷烟尘的小姨常去找一找生活里的蚕豆耳朵,并且为之感到惊喜。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关注 江徐的自留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