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茶与和香,只有无趣的人才说“装”  传香周品

 

对于生活的美,可以“贪心”...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习茶,独品对饮,仍不识茶中滋味。安住于席间,感知美好,拿起放下。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学香,明窗默坐,销散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曾经,也问我自己,是更喜欢茶还是更喜欢香?勤于习茶还是勤于习香?疑惑点点。

后来,我知道了,茶与香原本相通,从茶与香的出现,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宋人“四般闲事”,再到明代有代表性的饮茶方式“焚香伴茗”……香与茶,从不曾被区隔!习茶、焚香、还有插花,如我们常说的“琴棋书画”一样最终都成为古人修身养性之途径,有以茶养性、以香养心、以花养神之说法。
纵观历史,皆知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而当慢慢了解香事,不禁感慨香事与茶事堪为中华文化中两条主轴,时而交错,又各自光芒绽放。

香与茶有着共同的性质,同出于南方;同样的由日常用物为始,终为性灵妙物、修行养心;从品味方式上,同样以嗅觉、味觉做基础,从静中始,进而安定、而后生慧。

宋代文化繁盛,茶书纷起,茗饮之事不仅在皇室贵族,更在街井巷里。唐代茶事,融入花赏、香赏进而发展到宋代的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虽是四般闲事,却反映日常生活中对眼、耳、鼻、舌、身、各感官感知美好的着意重视,进而寓情达意、成身心修养的必备。

明清之茶事与香事,其间更是无处不见茶与香。在高濂《遵生八笺》中:谈及幽人首务,将茶寮设于书斋旁,皆是四时插花、焚香、赏画、供佛、读书等,呈现传统文人之幽雅。
从文化普及来看,茶的发展普及与佛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言道“高山名寺出好茶”、还有“达摩眼皮变茶树”的传说,在百丈怀海禅师的《百丈清规》中明确了关于寺院饮茶的仪轨,而其中亦有香事融合交叠,诸如:“烧香点汤”、“插香行茶”、“炷香行茶”、“烧香吃茶罢”、“烧香揖香归位坐行汤毕”、“烧香献茶”、“为茶拈香”等等。

而茶与香的更完美相融亦体现在古人的茶品中。可曾听说,茶中入香?宋代贡茶多样,福建北苑贡茶的最大特色,即是茶中入香,《北苑别录》记录贡茶入脑子,如粗色第一纲:“正贡: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两百片,六水,十六宿火;入脑子小龙,七百片,四水,十五宿火。……”这里所说的脑子,就是龙脑香,俗称为冰片。

茶中加入龙脑的目的主要是增添芳香之气,如蔡襄所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合膏,欲助其香。”

至于加入香的分量,过多,则夺茶真味,需恰如其分。《华遗草木考》有:“龙脑其清香为百药之先,于茶亦相宜,多则掩茶气味,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如丁谓在《煎茶诗》中有云:“轻微缘入麝,猛沸却如蝉。”,而此处的“麝”即麝香。

茶中加香的风潮,虽屡有文人反对,却从未停歇。直至今日,你可曾想到窨花茶呢?例如“香片”即“茉莉花茶”也堪为茶中名品,清香四溢,提神醒脑。早在朱权《茶谱》中载:“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味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者亦可。”
关于茶与香的相融共通之处,这里粗略总结,有机会再慢慢细述。

茶、香的联系相融,在修习中亦不好单取其一。共同修习,融会贯通,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皆在普遍联系之中。
看完文章
最下方可以写留言
写得精彩
就约茶 
(此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我们,谢谢!责任编辑:王垚)
传香周品往期文章

什么样的爱情会用香来表达

助眠香,跳出沉香与薰衣草的神话

你可以不会书法,但你应该懂点书香

传香周品 香聚的美好,源于聪慧的心,仿古人之雅境亦可,开今之文化品位也行。无论您是香文化爱好者还是传播者,都可以将您对香的理解或心得体会与更多爱香之人分享。
推荐关注
新闻客户端
今日头条:弘益茶道美学
搜狐:弘益茶道美学微刊
网易:弘益茶道美学
生活美学家 微信 shmx-123
生活美学主题 视频/音频/摄影 
视频专区
腾讯视频  优酷视频 
搜索“美学坛”播放
微店
弘益生活茶
微信服务号 chashiyhm


    关注 弘益茶道美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