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中国可以赤字货币化吗?

 

汹涌的讨论之下,真问题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有效、有原则地协调配合...

汹涌的讨论之下,真问题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有效、有原则地协调配合

文 | 记者 于海荣 张宇哲 程思炜 

      

提出近两个月后,为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终于在2020年5月22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面世。而此前两周,围绕其中一条重要措施——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市场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

引发这场讨论的是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他在4月27日的一场论坛上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需要前所未有的政策来匹配。可以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适度地实现赤字的货币化,把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成一种新的组合,以缓解当前财政的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

他建议,特别国债的预算规模可以考虑达到5万亿元,分次发行,央行扩表,零利率购买。实际执行下来,规模可以小于5万亿元,但基于当前市场悲观情绪蔓延,预算规模可以大一些。未来在适当的时候央行可以缩表,以防资产泡沫。缩表时,可以考虑将特别国债卖给商业银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央行直接购买国债这一“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提法,挑动了市场敏感的神经。但相关讨论并非首次提出,在2019年初讨论货币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协调时就曾引发过热议(参见本刊2019年第4期“货币政策如何锚定国债”);在2019年中金融界关于现代货币理论(MMT)的讨论中也再次涉及。

这次热议的大背景,是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大冲击。中国政府究竟应如何在非常情境下行非常之举,来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并控制好政策后遗症?

目前各界对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均无异议;关键是对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如何配合,意见不一。到5月中旬,相关讨论进入白热化状态到5月中旬,相关讨论进入白热化状态,很多研究者对“赤字货币化”表示了反对。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本质是政府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借钱’(如向市场发债)的方式来为其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自己‘印钱’来为赤字融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认为,“借钱”和“印钱”一字之差,对宏观经济、财政可持续性、金融稳定的长期影响有天壤之别。

反对赤字货币化的研究者认为……
全文共12694字

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相关报道

封面报道之二 | 赤字货币化国际镜鉴

【专题】赤字货币化口子能不能开

阅享生活,品味精品,欢迎订阅财新通,第一时间掌握独家重磅报道

点击下图订阅


    关注 财新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