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淋巴结是正常的?淋巴结的大小提示的是什么?

 

人体免疫系统启动的信号。...





这是来自后台的一条留言。

很多妈妈会无意间摸到孩子耳后,或脖子处凸起可以滑动的小包,这个就是现代医学上所说的淋巴结。什么样的淋巴结是正常的?什么样的淋巴结是提示身体有异常的?淋巴结会如何变化?

以下部分摘录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2》.

给孩子看病的时候,医生有时会用摸摸孩子的下巴,看看下面有没有肿大的疙瘩,那是为了检查有没有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于全身各处,当然只有在身体比较表浅的部位才能摸到,比如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地方。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一般颌下、腋下淋巴结直径小于1cm,腹股沟淋巴结不超过2cm。当身体有异样,免疫系统启动,淋巴结会增大。当身体逐渐恢复正常,淋巴结也会逐渐地缩小到正常的形态。



当发现淋巴结异常肿大时,我们该观察哪些指标呢?或者说哪些线索提示这个肿大的淋巴结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呢?

自己可以先摸一摸,首先看痛不痛,其次还要注意它的部位、质地、大小、发展速度以及是否有身体的其他伴随症状。一般来说,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这样的淋巴结是正常的淋巴结。中医诊断学中说道:“按颈项、腋下,触及绿豆大小之臖(xìng)核,活动自如,不痛,不为病态。”如果发现触摸淋巴结有疼痛,或者在短时间内有进行性增大或者增多,或者伴随身体有反复发热、消瘦、盗汗等异常症状,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

会痛的淋巴结常常是代表身体尚在病期:

淋巴结异常是身体通过肿痛传递给您的一个重要信号:孩子正遭受疾病的侵袭。感冒、咳嗽、咽痛、牙痛、气喘、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伴随淋巴结肿大。

有明确的疾病诊断的时候,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等病情缓解,淋巴结肿大也会慢慢缩回去。



如果发现淋巴结有肿大,可以先用手去感觉下局部的温度,如果很烫,那您就不要再用力去摸或推。因为这时孩子的淋巴结可能已经肿得很大,炎性反应比较明显,如果再用力往下摸,孩子会觉得很痛。这就是中医按诊所说的“按之疼痛,或肿大之灼热,乃器核增大”。

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后,病情缓解,淋巴结肿痛会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消散。但是有部分病人在治疗完成后,还是会发现淋巴结还有一点肿大,这个时候你可以对照上面的检查方法看看,一般不疼痛的,没有其他异常症状表现的可以暂时观察,不必再针对这个肿大的淋巴结刻意用药。

对于淋巴结发炎红肿、疼痛厉害的,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家长可以尝试用下面的外用的方法针对局部用药缓解不适。

具体怎么做呢?

先取六神丸10粒,磨成粉。再去中药房里买一块大黄,不用特意把大黄打成粉,就用锋利点的刀子,轻轻地在大黄上面副下来一层,大约几克就可以了。把刮下来的大黄粉和六神丸粉用清水拌成稀糊状,抹在孩子颈下的淋巴结处,外用纱布包扎好。每天睡前敷一次,每次可敷一晚,可以连续敷几天。外敷的方法比较安全,许多家长反映效果也还不错。

如果淋巴结像项链一样,可能是瘰疬(淋巴结核)

有一次,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说是孩子吃了很长时间的药、淋巴结肿还是不见消,她很是纳闷。我把孩子拉到了跟前,一摸才知道孩子不是单纯的淋巴结肿,而是瘰疬。

怎么分辨淋巴结核?孩子的淋巴结虽然肿大,但按的时候不痛,局部也不灼热,肿块按上去倒是比平时肿大的淋巴结要硬,而且还好像用线穿成了串,像念珠一样戴在了孩子的脖子下。这正是中医所说的“按之不痛,质坚为串,则为瘰疬”。淋巴结核初起如豆,不觉疼痛,但是会逐渐增多,累累如串珠状,后期会成脓、破溃。

在旧社会受限于医疗条件,淋巴结核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期会形成窦道,像老鼠洞一样,所以民间又将其俗称为“疬子颈”或“老鼠疮”。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淋巴结核已不再可怕,及时发现,及时诊疗,预后一般都比较好。

有家长会担心,淋巴结肿大会不会是肿瘤之类。如果发现体表淋巴结肿大,对照上面的方法先简单测试一下是否有疼痛、是否有粘连、是否肿块在增大;个人是否伴随有进行性消瘦、反复不明原因发热等异常的症状表现。如果有疑虑,及时去找医生诊疗,不要在家里胡乱猜测吓自己。淋巴结肿大并不可怕,对疾病或健康的过度担心或焦虑才可怕。

淋巴结属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它会责无旁贷地奋起保护身体。但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所以很容易引起淋巴结的病理样肿。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亚健康状态下,比如熬夜、抵抗力低下、过食辛辣刺激等,都可能引起局部淋巴结的肿大。

偶然发现的淋巴结肿大多都是反应性或良性的,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观察一下。如果病后淋巴结逐渐在缩小,代表孩子身体在开始恢复;如果淋巴结一直没有缩小,但是身体也没有任何异常的症状表现,吃得好,睡得香,身体状态也不错,就可以先观察;如果淋巴结肿大、疼痛,或者肿块在增大,或者同时伴随吃喝拉撒睡的异常,就需要考虑找医生帮忙做检查或辨证,来决定治疗方向了。平时家长能做的还是注意观察,做到反馈式喂养,适当运动,每一次生病时的正治,对身体都会有很大帮助。

文章摘录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2》
作者简介:李军红,武当内家拳派掌门人崔炳义关门弟子,中西医结合医师,独自开诊从医二十余年,诊治病人上万,参研究多家中医儿科经典著作,传承中医养儿的文化,取多年经验于临床,爱儿,养儿有佳方,总结了一套独特的中医养儿经。
相关阅读
怎么知道孩子是正常健康的?
久咳君的八个月抗战分享


    关注 羊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