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不怕热的人,怎么祛湿

 

阳补足了,湿才能彻底祛除。...

点 击 上 方  ↑ 
“ 羊 爸 爸 ”
 关 注 我 们
文 | 懒猫
之前写了一篇关于红豆薏米水祛湿的文章(详见:红豆薏米,解决不了湿的源头),提到脾肾阳虚的人不适合用红豆薏米祛湿,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问:脾肾阳虚的人怎么祛湿呢?

可见这个体质的人还真是不少。今天我们从源头聊一聊,脾肾阳虚的人怎么祛湿。
脾肾阳虚,就是阳不足了


这类人往往有以下表现:外形:是最直观的表现。常常为偏胖或者偏易胖体质,肥胖部位集中在腹部,臀部和大腿。这是因为中下焦也就是脾肾的地方水液运化失调,寒湿淤堵在了脾肾的部位。

舌象:舌苔白腻,舌质淡白,好像喝了牛奶一样。舌体胖大,边缘或有齿痕。但是没有黄苔。舌苔白腻表示内有寒湿,舌质淡表示体质呈虚象,阳虚或者血虚都会有舌质偏淡的表现。

出汗:表现为自汗,常常白天出汗重,运动或者室温高的时候易出汗。

精神:易疲倦乏力,常有头昏沉的感觉,容易晕车晕船。这是由于脾阳不足,水湿上犯头部,导致人有一种“头如裹”的沉重感。

睡眠:脾肾阳虚的人往往喜欢睡懒觉,因为阳气偏弱,早上阳气生发不上来,即使睡了一整夜,也仍会觉得疲惫昏沉。

二便:二便是脾肾阳虚很特异性的表现。

大便,脾肾阳虚的人,大便常常是不成型的或者黏马桶的,味道一般不重,并且稍微有着凉或者吃坏东西,便很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脾阳不足,则运化吸收的能力差,因此食物里面的水分没有被充分吸收就排出来了,常常还伴有没消化的食物。

小便,脾肾阳虚的人常常小便清长,味道淡,而且小便次数多,憋不住尿。喝了点水,过会儿就想小便。外出有吹风着凉,更容易跑厕所。有些晚上会起夜多次。肾阳不足,肾藏精纳气的功能就差了,因此对小便的固摄作用就弱了。就像水龙头的开关出了问题,有水的时候可不得往下流?

脾肾阳虚的人,就像天上的太阳不够烈,晒不干地上的水,导致身体里面的水重,时间长了,寒盛阳衰,水结冰了,寒湿交杂,就更难祛除。

阳不足,才是湿的源头。只有把这个阳补足了,改善身体内环境,增强自身的运化能力,才能在祛除湿气的同时做到湿不内生,也就真正解决了湿的问题。

那么,不足的阳,应该怎么补呢?
多晒晒太阳


我们可以先从大自然中找答案——晒太阳就是个不错的补阳方式。太阳,是自然界阳气最足的存在,晒好了,不但可以祛除湿气,还可以补充阳气。

晒太阳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晒太阳要晒背。

中医将人体的身体前后分为阴阳两面,人体正面为阴,反面为阳。在人体的头部、后背阳面分布着督脉、膀胱经等人体阳经大穴。因此,晒太阳时,充分晒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有效补充阳气,祛湿排寒。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外出很冷,戴个帽子就暖和很多,晒太阳的时候,一晒背就觉得全身暖洋洋的。这都是因为头顶,背部的“阳”穴得到了保护和刺激,因此全身的阳气都被调动起来。

其次,选择合适的时间晒太阳。

一天当中,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间,此时的太阳照在人身上,还有些微微凉,是让人慢慢暖起来的过程。因此早上晒背,需要注意保暖,如果同时配合打拳,站桩等功法,能很好的生发阳气,调理体质。

而中午尤其是下午两点左右的太阳,则显得热烈不少,此时的太阳力道足,能渗透肌肤,让人一下子全身热起来,适合排湿排寒,是湿寒体质的福音。

从四季来看,一年中最适合补阳祛湿的时间要属夏日三伏。这一个月的太阳好好晒,整个冬天都会感觉舒服很多。不止是脾肾阳虚,一般的脾胃虚寒、虚症、寒症体质的大人小孩,都适合晒一晒三伏天的太阳。
当然,晒太阳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防护,凡事太过即成伤。

1. 晒太阳时间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而定。

午后、三伏天太阳相对比较烈,每个人体质承受能力不同,如果晒太阳出太多汗损失了津液,反而容易造成另一种损耗。由于夏季太过炎热,所以三伏天晒太阳建议选择太阳不大强烈的时间段,比如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晒太阳一般晒至微微出汗即可,不用强求时间长短。

2. 做好防晒。

晒太阳的同时也需要做好脸部,后颈等薄弱处皮肤的防晒护理,防止晒伤和光过敏。

3. 避免中暑。

如果在晒太阳的时候出现头晕、眩晕、恶心等症状,那提示你可能中暑了,此时切不可硬撑,应该找个通风阴凉的树阴休息至身体恢复正常。同时,刚晒好太阳也不可以直接进去风大或者太冷的地方,比如空调房,以免冷热交替发生中暑。

总之,晒太阳时,应该是以自己觉得舒服为准,如果明显觉得很热很晒受不了,或者出了很多汗,那就别硬撑了。
还可以艾灸


除了晒太阳这样纯粹的自然之法,还有另一种人为操作和自然结合的祛湿法:艾灸。

听过一种说法,三伏天是大自然在为人体做艾灸。将太阳比做艾灸,可见两者在本质上是共通的。

艾灸的神奇之处,绝对不是单纯的炙烤让身体发热这么浅表的道理能解释的。早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在《黄帝内经》里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不但肯定了艾灸的作用,也彰显了它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艾草产生的热力不但能温通经络,而且能直达病灶,温暖的同时不会伤及人体正气。

假设两个人体内都有寒气凝结的肿块,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艾灸同一个穴位时,病位在左边的病人,会感觉艾灸的热力传导到了左边,而病位在右边的人,会觉得艾灸的热力传导到右边病位去了。不同的人艾灸同样的穴位,会有不一样的身体感受,这也是是艾灸的特别之处。

艾灸的适应证很广,但是对于缺乏辨证基础的人来说,艾灸最适合寒湿体质,阳气不足的人群来作为家庭保健。至于其它体质,比如阴虚或者体内有热的,则需要找专业人士来辨证施治。
在这里,为脾肾阳虚人群推荐一个艾灸保健方

配穴:神阙,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1.神阙

位置:肚脐中央

功效:腹中虚冷,拉肚子,腹胀,月经不调,不孕等。

2.关元

位置:下腹部,肚脐中央正下方四横指处。

功效:虚胖浮肿,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

3.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线旁开两指宽。

功效:缓解消化不良,胃炎,腹胀腹满,健脾。

4.肾俞

位置:肚脐水平对应后背位置,脊中线旁开两指。

功效: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亏损,月经不调等。

5.足三里

位置:同侧手虎头围住膝盖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功效:健脾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贫血等。

6.三阴交

位置:正坐位,胫骨内侧,内踝尖向上四横指。

功效:脾胃虚弱,腹泻,胃痛,痛经,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眠,肾虚等。

以上穴位每个5-10分钟,一周可以艾灸三到四次,因为是保健方,相对比较安全易操作,如果有其它问题夹杂,还是需要寻找专业人士辩证改穴哦。

今天关于祛湿,重点不在方法,而在于分享给大家一个思考方向:阳虚的人补阳才是关键。至于具体怎么补,各家有各法,晒太阳、艾灸,或者是运动、用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PS. 今天的二条是关于家庭艾灸的入门课程,适合零基础的爸妈,感兴趣的可以前去围观~

作者简介:懒猫。不盲从,不偏信,不站边,有态度的中医实践者,高级小儿推拿师。

相关推荐

红豆薏米,解决不了湿的源头

改善阳虚:先减少消耗,再谈如何提升

调理好孩子的体质,应该学会艾灸

下载APP在线提问

羊爸爸APP全面更新,可在线提问啦
-寻求更多帮助-
▼长按下图扫码▼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中医育儿基础知识


    关注 羊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