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拉比阐述《妥拉》最基本的原则——“爱人如己”

 

犹太拉比阐述《妥拉》最基本的原则——“爱人如己”。那些没有学会与自己和平相处的人,那些憎恶自我的人,还有那些不接纳自我的人,最终在面对别人时也会有同样消极的关系。...




爱与被爱【拉比读经】Kedoshim 本周所读圣经段落是《利未记19:1 - 20:27 》。

作者  拉比雅科夫•纳根 (以色列) ,利维

翻译  利维

编校  邹云鹏,天佑(Amit)

按照拉比阿奇瓦(Akiva)的说法,《妥拉》最基本的原则是“爱人如己”(《利未记》19:18)。不过,现实似乎更多是背道而驰,我们更希望别人爱自己甚于我们爱别人。尽管如此,按照拉比阿奇瓦所指的去行事——爱人如己,正是真正的幸福之路,不信我们来看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讲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孕妇找到一个圣人,希望他为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祝福,圣人问:“你希望孩子得到什么祝福呢?”孕妇说:“我希望凡见过孩子的人们都会爱他。”圣人犹豫了一下,问道:“你是否确定这就是你希望的结果?”孕妇说:“我确定。”

于是,圣人祝福了那个孩子,最后妇人得偿夙愿,孩子出生后,所有见过他的人无不爱他。不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人们也宽容了他所有的不良行为,那个孩子渐渐在那样宽松的成长环境中走向了腐败与堕落。

终于有一天,他明白了自己如此不幸的根源,这位年轻人寻到了母亲当初所找的那位圣人,请求他改变起初的祝福。

从现在开始,他希望自己学会爱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被爱。

这种洞察力可以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经常果决或犹疑、有意识或下意识地、殚精竭虑地考量我们每一个决定将如何影响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然而,当我们的主要焦点回归到爱,而不是被爱,我们便可以真正自由地选择什么是正确的,即使某些决定看起来并非是最受他人欢迎的。
须由近及远

曾有人指责犹太教义中的“爱人如己(Love your neighbor)”局限于仅仅去爱“你的邻居”, 而爱必须真正地传播给全人类。这种观点实际有失偏颇,可以引述《妥拉》里那段经文:“若有外人在你们国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负他。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我是上帝你们的神(《利未记》19:33-34)。这些戒律是分开的,因为爱必须首先在一个更为亲近的地方开始滋长,只有在那里它才能开始壮大蔓延
一开始就去爱大众的人,往往也伴随着情感的疏离。曾有一个新闻记者疑惑:为什么那些拥有最多人道主义说教的社团却往往遭遇最多的人际隔阂?

《妥拉》提醒我们,事实上爱甚至必须从一个更小的地方开始循环。“爱人如己”,即要做到如同“爱己”一般去“爱人”,可以看出,一个人首先需要学会爱他自己。那些没有学会与自己和平相处的人,那些憎恶自我的人,还有那些不接纳自我的人,最终在面对别人时也会有同样消极的关系
拓展阅读
(文/利维)
《妥拉》里有经文说:“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驴失迷了路,总要牵回来交给他。若看见恨你人的驴压卧在重驮之下,不可走开,务要和驴主一同抬开重驮。(《出埃及记》23:4-5)”这意味着,“爱人如己”不应区分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人,哪怕是仇敌或异教徒。

在塔木德时期,圣人们甚至认为,如果一个异教徒遵守挪亚七律,只要他需要,也应该竭力帮助他,退一万步讲,即使他不遵守挪亚七诫,也要善待他,譬如去探病,帮他下葬等。

“爱人如己”的另一种解读可以在《密示拿》里读到,这多少体现了犹太教义的一种观念,也即对他人的爱必须在行动上赋予对他人的尊重,否则“爱”就是空洞和抽象的:“不在比自己更有智慧或年长者之前开口;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急于答复;按题而问,据理而答;说话论事要有层次要讲轻重;绝不不懂装懂;要服理。”(《密示拿·阿伯特》5:7)

有人说,“爱你的邻居”仅是在要求犹太人之间要互爱。在亚伯拉罕·柯恩所著《大众塔木德》里,他曾就这个主题做了一段论述:“《利未记》中‘邻人’一词到底是仅适用于以色列人,还是具有普遍的指称范围,并不是我们要在这儿关注的问题。

人们常常声称《塔木德》中所阐释的爱只限于以色列社会的成员......然而,只要对文献进行不带偏见的检阅,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拉比们的道德观总的来说是普遍性的,而不是民族主义的。”(亚伯拉罕·柯恩著. 大众塔木德[M] .山东大学出版社,242-243页)

除了拉比阿奇瓦,希勒尔(hillel)可能是犹太先哲里对“爱人爱己”理解最精到的一位。《塔木德》里有一则故事说,有个异教徒去找圣人沙迈,请求接纳他皈依,其条件是在他单脚站立时教给他《妥拉》,结果脾气暴躁的沙迈用手里的棍子把他赶跑了。

接着那个人又去找圣人希勒尔,并提出同样的请求,希勒尔对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妥拉的全部,其余的不过是评述而已,去学吧!”(《巴比伦塔木德·安息日卷31a》)

有趣的是,这和中国古代儒家的处世观念产生了交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也认为,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方才有真朋友,这点和犹太圣人希勒尔的观念是基本一致的。
关于作者
拉比雅科夫•纳根
拉比雅科夫•纳根(1967年--)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犹太哲学博士,Otniel(俄陀聂)塔木德学校的教师。他有很多关于犹太精神、律法、哲学及塔木德等方面的论著。他积极与基督教、佛教及穆斯林的导师进行深度的交流。同时,他还研究东方哲学和理论,认为犹太教中也包含东方文化的因素。

欢迎转发
其他平台如需转载请先联系作者
否则我们将依据微信平台管理办法进行侵权投诉


从这里,走近犹太文化

“锡安号角”旨在分享最地道、最特别的传统犹太文化,包括古希伯莱语、传统民俗、寓言、口传妥拉及圣经等精彩信息。

主要发起人,来自以色列的犹太弟兄Amit Elazar(安天佑)致力于帮中国人深入透彻地体会犹太民族的内在世界。我们还会举办线下沙龙及相关课程等,敬请关注!(微信号:xahj929)

长按下方二维码,轻松添加!




    关注 锡安号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