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上学、上岗≈上课”,这种神一般的企业竟然存在!

 

校与企二者之间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本期导读:

随着校企合作不断被各大企业提上日程,小编也留意到了不少读者提出的疑惑:校与企,二者之间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跟随小编的镜头走进祥龙公司,一探究竟吧~

  • 分饰两角,是“企业”更是“学校”
  • 职业教育的“祥龙style”
  • 建“不一样”的企业大学


本文是2019年10月推送的第19篇干货,计4855字,阅读时间10分钟。

文 | 厉琨    本刊编辑

来源 | 《培训》杂志10月刊

近几年,政府对职业教育愈发重视,并大力支持,这就使得企业和院校在科研、技术投入、资金等方面,更为关注产教融合这一领域。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的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祥龙公司”),看看“育训并举”的“祥龙职教模式”。
↓↓↓
早在2014年,祥龙公司就以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为基础,创新成立了北京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北京祥龙大学,使国企主导下的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发挥优势。

祥龙公司大力通过统筹北京市商业学校、祥龙职教集团、祥龙大学等多种教育资源,实施“人才强企、人才强商”工程,做强 “职业教育”业务板块,致力于将“祥龙教育”打造成具有鲜明国企特色、引领示范作用的国企教育改革创新品牌。
分饰两角,是“企业”更是“学校


与其他校企合作模式不同,祥龙公司的优势之一在于,既是“企”,亦有“校”。祥龙公司充分发挥二级集团企业与学校的各自作用和优势,企校共同搭建高素质现代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模式。

在管理机制方面,逐步实现“三统一”;

办学机制方面,逐步实现“三协同”;

制度文化方面,逐步实现“三融合”。
管理机制三个“三”
  • 三统一:祥龙二级集团公司和学校实现管理统一协调、人员统一调配、资源统一配置。
  • 三协同:校企协同、产教协同、研训协同。
  • 三融合:规划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


“产教一体、双向服务、校企共治、融合发展”是祥龙公司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实现企业发展与学校办学的全面协同,产教互为支撑、互相服务为目标。
企校协同育人的八大运行机制
  • 通过祥龙董事会议事制度,建立企校融合办学决策机制;
  • 组建职教集团,建立企校办学资源优化整合机制;
  • 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企校专业建设共商机制;
  • 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企校人才培养共育机制;
  • 建设“人力资源池”,建立企校师资共享机制;
  • 组建新型企业大学,建立教育培训共通机制;
  • 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企校智库成果转化机制;
  • 开展社会服务,建立企校社会责任共担机制。


在这些机制的运作下,祥龙公司逐渐形成了多元成才、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集群式专业体系。

不断完善学历教育

公司支持商业学校与企业、高校合作,校企协同不断完善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3+2”中高衔接、“3+2+2”贯通培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多目标、多途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结构。

目前,已形成中高本纵向贯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横向衔接的现代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职业人才多元成长的需要。

构建专业人才链

同时,祥龙公司还聚合公司内部产业集群之力,支持学校紧密对接企业生产链和产业人才链,构建专业链。

期间,公司支持商业学校新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一批契合首都产业发展及公司业务需求的专业,帮助学校搭建起与公司业务布局紧密对接的集群发展专业体系,建设形成交通运输、财会经济、商贸信息、教育艺术四大专业集群,学校专业紧密对接公司主营业务。
北京市商业学校图书馆
职业教育的“祥龙style
以“培养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为目标,企校共同开展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及培训项目,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借助企校一体的资源优势,祥龙公司创建多个实训基地,助推教师下企业实践,打造出多维度的企校协同创新平台。
企校融合、协同创新的特色育人模式
  • 通过在学校设立劳模工作站,举办劳模大讲堂,在全国首创推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护照,校企协同将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创新形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护照”考评体系。
  • 支持魏俊强、秦英瑞、高黎明、魏振民等大师工匠作为特聘专家,在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建设发展。
  • 在三个专业领域,携手行业企业申报“1+X”试点,强化技能评价在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 组织公司各单位共同推进 “联合订单班”,实现公司业务发展的人才定制培养。
  • 对接现代科技和新商业发展趋势,与汽车龙头企业祥龙博瑞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师学院”,与阿里巴巴公司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与新道公司共建“新道云财务会计师学院”,搭建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平台;以模式创新和生态重构,深入探索契合产业发展需求、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突出、育训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产教融合发展方案。
  • 面向北京市国资国企员工和新型农民、“两后生”等就业重点群体,拓展职业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规模,年度完成3万人次以上的培训鉴定服务;以需求为导向,诊断需求痛点,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职业技能、通用职业素质等综合性培训,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培训考核、改进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 发挥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办学优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技能扶贫力度,持续推进与云南保山、河北青龙、新疆和田等贫困地区的造血式帮扶工作,加强6个分校建设,每年完成250人左右的招生,100人左右的师资双向培训,持续为贫困地区永久脱贫输送内生动力。


学员:“上学≈上班

祥龙公司下属企业向商业学校教学实训全面开放,覆盖到学校85%的专业,使学校实现“店厂校一体化”教学。目前,校企已共建王府井大明眼镜实训基地、博瑞汽车产教园区等企业实体性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实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

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将与祥龙博瑞合建的“祥龙博瑞汽车工程师学院”视作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创新的典型案例。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师资,与学校共同建设集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共同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合力培养汽车服务领域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探索国企办学下的中国“双元制”。

同时,商业学校引入了祥龙博瑞公司以全国劳模、首席技师魏俊强大师命名的互联网汽车服务品牌“魏工养车”,共建共享“魏工养车商校店”生产实训基地,以产教融合的“教学工厂”,推动校企间的资源流动,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和“三教”改革。
劳模墙


教师:“是员工,也是老师”

通过建立“祥龙教育人力资源池”,祥龙公司支持下属企业与学校分别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实现企业与学校人才双向流动、灵活兼职,有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公司的推动下,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走进课堂中,参与日常教学与技能训练。近七年来,已有80余名祥龙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到学校任教,100%学校专任教师到祥龙企业以多种形式调研实践和服务,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课人数占学校教师人数的26%。其中,9人实现企校间双向流动,开展产教融合项目产品研发10余项。

此外,为了有效保障和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企业作为重要主体参与了学生考核和教育教学诊断改进,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改进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打造多维度企校协同创新平台

祥龙公司和学校共同牵头组建了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吸纳京津冀50余家企业和院校加入,并向职教集团所有成员开放企业资源。

同时,公司鼓励学校创新成立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和职业教育研究所,企校协同开展研究,先后形成多项应用性科研成果。

公司更是支持学校携手企业和外部研究力量,成立“中职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新形势下中职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新兴产业和企业主营业务对中职技能人才的需求。
建“不一样”的企业大学
除了北京市商业学校这样的全日制职业教育学校,祥龙公司也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祥龙大学。

祥龙大学是按照多元模式成立的产教深度融合教育机构,实行董事会制,下设校务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大学与祥龙公司战略发展、主营业务、继续教育分别对接,下设9个二级分院。

自成立以来,祥龙大学即开始了对于研究型培训的探索,助力企业发展,推动产教融合;2019年,经过系统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祥龙培训品牌和体系,在国企培训中独树一帜。大学开发出企业学习需求诊断与岗位胜任力模型,构筑了覆盖祥龙公司全业务、全关键岗位、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
祥龙大学校长史晓鹤


作为祥龙公司智库,祥龙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成为公司定制化课程开发中心、专业人才储备提升中心、中高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内外思想文化交流承载平台。

形成闭环培训系统

祥龙大学希望将每一次培训打造成于企业而言有用落地的高质量培训。从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诊断,到培训的计划安排及课程内容设计,课堂呈现方式,到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再到培训效果的评估及其成果的转化。
精准专业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
祥龙大学坚持“训前必多维调研,调研必深度剖析”的理念,面向企业高管、中层领导、员工和市场开展多维调研访谈。

调研秉持着“研究真问题,诊断真需求”的原则,诊断需求,挖掘痛点,在系列调研中建立起不同经营板块各企业的特色专属人力资源档案,从而能更精准地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题和长期系统培训。

祥龙大学成立近五年,调研企业百余次,建立起50余部企业调研档案。丰硕的调研成果不仅为祥龙公司的优质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还将为助力祥龙各企业实现战略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课后评价反馈,祥龙大学会再次调研需求,进行下一场同类培训的优化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准培训闭环循环。

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学

所谓“双师型”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祥龙大学在2019年强化了“课内实战派讲师授课+课后教练型导师辅导”的“双师型”教学模式。

通过对前期重点项目的课后持续追踪,“双师型”教学模式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师生互助的链接,不仅做好企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企业培训内容转化的助推者,更当好企业痛点问题的即时咨询和解决者。在培训辅导咨询、行动学习和实战课题研究的帮助下,企业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巩固拓展了培训成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智库,以研究促培训

祥龙大学坚持课题研究与培训并重的工作模式,从培训中提取课题研究素材,再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培训效果。

首先,筛选分析企业实战案例和岗位经验,提取课题研究主题;

其次,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理论化的方法和工具,并应用于不同的工作实践;

随后,通过不断赋能和行动学习,帮助学员实现知行合一。

在培训过程中,根据环境、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动态研究每一个培训环节,研究贯穿始终,与时俱进,故而也叫研究型培训。

科学的培训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和指导,祥龙大学对于国企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和深度分析,以研究提升培训水平,以培训检验课题研究成果,持续提升培训质量,不断丰富科研成果。

祥龙大学校长史晓鹤认为,通过企校深度合作,有两点最大优势:

第一,能够让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从而和企业深度交流、沟通;

第二,能够把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校企相互理解的过程,也是共促发展的过程,最终势必走向共赢。

未来,祥龙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公司内部产业和教育资源,做好“祥龙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祥龙公司业务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典范,凸显国企举办职业教育的服务力、贡献力和影响力。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10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由《培训》杂志和培伴联合发布的
第三届培训海报大赛火热报名中!
本次大赛将评选4大奖项
共计80张获奖作品
话不多说
快快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并回复关键词【海报】报名参与吧!
如以添加其他工作人员,则无需重复添加
直接回复关键词即可
往期文章推荐

“领导一跟我谈升职,我就害怕。”

混沌、得到、湖畔、高山,这些“大学”到底在教什么?

傅盛:如果在乎别人的评价,我早就疯了

学以致用,从“学”到“用”中间还差什么?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