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不了解的抑郁症

 

不知道从何起,抑郁症成了精神疾病的代名词,也不知道从何起,大家对抑郁症的偏见越来越深,越来越不接受周围的人有抑郁症...

不知道从何起,抑郁症成了精神疾病的代名词,也不知道从何起,大家对抑郁症的偏见越来越深,越来越不接受周围的人有抑郁症,同时,却又这么一些人,一定认定自己得了抑郁症。

那么今天,主页君带大家听听一位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的心声,以及了解抑郁症的思维模式。


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每个人人生中都会经历情绪的低谷,过段时间就好了。

是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心情悲伤、绝望的阶段,也确实能够随着时间缓解。但是,当这些症状超出控制,并且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有概率产生生理性病变的时候,难道不该寻求医学上的帮助么?就自己而言,我能够区分「心情不好」和「有抑郁倾向」——心情不好时,我会暴饮暴食,情绪低落,整夜失眠,或者疯狂痛哭;而有抑郁倾向时,除了前面说的症状,还会视物模糊——看任何一个东西时,目光都无法对焦,眼前模糊一片,花费力气调整焦点之后马上又会涣散(这直接导致了阅读和书写障碍);以及幻听与幻视——身体里住着另外一个人,会不停在我耳边说话,有时候是尖叫,有时候用尖锐的声音对我大喊:「你就是个loser」「你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意义」……然后,我需要动用全身的力气去控制被这个声音控制的念头,可能只是呆呆的站在窗前半小时,却累的浑身流汗、精疲力尽。有时候,它让我在午夜突然醒来,歇斯底里、绝望地大哭,然后不停用刀割自己。以及反应迟钝——起床需要一个小时,穿衣服要半个小时,有时候点了一支烟,自己没抽,一眨眼,烟就烧完了……

没有经历过的人非常难理解这种感受,因为在没病的时候,我也曾经觉得抑郁症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可是当这些事实真正摆到自己面前时,我才深深体会了这种绝望与荒诞的感觉。我不信鬼神,却能在午夜,清晰地听到身体里另一个人对我喋喋不休,却能在白天,看到本该空无一人的房间里有面孔模糊不清的人踱来踱去;我不信心理活动会牵连生理活动,却在那个声音恶毒地诅咒我应该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默默地拿起刀,直到血顺着胳膊一条条淌下来,痛觉战胜了幻觉,才能如释重负地哭出来…...



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大的多,还不是挺过来了,你完全是抗压能力太弱了

不管事实是否如此,抑郁症的触发,很多时候与具体事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当一个人处在「抑郁倾向」的情境下,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它的触发点,也就是心理医生说的「Trigger」——它可以是朋友的一句责难、今天早餐没有吃到想吃的三明治、实验做砸了、走路被人撞了一下……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你看起来很正常,一点都不像生病了

并不是所有病,都会让人面黄肌瘦、行动无能。我在最严重的时候去学校,大家除了说我眼神变呆、行动变得有点慢,与正常时丝毫没有差别。有时候我甚至会假装开心地说笑,当然,这需要动用大量的精力。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你看起来很正常,试着多和别人说说话,心情就好了」无疑是非常愚蠢的举动;你会对一个心脏病人说「你只是脸色苍白了点,多运动就好了」吗?



你要是自杀了,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与其他行为无异,自杀,也是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于我而言,是觉得每天活着都是一种罪恶。我可以看见别人的闪光点,发现每个人善良的一面,可身边又每天发生这么多罪恶的事情,所以一定是我的问题——想法虽然荒诞,当它时时刻刻缠绕着我,当我将今天天气不好都能归结到自身的罪恶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满身肮脏,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错的。亏欠父母,相较于亏欠整个世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随手举个例子:我思维最凌乱的时候,有天把自己胳膊划的鲜血直流,突然想到,很多动物在被人宰割的时候,一定比这还痛苦无数倍。进而自问:「可以因此成为一位素食者么?」想了半天,答案是否,顿时无比厌恶自己,觉得自己是世间最无能的人。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死是一件非常轻松,甚至些许愉快的事情。

另外,自杀行为一般发生在抑郁症的痊愈阶段,而非最恶化的时候——因为那时,连呼吸都是一种负担,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力气,更别说爬到高处跳下来,或者吞药了。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是绝对不会向别人诉说的(见过间谍潜入别国的时候,到处和别人说我是间谍没?),只会自己默默地准备与计划。



我最近心情不好,要吃点抗抑郁药

说这话的,八成还健康地活蹦乱跳,并缺乏对于抗抑郁药的基本了解。当他们被告知药物至少需要两周才能起效时,一定会说:那我不吃了,自己调整调整。

抑郁症是心情不好,而心情不好则不一定是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而言,抗抑郁药至少要不间断地吃6个月,有些则需要2、3年。抗抑郁药既不是烟也不是大麻,无法在短时间内让人「快乐」起来。

我这几天听过最荒诞的话,莫过于和别人一起吃饭,对方嬉皮笑脸地问我:「我最近压力有点大,你那药还有吗,给我吃两片」。听到的时候很想把手里的碗摔到对方脸上……



抑郁症患者会哭吗?

症状比较轻的时候会,重的时候,成天处于一种「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的绝望感。回想一下你最伤心的一次失恋,是不是哭的昏天暗地、茶饭不思?比这种感觉再绝望几倍,就是抑郁的感觉。



我觉得我得了抑郁症

不要瞎想了,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就赶紧看医生去。也不要整天自我诊断,医生会给出很好的建议的。
抑郁者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模式(或者说,是一种认知障碍),这种思维模式不进行重建,那么无法彻底走出抑郁症,总会觉得自己在泥沼中挣扎,却怎么也无法走出来。

这种思维模式叫做自我否定,抑郁者擅长自我否定自己的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与此相反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特别“宽容”。他们下意识任由自己的负面情绪滋长,尽管他们不喜欢负面情绪。

比如说,假如他中了一百万,本该高兴,此时他却会否定这件值得高兴的事。他会想中了奖又有什么用,奖金买不到快乐,又买不到幸福。

假如他做成了一件事,他会说,虽然看起来不错,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或者压制自己的喜悦,告诉自己不该骄傲。在同学聚会时,他会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在恋爱时,他会想,快乐易逝。爱情本来就像烟火般,虽绚烂但易逝。那样奋不顾身,不太可笑么。

他会下意识否定掉自己的积极情绪,反而对消极情绪很宽松。

而当他想走出这种状态时,他又会下意识否定掉自己的积极的努力和行为。比如说:当他想看书时,看了一两页就烦躁难耐,他会想,自己真没用,这都坚持不下去,怪不得自己走不出这泥沼。当他跑步,坚持了一两天,因为某种原因而中断时,他会说,自己果然没毅力,看来自己注定一辈子这样。

哪怕他坚持了很久很久,他也会想自己这么久的努力都白费了,自己还是没一直坚持下去。也就是说,有抑郁情绪的人,下意识擅长培养自己的挫败感,而打击自己的成就感。

所以,如果想彻底走出抑郁症,必须彻底重建自己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把人体的大脑看做一个精密的系统,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抑郁者来说,都是负反馈;而当抑郁者努力挣扎时,他得到的是环境和他自己营造出来的挫败感,而他不努力,则饱受抑郁的痛苦。于是他自己一直在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挣扎。

换句话说,无论他们怎样,负面情绪总会日益增强。于是他们大脑终究会在负反馈当中彻底崩溃。

这里就要引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心理学观点。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擅长归因。

什么叫做归因呢?就是找原因。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擅长归因。也就是为一件事的成败找理由。

当一个人失败了,他把原因归咎为环境,认为是环境的错;当他成功时,他把原因归为自己,认为是自己牛逼。那么他会逐渐获得习得性乐观。

当一个人成功了,他把原因归咎为环境,认为是环境的因素;当他失败时,他把原因归为自己,认为是自己不行。那么他会逐渐获得习得性无助。

而抑郁者一般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中的第二种。他们经常是零成就感。做成功了一件事,他们会归因为环境,或者会努力压制自己的喜悦,告诉自己不该骄傲。(虽然自谦是美德,但谦虚利于人际关系,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好处。适当自恋有益身心健康。)而一件事失败了,他们会拼命指责自己,认为都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没用。哪怕事情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他们自己。

于是呢,抑郁者逐渐会充满挫败感和无助感。感觉自己在泥沼中陷入越来越深,无力挣扎。

所以,不恰当的归因也是抑郁症加重的一种因素之一,当你想指责自己,想清楚来,真的是你的错吗?抑郁者习惯无论是不是自己的错都归咎为自己。

比如明明是抑郁症带来的错,他们却认为是自己给父母家人带来伤害……这也是一种不恰当的归因。又比如他们不开心时,他们会归因:认为是自己没用,所以才一直走不出抑郁。他们遇到挫折时,总会倾向于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这些不恰当的归因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那么,成长型思维模式又是怎样呢?

成长型思维模式遇见问题不去归因,当他们失败了,他们反而会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挑战,失败了说明自己还有进步空间,至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能从失败当中获得成就感。就像《论语》当中的子路,闻过则喜。听闻别人说自己的过错,他反而会喜悦,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么?而普通人听闻自己的过错,要么归咎为环境,要么自责,这是不利于成长的。

人是在成就感当中得以成长,而不是在挫败感当中。倘若一个人一直处于强烈的挫败感当中,他的能力会逐渐萎缩,当他对失败的恐惧大于对成功的期望时,他便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当中去。

所以,抑郁者的思维模式,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差别在哪?

抑郁症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几乎是零成就感,他们总会下意识培养自己的挫败感,而忽视、或者压抑自己的成就感。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他们都能从中获取成就感。

当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遇见问题时,他们会努力去解决,因为他们会想,如果成功了,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值得高兴,而当自己失败了,自己至少知道了自己为何会失败,那么自己以后就能避免再次失败,同样值得高兴。

因此,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馈当中不断得以成长。

所以,第一步要做的,是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

当自己做了积极的行为,有积极的想法时,无论结果如何,效果怎样,都要夸奖赞扬,甚至奖励自己,因为至少自己在做积极的事啊。怎么奖励呢?可以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语夸奖,比如赞扬自己真棒。也可以是物质奖励,比如一顿大餐,一个好觉,甚至可以是一个棒棒糖。

而当自己失败或遇到不开心时,告诉自己这是人之常情,不要指责自己,告诉自己,是人都会犯错,相信自己能从中吸取经验,下一次一定能做好。自己至少收获了经验,至少得到了磨砺,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当你开始发掘自己的成就感时,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很多成就值得肯定。自己坚持了二十几年活着,没有被抑郁情绪彻底击垮,这是一个极大的成就。值得肯定。

简而言之,十个字,发掘成就感,消弥挫败感。记住:人是在成就感当中得以前行的,而不是在挫败感当中。

要无条件相信自己在变好,相信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步。

什么时候,你能从坏事当中看到积极的一面,你才能学会成长

但这很难。

这意味着你要以上帝视角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和行为,努力引导自己的思维在正确的轨道上,不发生偏移。而且自己一旦不开心时,你自己便会质疑自己这条路是否正确。也就是说,第一步要学会赞扬自己,正如我刚才说的,抑郁者擅长自我否定,他们会否定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排斥自己。

我曾思考过为什么人会对游戏上瘾,却很难对生活上瘾。后来我发现,游戏的设计者熟谙人的心理。它努力发掘你的成就感,消除你的挫败感。比如拿酷跑类游戏来说,最终游戏人物都要死,为何游戏玩家不会想:玩游戏再开心有什么用,最终不都要死?

因为玩家的注意力不在最后的结果上,游戏总会有各个方面给他们以成就感,比如金币、技能、等级、分数等方面。而生活中很多事是成就还是挫败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定义。

方法就十个字,要谨记:发掘成就感,消除挫败感。要一直记着这句话。

而这句话的核心论据前提,就是刚才说的:人是在成就感当中得以进步的,而不是在挫败感当中。

而当你想重建思维时,你可能会下意识觉得很难。但这是因为你将自己的成就感阈值调得太高了,你下意识认为自己要完全重建思维后,才算是成就,于是没做到你就会感觉有压力,焦虑。

而我希望你能做到的是,关注每件事中自己的积极的行为和想法,并加以赞扬夸奖,主动去寻找自己值得自己夸奖的部分,而不是把完全重建思维当做一个目标。一旦你把完全重建思维当做一个目标,目标没达到你便会有挫败感。

它是工具,不是目标。

前提是你需要对自我意识有足够的觉察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说实话,我们绝大部分人对自我意识的觉察能力很弱。

生活中太多琐事,而我们的思维很容易跟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如果一个人对自我意识有足够的觉察能力,那么他就能知道自己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源头是什么?他会知道自己为什么有什么弱点,有什么优点。而当他对自己的认识足够多时,他便能从心底里去接纳自己的一切,因为他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上面说的培养成就感之类的前提核心是要加强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意识的觉察能力。这才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而自我意识的觉察能力的增强需要你一遍又一遍地自我剖析,不断追溯自己每一个消极想法的根源之处。

认识你自己,这才是最难的,你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独处,去思考,去深入自己内心,去剖析一切。

本文节选自知乎匿名用户和石昊
现欲招收特约编辑

只要你热爱心理学

关心身边发生的种种事情

那么请来吧

邮件至13771952312@163.com


我们是谁
PsyGeist

一个高中生的心理组织

希望能变成你青春路上的好伙伴

预知更多内容

那就快点关注


    关注 PsyGeis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